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800多年前的诗人如此描绘江苏镇江。这座江南城市,曾因西津渡的繁华、最早通商口岸的喧嚣、重要交通枢纽的地位,经历过名噪一时的风光,确有“争雄”之势。
相比于历史上的辉煌,当下的镇江在江苏的政经版图里却略显尴尬:虽从地理方位上看,镇江与南京、苏锡常等兄弟城市同属苏南板块,但其经济体量和增速,不仅与“苏南军团”差距不小,且被苏北多个城市赶超,在江苏13个设区市中位于尾部阵营。
7月11日,中共镇江市委七届四次全会召开。此次全会发出“动员令”,提出大力提升发展热度,找准镇江在苏南板块中的应有地位,对标苏南加油干,真正按照苏南的理念、苏南的标准、苏南的质量来谋划推进各项工作,把“对标苏南”鲜明地写在改革发展的旗帜上。
记者注意到,自今年3月29日“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惠建林履新镇江市委书记后,这位曾长期在苏南工作的镇江新任主政者,正试图驾驭镇江这艘大船重新驶回苏南。
镇江市委书记惠建林
“以后不要再提镇江是个‘小城市’了,镇江一点都不小,镇江很有前途!”,“镇江不能把自己排在苏南之外、自降标准”, “镇江要树立苏南标准,体现苏南质量、苏南水平”……富贵门发现,惠建林履新一百余天里,其施政思路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要求镇江对标苏南,提升发展“热度”,要有“争一流、创一流”的发展定位。
据《新华日报》报道,今年4月10日至11日,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在镇江调研时强调,镇江是个有山有水有故事的好地方,也是个创新创业能干成事的好地方,当前镇江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窗口期”,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在发展的“热度”上做文章。
他对镇江提出要求:要突出优势、特色发展,着力彰显城市特色、产业特色、改革特色,立足自身实际打造核心竞争力;要高度重视中心城市建设,在扬子江城市群、宁镇扬一体化、宁杭生态经济带等战略规划中找准工作切入点,努力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力和吸引力;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通过良好生态、宜居环境、产业集聚来大力吸引各类人才。
“苏南干部”主政镇江
外界谈到苏南,言必称“苏锡常”。相对而言,镇江显得有些默默无闻。
官方数据显示,近年来,镇江的GDP总量,不仅远落后于“苏南五市”中的南京和苏锡常,甚至在江苏沿江城市群中叨陪末座,被近邻扬州、泰州超越,目前在江苏13个设区市中名列第10位。
今年3月29日,镇江市迎来近5年来的第四任市委书记惠建林。
53岁的惠建林,曾任苏州下辖的县级市常熟的市委书记,并于2015年6月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2016年1月,他调任江苏淮安担任市长。仅一年之后,又调任镇江任市委书记,与同样曾长期在苏南无锡担任领导的现镇江市长张叶飞搭班,共治镇江。
记者注意到,惠建林上任3个多月里,屡次提到,要让镇江重拾苏南信心,以苏南的标准要求自己;通过对标苏南,找准差距和不足,走出符合苏南定位的发展“上扬线”。
对于镇江发展之迫切,他认为,当前,新常态下区域竞争的激烈程度,与之前经济发展“黄金期”已有着很大的不同,地区分化也更为严重。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很好的发展,就会低迷,成为被整合者。
在3月29日镇江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刚刚履新的惠建林就表态说,要以苏南质量、苏南水准、走在前列、彰显特色为定位。
此后,他在各县市、部门调研和座谈中均多次提到,要提高镇江发展站位,进一步开阔视野,胸怀大棋局。
5月25日,镇江全市经济发展大会上,惠建林更深入全面地阐述了他的观点:发展站位决定发展热度,要大力提振争先苏南精气神。
他在会上强调,镇江是苏南板块的重要一员,这是客观上所确定的,不能把自己排在苏南之外,更不能自降标准。把握大势要树立苏南眼界,推进发展要坚持苏南标准。“不再提镇江是‘小城市’,镇江一点都不小,镇江很有前途,必须自觉肩负起苏南城市塑造更多引领型发展的历史使命。”
7月3日至4日,惠建林与镇江市长张叶飞率市党政代表团赴苏锡常学习考察,1天半的时间考察了三个城市的20多个调研点。
《镇江日报》的报道称,此次苏锡常之行,目的是借鉴苏南先进经验,深入推动思想解放,大力提升镇江发展热度,为镇江激发新动能。
重塑苏南站位,立足“产业强市”
镇江正在悄悄发生的变化,或许从一线工作者的节奏之变上能看出些许端倪。
据《镇江日报》报道,该市京口区招商中心副主任王发龙今年上半年外出联系项目的出差次数,超过了去年一年。镇江市发改委投资处处长石子刚则感觉“随着新一轮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热潮来临,项目一线的工作者,更加感受到了‘被重视、有奔头’。”
苏南标准和苏南理念,关键在于如何落实到行动上。镇江提出了“产业强市”的对策,表示要大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苏锡常无论形势怎么变化,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松劲,坚守‘产业强则城市强’的客观规律不动摇,这是苏南发展的基本经验。解决镇江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最终要靠产业。没有产业,其他方面的发展都会缺乏基础。”惠建林说。
对此,镇江明晰了未来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突破1.3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3000亿元;梯次培育9个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优势产业集群,其中千亿级以上产业集群2个,500亿级以上产业集群5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0%以上。
此外,重点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两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三大新兴产业,传承发展眼镜、香醋等历史经典产业。
营造“拴心留人”的发展环境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如何吸引人才,对于眼下急切追赶苏南的镇江,此课题尤其重要且迫切。
从地理位置上看,镇江紧挨江苏省会、长三角唯一特大城市南京,与苏锡常板块也是近邻。外界有观点认为,随着江苏各沿江城市的高铁、城际轨道等陆续加密开通,周边的大城市或将对镇江的人才、资源乃至产业形成巨大的“虹吸效应”。
实际上,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以人才为例,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驻镇江的各高校毕业人数21245人,而留在镇江的就业毕业生2790人,仅占13.1%。
“这组数字让人惊讶,也发人深思。”惠建林说,“优秀的人才和团队,有可能培育一个企业、形成一个产业。镇江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少数的高层次人才,而是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的人才队伍。”
惠建林说,镇江要营造出“拴心留人”的发展环境和生态。他曾多次提到,发展环境是城市竞争力所在,现在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环境的竞争。
“为什么很多创新人才都要去深圳,很多搞互联网创业的要去杭州?归根到底是因为那里有最适合他的创新生态。”惠建林说。
他表示,相关部门要扎扎实实解决人才的宜居宜业具体问题,像注重招商引资一样注重招才引智。
此外,惠建林还要求镇江当地干部要极力优化营商环境。在苏南,政府对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已成为深入骨子里的理念。富贵门注意到,惠建林主政镇江后,也多次强调,“对企业家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他到镇江工作1个月后,就主持召开了企业家座谈会,要求全面梳理、排查各级政府对企业承诺但未兑现的事项,解决一批较长时间未能妥善处理的涉企历史遗留问题。
之前,曾有企业家当着这位新任主官“告状”称,有些镇江干部,表态很爽气,落实很拖沓。座谈会1个月后,镇江召开市委常委会,其中的议题之一便是再次研究大走访以及对“暖企惠民”的相关措施。
惠建林说,对标先进地区,“不能选择性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各级干部要倾力当好‘店小二’,决不能有高高在上的思想”。他还表示,现在有些人拿依法办事作“挡箭牌”,“为不作为找借口”,“必须狠刹这一不良风气”,形成“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高度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