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海召开的第十三届中国铸造协会年会上,常州溧阳竹箦镇被授予全国第一个“中国绿色铸造小镇”称号。
竹箦镇
铸造之乡,励志绿色转型
竹箦镇位于溧阳市西北部,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北宋年间就是溧阳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北山重镇”之称。
铸造及精密机械加工一直是竹箦镇的特色产业,竹箦镇能荣膺中国绿色铸造小镇,得益于全镇铸造产业的绿色转型。
近年来,作为以铸造产业为工业支柱而闻名全国的竹箦镇,通过引导企业“绿色转型”,打造“全国知名的绿色铸造小镇”,成功实现了由传统铸造业向高端制造业的转型。
在镇党委、镇政府鼓励企业做专做强、走资本市场道路、科技创新、开拓市场、产业集聚发展、促进绿色制造和加大金融支持等一系扶持与奖励政策下,全镇很快出现一场绿色转型的集体行动。
科华控股公司世界最先进的数控智能生产车间
全镇7家铸造企业纷纷加大技改力度,短短两年多时间,累计投入15亿元,引进世界先进生产线18条。先进的设备,不仅使企业生产达到环保、节能标准,而且保障企业在新品研发中赢得较高附加值。至2016年,竹箦镇年产各类铸件达20万吨,纳税销售收入占全镇工业的45%,成为响誉全国的铸造之乡。
工匠精神,成就技术高度
绿色转型,造就奇迹。有两个故事让人惊叹不已:一是全国能生产汽车整车生产线的企业寥寥无几,但有3家是竹箦人创办的;二是国际部分知名汽车生产商难以研发的零部件与新材料,由竹箦的企业攻克并定为标准。
无疑,竹箦许多企业凭着拥有核心技术的无形资本,如今已成为对接国际市场的最佳供应商。
世界先进的铸造生产线
根据国际行业标准,全镇铸造企业竞相开发“新、专、特、外”高端产品,成功叩开了国外市场大门。
科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汽车涡轮增压器,为霍尼韦尔、博格华纳、康明斯、卡特彼勒等世界500强企业配套,生产规模达到全国第二。如今,该公司的产品订单已排到2020年。
虹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研发的发动机平衡轴打破国外垄断,并实现量产化。
历史上,竹箦是竹匠、木匠等手工匠人集聚的集镇,匠人们以“人有志,竹有节”的生动俗语,不仅诠释地名含义,而且表明工匠的骨气。地域特有的人文素养,老区自强的拼搏豪气,升华着工匠精神,孕育出让世界刮目的“一企一品”、“一企多品”,赋予铸造之乡“新、专、特、精”产业魅力,铸就了红土地逐鹿经济新沙场的核心竞争力。
抱团驰骋,彰显集群力量
众所周知,铸造业是制造业的基础。从传统的低端铸造业迈向高端铸造业,从高端铸造业迈向先进制造业,说起来尽管有些拗口,但竹箦镇的铸造产业正是走出这样良性的转型轨迹。那么,为何能出现这种整体的递进式跨越?
“抱团驰骋、和谐发展是一个关键因素。”镇长施雪芹这样分析:在这场绿色转型中,全镇企业自觉围绕产业布局,根据各自的技术优势与市场资源,注重错位发展,这样既避免了产业同质化导致的恶性竞争,又优化了全镇的投资结构,由此逐步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帮助,互为促进的良好发展氛围。
曾经游走于产业低端而经历过恶性竞争阵痛的老区企业家们认识到,只有消除本位思想,抱团驰骋,才能获得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的新超越。
“竹箦铸造业尽管以中小企业居多,但抱团发展彰显了集群的力量!”溧阳市委书记蒋锋将此总结为“聚沙成塔”现象。他表示,红土地企业家的高风亮节,铸就了老区不断超越的活力,催生出老区的后发现象!
获评“中国绿色铸造小镇”后,竹箦镇将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协会合作,二是产业集聚,三是机制创新。
竹箦镇将围绕产业集聚、企业转型,以乘用车、轨道交通、核电等高端装备零部件加工为重点,委托中国铸造协会顶层设计,加快编制《江苏省溧阳市(竹箦镇)铸造产业提升发展规划(2017-2025年)》,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目标、路径和重点领域。同时,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引导产业加快集聚;引导铸造产业走绿色化道路,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结;围绕建设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链条完备、结构优化、效益明显的产业链发展目标,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往上下游延伸产业链,努力提高在产业链中的分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