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伙人”俞敏洪:让江苏人爱上“江苏制造”

2017年05月12日 09:35:20 |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在今年全国两会政协教育界的联组会上,记者遇到了江阴人俞敏洪。当记者提出聊聊江苏、说说家乡时,俞敏洪欣然应允。他操着一口浓重的苏南口音说道:“我们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江阴,我是标准的江苏江阴人,18岁前都没有离开过。”俞敏洪告诉记者,包括清明节在内,每年他都会回江苏一到两次。家乡这些年的发展变化,他也一直在见证。

图为俞敏洪。交汇点记者 余萍

  图为俞敏洪

  从江阴走出来的“中国合伙人”

  俞敏洪,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他是英语教师,帮助数以万计的学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被誉为“留学教父”。他是一名商人,他把新东方从只有一间教室、十几个学生的培训班,发展成为在全国50座多城市拥有近60所学校、700多家学习中心的上市集团。“新东方创始人”、市值50亿美金的上市公司老总,属于俞敏洪的头衔有许多。不过,很多人知道他的故事应该是来自影片《中国合伙人》,黄晓明扮演的成冬青以俞敏洪为原型,土得掉渣的成冬青,在大学里穿着印有中国两个字的背心和蓝色运动服真的不忍直视。记者见到的俞敏洪跟电影里呆萌的成冬青相差很远,感受最深的倒是他的儒雅与个性。俞敏洪1962年出生于江阴农村,1978年、1979年高考两次失利后,1980年走进北大西语系,俞敏洪的心里埋下了深深的自卑感。“我在北大读书,别说是校花,连长相普通的女孩也不敢追。” 

  看完电影,很多人对成冬青前后的巨大转变感到“莫名”,有网友说“怎么就一下从愣头青变成冲出国门敢与美国人叫板的精英?”电影中没说到的,俞敏洪揭开了谜底。“我有很好的看书习惯。我在北大的时候一年读200本书,什么书都拿来读,这样多种思想冲击碰撞以后,你才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你就能成为世界上优秀思想的集大成者。只有书中的思想才能够引导你走向未来。如果你的理念觉得你是一个自卑的人,你就是一个自卑的人。”俞敏洪庆幸书本将自己从自卑中引领出来,“没有一直自卑下去。”  

  “每天再忙,读书不能少于50页。”这是俞敏洪的读书习惯。记者惊叹之余也很好奇,忙得恨不能分身的俞敏洪哪来的时间读这么多的书?“早上在北京高铁站等车时就可以读书。读书的时间挤一挤会有的。”俞敏洪给自己定了个雷打不动的读书时间:每天晚上11点到12点半。俞敏洪家里有上万本书,每一层楼都有书架,出版社隔三差五送来新书,“我读书的速度还是比较快。有的书翻翻就完了,有的书要精读。”

  让江苏人爱上“江苏制造”

  俞敏洪认为,江苏一直是中国发展的龙头省份,无论是城镇化进程,还是民营企业的高速发展,以及企业成长的环境,都在中国是数一数二的。“这和江苏经济发达的历史底蕴、思想开放的文化传统有关。我觉得江苏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地方,而且江苏人特别团结,通常才能办成事。”

  对于江苏的发展,俞敏洪特别提到,希望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能得到良好的环境支持,政府部门应该特别重视。在俞敏洪看来,江苏人均GDP已经非常高了,下一步将面临消费领域的升级。从消费领域升级上,江苏可以把对品质产品的需求和制造放到一个特别重要的地位。“所谓的消费领域的升级就是人们从买最普通的产品到买最好的产品。江苏如果在这方面制造业赶不上,很容易变成江苏人民统统买进口产品了。就像买个马桶盖还要跑到国外一样。”俞敏洪表示,希望江苏的下一步经济发展能借助“消费需求提高”这股“东风”,推出自己的制造业品牌,让江苏人都愿意用江苏品牌。

  牵挂家乡一条大运河支流什么时候变清

  俞敏洪的家乡是江阴夏港,“江阴在我心目中一直是很美的地方,江阴的长江边上,我曾经渡步割草、放羊、抓鱼,在我心中,山美水美永远不如家乡的山水美,怀念螃蟹、螯、刀鱼、黄酒……反正都是小时候吃的。”提起江阴,俞敏洪无限怀念。不过,他关注到家乡一条大运河的支流,这些年污染比较严重。“去年还回家看过,河水比较脏,垃圾在里面。”俞敏洪告诉记者,他对家乡最牵挂的就是环境保护。“江苏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必须以环保为前提的阶段,应对已经污染的江河湖泊进行清理,太湖也再也不能爆发蓝藻灾害了,否则对江苏人形象的影响太大了。

  人物名片:

  俞敏洪,江苏省江阴市夏港人,1980年,第三次参加高考,顺利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1985年,于北京大学毕业,之后留校任教。1993年11月,俞敏洪选择弃教从商,创建了新东方学校,在34个城市建立了英语学校和其它学习中心。2006年,新东方在纽约证交所正式挂牌上市。2013年陈可辛执导电影《中国合伙人》上映,以新东方的创业故事为主线,剧中人物“成东青”的原型就是俞敏洪。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