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这里倾听——吕鹏朗诵、冯乾解读的宋代名诗《渡海望狼山》↑↑↑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财经频率主持人吕鹏
南京大学冯乾副教授
文天祥《渡海望狼山》
风起千重浪,潮生万顷沙。春红堆蟹子,晓白结盐花。
故国何时讯,扁舟到处家。狼山青几点,极目是天涯。
解读:
南宋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元人攻进了南宋首都临安。末代状元文天祥临危授命,以右丞相兼枢密使的身份进入元军,与元朝丞相伯颜谈判。在谈判中触怒伯颜,被元人拘捕,押赴大都。走到镇江的时候,得到当地义士的相救而逃脱,辗转来到扬州、高邮等地,几度险些被元人虏获。最后终于泛海乘舟到温州。途中,文天祥经过狼山,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渡海望狼山》诗。
狼山位于江苏省南通市东南,在长江入海口的北岸。相传曾有白狼踞于其上,故又名白狼山。唐朝天宝年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曾经系舟山下躲避风雨。但文天祥作这首诗的时候,已经是山河破碎,风雨飘摇。南宋政府已经投降,只剩下在南国海疆还有一点微弱的力量。此时,文天祥正乘着孤舟漂泊在汪洋大海中,他要到南方去组织抗元的力量,支撑这崩坏的危局。狼山这座仅高百余米的小山,在诗人的悲壮行程中留下了痕迹,不可不谓是山水之幸。
这是一首五律,起句极为悲壮。“风起千重浪,潮生万顷沙。”风起潮生,极目只见茫茫海水与莽莽平沙,诗人置身其间,何其渺小孤危。大厦已经倾覆,神州已经陆沉,谁能支撑这危局,谁能力挽狂澜?次联写海滨荒凉之景。杜诗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又说“花近高楼伤客心”。文天祥却漂泊在大海上,眼中所见唯有海滨的蛮荒景色。那些个故国城郭、山河风景、中原遗民,都已经远隔重溟。不远处依稀的春红晓白,不是春天的红桃白李,而是蟹子、盐花。因此,文天祥诗中的情感比较杜诗而言更加悲怆沉痛。诗人睹此茫茫,胸中百感交集,因而发出“故国何时讯,扁舟到处家”的浩叹。故国有两个意思,一是故乡,二是国家,这里是双关兼指。国家已经沦亡,故乡与家园也已不可问讯了。只剩下孑然孤身,在无涯无际的大海中泛泛不知所往。然而细味其意,又似要在绝望中要生出希望来,在迷途中找到出路来。
在乘舟继续南下时,诗人回首眺望中原,这时,他看到狼山的几点青色,在波涛混茫之中时隐时现,这仿佛神州陆沉时最后的遗留,激发着他的忠肝义胆,给他前行的勇气和希望。
文天祥成功地到了南方,成为南宋抵抗军的领袖。遗憾的是,大厦已倾,非一木可支。景炎三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兵败被俘。次年,元军包围南宋残部于崖山,双方进行了决战,最终宋军覆没,南宋完全灭亡。文天祥由海道被押赴大都,途中再次经过狼山,不过没有留下诗篇。至元十九年(1282),文天祥在元大都英勇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