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香的美食背后,也是淮安这座城市的风骨!

2017年05月24日 14:32:07 | 来源:江苏微旅游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淮安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历史上黄河、淮河、大运河交汇于此,流淌的河水将中华文化汇聚于此,形成了淮安独特的文化现象,中庸而不附庸,含蓄而有底蕴,淮扬菜系也形成于此。

  韩信

  抗击秦朝暴政的中国战神

  【大烧马鞍桥】

  淮安鳝鱼系列名菜之一。相传韩信少年落魄淮阴,在淮河边以钓鱼为生,钓得鳊、白、鲤、鯚等鱼都好卖,唯独鳝鱼外形像蛇,没人肯买,只好留着果腹。可又没有像样的炊具,只能用佩剑把鳝鱼简单切段割开,放在破锅里煮熟,味道却极其鲜嫩。这样吃法竟传了开来。韩信亡秦灭楚立下赫赫战功后,刘邦登台拜将,人们见烧熟了的鳝鱼段,肚皮往两侧张开,形似马鞍,于是赠以美名“将军马鞍桥”。这道菜因以三年以上活鳝为主料,故滋补功效极佳,也是端午节餐桌必备主菜,为即将进入三夏大忙的人们固本培元、储备营养。

  梁红玉

  抗击金兵的巾帼女英雄

  【开洋扒蒲菜】

  “淮安蒲菜甲天下,古今中外独一家。”尤以生长于淮城月湖及城外萧湖者,质地脆嫩,洁白清香,味道鲜美,故称“淮笋”。南宋绍兴六年,梁红玉随丈夫韩世忠驻军楚州,回到了阔别多年但已沦为一片战争焦土的家乡。她带领宋军将士“织薄为屋”,掘蒲为粮,艰难度过了根据地草创时期。从此,蒲菜又称“抗金菜”。

  沈坤

  抗击倭寇的淮安首位状元郎

  【淮安辣汤】

  沈坤是吴承恩童年发小,据说孙悟空的原型之一就有沈坤。沈坤的“沈”在淮安方言中与“孙”同音。沈坤文华出众,早年喜中头名状元,却官位不显赫,屡遭排挤,借母亲去世回家守孝,远离官场。看到以日本海盗为主的倭寇屡次入侵淮安、蹂躏家乡,他自发募资,召集乡亲组建军队,习武操练,抗击倭寇,屡打胜仗。沈坤的爱国爱乡情怀,不但不被朝廷重用,反被污蔑致死,人生命运十分凄惨。吴承恩家与沈坤家相距几百米,又是好友,他为沈坤鸣冤,把沈坤树成“齐天大圣”的形象。沈坤能文能武,功劳显赫,国家栋梁,却不被重用,在《西游记》中就变成了弼马温。第七十九回《寻洞擒妖逢老寿当朝正主救婴儿》里,孙行者降服白鹿怪后又被国王宴请,里面“辣煼煼(chao)汤水粉条长,香喷喷相连添换美。”说的就是淮安辣汤。淮安辣汤最重要的原料是面筋皮,要在清水里将面筋中含有的淀粉成份全部洗去,留下的淀粉水拿来勾芡辣汤——这样做成的汤汁浓稠,面筋皮薄透如巾,韧劲十足。再与海带丝、千张丝、粉丝一起加上各种调料,健脾开胃,温暖无比。

  关天培

  虎门抗击英军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 

  【烫面饺】

  淮城一崔姓少妇,因患痼(gu)疾,以烟膏止痛成瘾,子夜例需进食,且必浓腻多油之物。崔氏素喜清淡,便将蒸饺作了改进,馅内灌汤,改以烫面擀饺皮,成功地解决了汤汁过多容易浸泡烂皮等难题。不久,惊悉乡贤关天培因禁烟壮烈捐躯,崔氏愤而戒毒。尽管昼夜翻滚、捶床裂帷、咬碎银牙,她以惊人的毅力最终做到了,尽管是以生命为代价。从此,她首创的烫面饺名扬两淮,为众多店铺民家所摹仿。

  周恩来

  推翻旧社会的一代伟人开国总理

  【平桥豆腐】

  周恩来的乳母蒋江氏是地道的淮安楚州郊农,善种蔬菜,会磨豆腐,能烹饪一手可口的淮扬菜。周恩来童年时代,就是喝着故乡的运河水,吃着爽口的淮扬菜长大的。12岁的周恩来离开故乡淮安以后,无论是就学东北、天津,留学东瀛、西欧,东征广东、上海,谈判重庆、南京,转战陕北、河北,直到定居北京,其66年间,都始终保持着喜食故乡淮扬菜的饮食习惯。他少年随伯父到铁岭、奉天求学,当时生活条件很差。那里的水发蘑菇和豆制品很便宜,周恩来曾在乳母家学会做豆腐的手艺,于是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碗蘑菇豆腐羹,口味和家乡的淮扬菜“平桥豆腐”差不多,非常适口。到巴黎勤工俭学期间,当时旅欧经费奇缺,周恩来和学友们商量,做豆腐是个冷门,一方面可以在异国他乡推广豆制品饮食文化,一方面还可解决留学生的伙食并筹集经费。于是,他们就在巴黎拉丁区办起了“中华豆腐坊”。当时法国不了解豆腐的吃法和特点,周恩来到餐馆酒店示范烹制“平桥豆腐”。他一面示范掌厨,一面向食客介绍中国淮扬菜肴的独特风味和营养价值。欧洲人特别讲究营养,一经品尝,顿觉爽口,从此淮扬菜“平桥豆腐”驰名海外。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