镇江的馈赠:改写中国金银器窖藏历史的土堆

2017年05月09日 17:19:47 | 来源:一起镇江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三十多年前,在镇江丁卯桥的一处工厂施工土地上,一群工人无意中挖出了两大块奇怪的土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个意外的发现,即将改写中国金银器窖藏的历史。 

  这两个大土堆直径只有一米左右,约七八十公分高,外观毫不起眼。第二天,博物馆召集了几名考古研究员这两个图对进行了仔细地清理,一层层的泥土在清水中慢慢融化,突然考古人员眼前金光一闪。 

  欣喜之余,考古人员仔细查看后发现这其实是一件镀了金的银盆,但器型之大,还是让人十分意外,这就是鎏金摩羯戏珠纹银盆。

QQ截图20170509134556.jpg

  整个银盆口径宽34.5厘米,底径宽24厘米,高7.3厘米,足足有脸盆大小。银盆底面印着小波纹地,錾刻一对翘尾展翅、睁目张口的摩羯,嘴前各有一颗火焰宝珠,又衬以莲花,荷叶和游鱼,做工之精细令人叹为观止。 正是从这件银盆上,镇江博物馆研究人刘丽文和考古小组找到了发掘这处金银器窖藏身世的突破口。 

  刘丽文查资料后发现,在陕西何家门出了一批金银器,有的银器像这个银盆形状,跟这个有点类似,在对比之后,初步定为是唐代银器。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陕西何家门曾出土过一处唐代金银器窖藏,出土金银器数量之大轰动全国,也成为当时考古史上被发现的最大的一个金银器窖藏。专家大胆推测,这两个土堆很有可能也是同时期的金银器窖藏。随着清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专家们更加坚信,这个推测不是空穴来风。

  从丁卯桥出土的金银器中,有一百多件器物都跟饮酒有关,当时高档的酒具多用金银制作,可见在经济富足的唐代,人们的生活十分安逸,饮酒成风。而在这些精美绝伦的金银器上,考古人员又发现了一个小小的秘密。 

  在不少的银器下面还刻有"力士"两个字,"力士"被考古专家认为是古时高档用具的称号,有标榜名牌商标的含义,一般民间进贡皇宫的用具上会刻有这两个字。这也正好与晚唐的政治背景相对应,安史之乱之后,唐代经济重心南移,中央和地方官吏开始流行"进奉"之举,为了取悦皇帝,争相将名贵的金银器送进皇宫。 

QQ截图20170509134626.jpg

  由于当时经济的需要,政治的需要,润州也就成为,后来制造金银器的,进奉给朝廷的重要的基地之一。 晚唐名相李德裕曾先后三次在润州为官。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皇帝唐敬宗曾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下达两次圣旨,要润州进奉金银器。 

  丁卯桥唐代金银器窖藏的发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镇江当时的富庶。唐代频繁的对外文化交流,使得粟特、波斯、罗马等地的金银器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和中国本土的传统工艺融合交流,共同造就了中国唐代金银器的辉煌,而这九百六十五件金银器陈列在镇江博物馆中,带着其不凡的身世,将永久的绽放光芒! 

  部分银器展示:

  银鎏金酒令筹、50枚,筹长20.4厘米,宽1.4厘米,厚0.05厘米。出土时装置酒令筒内,大小基本相同。酒令筹正面刻有酒令文字,上半段选自《论语》语句,下半段为酒令内容,可归纳为6种饮酒方法:“自饮”“伴饮”“劝饮”“指定人饮”“放”“处”;6种饮酒数量:“五分”(半杯)“七分”“十分”“四十分”(四杯)“随意饮”“放”。

QQ截图20170509134716.jpg

  酒旗、共8支,长28厘米,宽2.3厘米。一支上端矛形,下为圆球,长柄圆杆细长,柄上刻“力士”二字。此外7支制成竹节形,其中一支上端接焊竹叶。

QQ截图20170509134737.jpg

  酒纛、长26.2厘米,顶端呈曲刃矛形,有缨饰,缨下设曲边旗,旗面上刻线环圈,柄为细长圆杆,柄上刻“力士”二字。

QQ截图20170509134753.jpg

  银高足杯、素面,高14.8厘米,口径14.5厘米,圈足8.6厘米。五曲形,深腹,圈足,足内刻有“力士”二字。腹外饰突棱一周。据有关专家考证,此杯是酒器中与酒筹配合使用的“觥盏”,其形制独特,迄今为止仍属孤例。

QQ截图20170509134814.jpg

  鎏金鹦鹉衔枝纹五曲银碗、碗为海棠形,内底刻一对鹦鹉,间以缠枝莲花和鱼子纹,圈足边缘饰连珠纹一周,圈足内刻“力士”二字,刻花处鎏金。

QQ截图20170509134834.jpg

  鎏金蝴蝶纹银盒、高4.8厘米,口径5.8~8.9厘米,底径4.2~5.7厘米(图25)。整个银盒为变形蝴蝶,盖面微隆。子口,圈足。盒顶锤刻蝴蝶纹样,盖、底腹部同饰连续纹样。

QQ截图20170509134855.jpg

  鎏金鱼纹银盒、高4厘米,口径5.2~7厘米,底径4~4.9厘米。呈海棠形,盖面微隆。器直腹,子口,圈足。盒顶部刻出4条小鱼,制作精美,别出心裁。盒子的主要用途是盛放化妆品,大的也可用于盛放茶饼和茶末。

QQ截图20170509134914.jpg

  鎏金人物银瓶、残高7厘米,口径3.8厘米,腹径6.6厘米。此人物瓶应有三足,出土时已佚。颈部分别刻有连珠纹、摺带纹及蔓草纹带。腹部以鱼子纹为地,以串枝花为隔,用华丽的卷叶纹构成3个莲瓣形开光,开光内以针状扇式纹和草叶纹为点缀,刻划三组人物图:一幅是三童表演胡旋舞,一幅是二童对坐斗草,一幅是三童表演杂剧。底外刻十二重瓣花一朵。

QQ截图20170509134936.jpg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