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这里倾听——《乡音乡情》之泰州会船文化↑↑↑
会船是里下河洼地——茅山和溱潼一带特有的民俗活动,古有“天下会船数溱潼”的美誉。每年清明节第二天,四乡八镇的数百只会船云集水面,表演、竞技,溱潼会船节已经与傣族的泼水节都被列为我国十大民俗节庆活动之一。
清明节前10多天,溱潼和茅山地区的村民们就忙活开来,挑选船只,刷上油漆,再在船头立起旗帜,篙子船装扮一新。这些参加会船的船只可是千里挑一,一旦被选中便要连续三年履行使命,不能中途而废。不过,对溱潼人来说,这船桨拿上了,便不舍得放下。
会船节开始前的最后一次试水,除了打锣和掌舵的,船两边还各站12个撑船人,船桨与别处的不同,都是3米多长的竹篙,锣声一响,篙子下水,锣声再响,统一扬篙,这一起一落的节奏在76岁邓亮友的心中默念了上千遍。
邓亮友25岁开始参加会船,到现在已经50年了,之所以每年都要参加,他说是既为保佑自己平安,也为保佑粮食五谷丰登。
篙船沿着溱湖一路向前,经过一座仿宋代水关式建筑,上书“点将台”三个大字,传说抗金名将岳飞当年曾在此操练水师,泰州市民俗专家赵有才介绍,这儿就藏着撑篙会船由来的秘密。
赵有才说:“岳飞抗金在我们这儿确有其事,当时有山东的义军张荣、贾虎,到我们这儿来投奔岳家军,死了好多人,我们这儿的老百姓善良,清明节祭祖,第二天对这些孤坟撑船去撒饭,对死者一种安慰。外地人要赶到这个地方,要赶速度,用篙撑船,篙比桨划船快,一上一下速度快呢。”
历史流淌过900多年的岁月,里下河地区自古以水闻名,非船不能行,有了岳飞故事的加持,和江南水乡相比,更多了一份豪迈之情。
会船多安排在每年清明节后一天,除有体育竞技类的撑船、划船比赛外,还有戏曲、舞龙和踩高跷等文艺表演,堪称“民俗文化之大观,水乡风情之博览”。当地人都赶着清明回乡热闹,品一口深深的乡愁。
一声“开篙”,湖面上千舟竞发,万篙林立,河岸边鼓乐喧天,人声鼎沸。著名作家叶兆言曾在文中写道:那种热闹至今不能忘怀,溱潼的历史和规模,不仅可以与古镇周庄媲美,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泰州市姜堰区作家协会主席曹学林说,会船是作家们描绘里下河水乡时不能遗漏的内容。会船遍布很广,参与民众几乎涉及每家每户,这种孕育着代代相传、澎湃不止的生命力的民俗民间文化,也养育出了一代又一代书香儿女。里下河文学中所表现的那种温情、灵动、倔强的特质,可以说都受到了这方水土上独特文化的滋养,会船是里下河水乡人的精神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