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设计大师王玉泽:愿为家乡铁路建设再作贡献

2017年05月31日 10:31:53 | 来源:镇江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从农村娃到勘察设计大师

  1960年,王玉泽出生于丹阳市访仙镇晓光村,上了村里的小学,在竹林中学上的初中,到访仙中学上了高中。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第二年,王玉泽考上了西南交通大学,是村里的第一位大学生。

  “家乡的教育非常好,老师很负责,为我的学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王玉泽说:“记得在访仙中学上高中时,上学要走四五公里,每天来回要走两个多小时。中午在学校吃饭,一般从家带点米到校蒸饭,在学校买点雪菜汤等,非常简单……”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王玉泽认真学习,考上大学,成了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的一名普通勘察设计人员。他吃苦耐劳的品质,也带到了工作中。

  “为什么要修路?是因为原本没有路。我们勘察设计人员,最先走进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当建桥铺路的‘先行军 ’。”王玉泽说,“记得刚上班不久,我参加广州至茂名铁路、金华至温州铁路的勘察设计工作,穿越在粤西山区、浙江南部山区,那里高山峡谷,我们要在山上、山下不停地布点测量,每天要跑10多公里。山区蚊虫遍野,还有野兽出没,我们六七个人一个测量小组,互相照应。中午吃干粮,喝一点军用水壶带的水。在两个山区,我们各用了3个月时间,完成了勘察设计任务。”

  一步一个脚印,就是凭着不怕吃苦的精神,凭着刻苦钻研的执着,王玉泽成长为中国第六批勘察设计大师,现任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院长,为中国的铁路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谱写中国铁路“风的时代”

  没有人怀疑这是一个飞跃,六次铁路大提速的顺利实施,中国铁路正以从未有过的速度阔步向前。而作为中国高速铁路设计的开拓者之一,王玉泽走过青春蘸满希望的岁月,用自己辛勤和智慧谱写着中国铁路“风的时代”。 

  在工作的35年间,王玉泽相继主持和参加过广茂铁路、京沪铁路电气化、京沪高速铁路、宣杭复线、沪宁城际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的勘察设计。特别是担任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总体设计负责人以来,王玉泽勇于面对挑战,相继完成了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等多项专题研究工作,创造性地解决了诸多工程技术难题。

  “与普通铁路相比,高速铁路的勘察设计技术要求更高,严密性更强。因为高速铁路的速度太快了,每小时可达350公里。”王玉泽说:“大到动车组的动力特性,小到轨道上的每一个扣件;从空中的电力牵引接触网,到路基底层的受力变化;从列车内部的负压效应,到铁路噪音的影响……那些过去可以被忽略的技术细节,如今对于高速列车都显得十分重要。”

  在王玉泽的主持下,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统筹研究,科学论证工务工程、牵引供电、通信信号、信息系统、电动车组、运用维修各子系统的协调配合及系统优化和集成,实现了高速铁路的高速度、高密度、高安全性。更快的行车速度,更加舒适的旅行环境,已成为中国铁路走向现代化的标志。

  愿为家乡铁路建设再作贡献

  “这次接到家乡的邀请,我感到非常高兴。作为家乡人,作为铁路勘察设计人员,从京沪高铁到沪宁城铁,我都参与了设计。这两条高铁都穿镇江城而过,而我一直在家乡的土地上奔跑,为家乡的铁路建设做些有益的工作。”王玉泽说。

  据王玉泽介绍,为了京沪高铁勘察设计,他曾在镇江住了3个月。“京沪高铁本来有不经镇江的方案,但我作为家乡人,经过多方案论证和比选,争取了经过镇江的方案,并在家乡设镇江南站和丹阳北站,让家乡离首都北京更近。镇江南站本来是落地站台的方案,考虑到镇江的城市规划和交通的便捷,研究比选后推荐采用高架站台的方案,这一方案让站台两侧没有阻隔,有利于镇江城市向南发展。”王玉泽说。

  此外,在沪宁城铁的勘察设计中,王玉泽也为家乡发展考虑,最终沪宁城铁在镇江设了4个站,为宝华站、镇江站、镇江东站、丹阳站,方便了家乡人民在沪宁线上的出行。

  “这次回来,感觉家乡变化太大了。南徐大道周边我完全不认识了,家乡越变越美了,发展越来越快了。”王玉泽说:“我是镇江人,我愿意尽一切努力,为家乡的轨道交通建设再做些事情。”

  他,为中国铁路插上腾飞的翅膀;他,谱写中国铁路“风的时代”;他,荣获“詹天佑成就奖”。他的成长史,是一部中国高铁自主创新、跨越腾飞的历史……他,就是从镇江走出去的中国第六批勘察设计大师——王玉泽。

  面对记者的采访,王玉泽侃侃而谈:“目前,长三角地区高铁格局基本形成。而镇江随着宁镇扬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城际铁路、市域间铁路、轨道交通、地铁等建设,都有望提到议事日程。作为家乡人,我将继续献智献计,为家乡的铁路建设再作贡献。”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