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维成有一句“我爱你”要对南通说

2017年05月21日 11:29:24 | 来源:南通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南通出“蛟龙”,挑战地球最深处

  彩虹鱼是一种原产于拉丁美洲委内瑞拉、圭亚那、巴西北部和西印度群岛热带观赏鱼,以五彩缤纷、千姿百态、活泼好动而闻名于世。张謇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教育家、实业家,中国近代认识海洋、开发海洋、维护祖国海洋权益的先驱者。有一位叫崔维成的南通人,将两者紧紧的“链接”于一处,只为了一个梦想,一个属于自己、属于中国、属于世界的“深渊之梦”。

       他是张謇先生的铁杆粉丝

  伴随着“蛟龙号”成功创下7062米的“中国深度”,作为当时我国功能最为强大的载人水器的第一副总设计师和首批深潜队员,崔维成一直是南通人关注的焦点人物。

  然而,当时刚刚重新回归校园的崔维成却不愿多谈自己,他带领来自家乡媒体的记者,参观了上海海洋大学和他所创立了深渊科学研究中心。当天,他谈得最多的,便是张謇先生。

  中国渔业自庖牺氏结绳为网罟起,千百年来一直处于原始状态。在东渡考察及目睹甲午战争后中国海权不断丧失,张謇立志改变这一现状。1904年,从日本考察回国后不久,张謇首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海洋渔业公司——江浙渔业股份有限公司,选择中国1.8万公里海岸线中心处,迈出了中国海洋渔业机械化的第一步。此后,他又开诸多先河:购置了第一艘为中国人所有的“福海号”蒸汽机渔轮;首开机械化捕捞之法,运用新式网具和拖网捕捞技术;经过探捕,发现了舟山春夏秋冬四大渔汛和小黄鱼、大黄鱼、墨鱼和带鱼四大经济鱼类,形成百年长盛不衰的中国第一大渔场。

  张謇先生创办事业,一贯十分重视人才培养。1912年,他与黄炎培、张镠共同在吴淞创建了上海海洋大学的前身——江苏省立水产学校。为遏制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海洋权益的侵犯和渔业资源的掠夺,张謇先生提出了“渔界所至,海权所在也”的著名论断,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维护祖国的海洋权益。至今,在上海海洋大学新大门前那长长的甬道上,庄重屹立着张謇先生等三位学校主要创始人的铜像《饮水思源》。

       从“小状元”到“长江学者”

  华夏大地上,张謇先生留下了无数未竟的事业。“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朽。”张謇先生的这一段名言已被无数江海儿女奉为人生格言,崔维成便是其中的一员。

  同样出生于海门农家,同样学有所成,同样立志报国,崔维成用创办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的方式,向心目中的“男神”致敬。他率领全新团队研制11000米载人深潜器,引领中国向着地球最深处进军。

  无须讳言,张謇是崔维成的偶像。“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向他更靠近一点——为国家和人类留下一二有用事业,不与草木同腐朽。”崔维成如是说。

  1963年到1982年,崔维成在海门度过了生命的前19年。崔维成和他的弟弟崔维兵,是当地著名的“小状元”,崔氏兄弟都有自己的海中梦、大学梦、科学家之梦。初中毕业时,兄弟俩先后考上了闻名遐迩的海门中学;高中毕业时,崔氏兄弟先后被清华大学录取。1986年,崔维成又被保研。此后,崔维成先后叩开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和布里斯托尔大学的大门,攻读博士学位,开展博士后研究。学成归国,崔维成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强度方面的研究。2002年,身为交大教授的崔维成成为我国首批“长江学者”。

  崔维成坦言,读的书多了、走的地方多了,自己慢慢意识到,人这一辈子总要承担一些使命和责任。“就像张謇一样,不仅为自己和小家读书,更要为国家和社会做几件有用的事。”

       利用民间资本支持前沿科技

  从上海交通大学调到中船重工702所后,崔维成首先担任所长,随后担任副所长。702所承担着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工作。当时,这种深海载人潜水器在我国尚属空白,在国外亦只有美、日、英等少数国家有过成功案例。出任“蛟龙号”第一副总设计师不久,崔维成主动辞去所长职务,担任副所长。崔维成说,“我这样做,可以减少繁杂的行政事务,专心致志搞科研。”

  改任副职后,崔维成一心扑在“蛟龙号”上。每周7天,每天工作10小时,成了崔维成的常态。经过艰苦研制,我国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终于横穿出世。2012年6月12日,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蛟龙号”向7000米深海发起冲击。年届半百的崔维成成为首次下潜的三位试航员之一。

  崔维成说,每挑战一个新的深度,自己都坚持在第一次下潜时担任试航员,这既是科研的需要,也是一种态度:要求别人做的,我自己一定要首先做到;自己做不到的,就没有资格要求别人。

  在“蛟龙号”凯旋的第二天,崔维成递交辞呈,来到上海海洋大学,组建“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启动1.1万米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研制。他给这个项目取了个美丽而浪漫的名字“彩虹鱼”;装载“彩虹鱼”远航的专用科考母船,则被命名“张謇号”。

  对于自己的这一次转型,崔维成给出如下解释:“‘蛟龙号’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洋深处开展科研、资源勘探的能力,但是,那0.2%却是未来海洋大国竞逐的核心区——深渊,‘蛟龙号’仅仅是个开始。”

  崔维成决定,通过自己的这一次转型,为中国探索出一条利用民间资本支持前沿科技的新途径。

       “张謇号”+“彩虹鱼”,挑战地球最深处

  研制“彩虹鱼”和“张謇号”的资金,成为崔维成面临的最大问题。在妻子支持下,崔维成拿出了全家多年的存款200万元。来自家乡的企业家,给了他坚定的支持。

  2016年3月24日,由崔维成担任总设计师的我国首艘万米载人深渊器专用科考船“张謇”号在台州温岭下水海试。“张謇号”长97米、宽17.8米,设计排水量约4800吨,续航力15000海里,可载员60人,一次装足充裕的燃料、淡水和食品等补给后,能连续在海上作业60天。

  崔维成说,张謇先生是中国近代认识海洋、开发海洋、维护祖国海洋权益的先驱者,将这艘装载“彩虹鱼”的科考母船命名为“张謇号”,就是为了继承张謇先生认识海洋、开发海洋、维护祖国海洋权益的理想,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2016年12月,“张謇号”装载的11000米无人潜水器和着陆器成功挑战马里亚纳海沟。下一步,按照崔维成的计划,到2020年,11000米载人潜水器将完成“地球深渊海沟之最”的终极挑战。

  从“蛟龙”到“彩虹鱼”,崔维成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英国《自然》杂志以“深海蛟龙”为名,将崔维成列为“中国科学之星”。本月中旬中国科协公示的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名单中,崔维成榜上有名。崔维成告诉记者:彩虹鱼第一期流动实验室已建成,着陆器和无人潜水器的研制工作告一段落,现在自己所率领的团队正在集中精力研制载人潜水器。

  在研究深渊科学的道路上,无论走得多远,崔维成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报效国家,造福人民。尽管科研任务繁重,他总是欣然接受来自家乡的邀请;只要有机会,他就会为南通航院的学子开设讲座。明天下午,他会再一次和莘莘学子们聊一聊“走进深渊”。每一次接受南通发布记者采访时,崔维成都会表达对家乡的祝愿,并热切期待,能和家乡人民一起,在中国深渊科学的研究上取得更大成绩!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