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视频,读懂尉天池
编者按:
江苏自古以来就是人文荟萃之地,有着崇文尚文的优良传统。当代江苏更涌现出众多文化名家,形成一支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苏军”。
为了展现江苏当代文化风貌,展示江苏当代名家风采,我苏网将持续推出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江苏省文化发展基金会、南京电影制片厂联合承制的《文化名家——江苏省紫金文化奖章获得者系列专题片》。
以下为系列专题片之《尉天池:沧海一粟》。
他是中国第一位在大学开设中国书法规范化课程的教师。他是中国第一位书法教授,是享誉海内外的书法教育家、书法艺术家、书法理论家。他以最高票荣获中国书法“兰亭奖”最高奖——终身成就奖。他就是江苏省首届紫金文化荣誉奖章获得者尉天池。
势如水明峡,直取性情真。在尉天池的书法艺术中,看不到为变而变、巧为布置、假装超脱、故作真率等矫饰之病,反而激荡着强烈的豪气与真情,在迫于倾吐、一派神行的创作境界中,已经忘乎法、忘乎形、忘乎手了。他以碑帖兼容、师承宽泛、功底扎实、以情掣笔、融会化合的书法创作观念和底蕴,促动书法的创变,从而成就了个性化、高品位的书法艺术。其篆书风骨坚劲、深沉跌宕;隶书笔健意厚、刚柔冲和;大字楷书浑厚峻拔、气局博大,小字楷书质妍兼备、体雅韵清。在诸体中,尤以草书的恣肆畅逸、气度恢宏,行书的苍劲雄迈、意气轩昂,在当代书坛巍然屹立。
1936年,尉天池出生于江苏砀山县(今属安徽)。激起他学习书法的兴趣,是出于受到表扬的一个小情节:正在读小学的尉天池交的一份毛笔字作业上,有几个字不仅被老师画上红圈,还把这张字贴在教室的墙上给同学们看。
1950年,尉天池就读于砀山县第一初级中学,校内有两位书法家孟镇中、曹静山老师先后教他书法。孟老师教他临摹北魏楷书《郑文公碑》,曹老师教他临摹唐代欧阳询楷书《九成宫醴泉铭》。经过老师的教诲,他随意写个文句已能大致“应规入矩”。其间使他爱好书法、学好书法、应用书法的一个动力是书写招牌。有一天,孟镇中老师对尉天池说:“有一家裁缝店请我写招牌,我不写了,推荐你来写。”于是他写了第一个招牌“砀山更新缝纫社”。
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件偶然的事情,尉天池的名字被传开了,不仅是砀山县,周边的萧县、甚至邻近的河南省永城县都有人到学校找尉天池写招牌、校牌。
1953年,尉天池参加江苏省运河师范学校的入学考试,他手拎天然牌墨汁瓶和写小字的毛笔走进考场,用小楷写完了一字未改的作文试卷,这引起了监考者运河师范副校长李觉民先生的注意,口试时他一再说“你的字写得真好,考取后要来啊”,并在口试成绩栏里打了个“A”。
入学后,学校要更换一些破裂的教室标牌,李觉民副校长决定让尉天池来写。他就用毛笔蘸红漆书写班级的标牌。这样,全校都知道了有一个毛笔字写得很好的学生叫尉天池。
在运河师范就读期间,曹静山老师用函授的方式继续指导尉天池,教他临习汉代隶书《张迁碑》和行书《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他不仅批阅尉天池的功课,偶尔还会附上有指导内容的简短信件,以及寄赠字帖。
1956年,从运河师范毕业的尉天池考入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即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入学报到后,他进住宿舍的第一天,就展纸临帖。班主任郭元群老师看他如此热爱书法,对他说:“教育系沈子善教授是大书法家,就住在校内南山乙楼,你最好向他请教请教。”这使他大为震惊。
原来尉天池还在运河师范上学的时候,就曾买了一本沈子善先生的《怎样写毛笔字》。当他得知沈子善先生就在南师大时又惊又喜。他带着自己写的字登门拜师。
尉天池在跟随沈子善先生学习的同时,又于1963年拜书法大师林散之先生为师。林散之先生是诗、书、画三绝的艺坛大家,他的书法之气、韵、意、趣都达到了超凡的极高境界,被誉为当代草圣。
尉天池的书法特色,书法界有诸多总结评论。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创作状态,凡是看过尉天池创作过程的人无不受到感染。
尉天池在进行书法创作时,他人看来颇有放纵之势,但个中并不是稀里糊涂地瞎擦乱抹,而是因势利导、应机权变。站在视觉艺术的角度来看,它具有形学的意义。它的形,如点画之形、结体之形及通篇构成之形等,都有其哲理的、情意的内涵。要使书法的形“活”起来,活得有生气,“动”起来,动得有风采,必须以书法美学为底蕴,以任情恣性为主宰,强化势态的创造与展现。
尉天池的书法,从一点一画之势,到积其点画而成的形体之势,积数字而成行的行式之势及至通篇布局之势,实则是谋略的学问,运筹的学问,关系的学问。它涉及到作品的气局、格局、大局是否富有特色。
至于在书写动态中生发出来的势,既有体现作者意识指向的一面,又有出乎意料的一面。行草书尤其如此。当然,书法艺术的内涵并不是一个“势”字就能够统括的。
读尉天池的著作和论文,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他将关于书法的研究定位于理论与实践通连,从而有利于当代学书法及教书法者对书法的认知、学习、创作、教学。1964年,28岁的尉天池撰写的第一本著作《书法基础知识》,就是理论与实践通连的典范。这本以他在书法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的体会,在书法教学中讲授书法的经验,以及解析书法的独特方式完成的著作,从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多次再版,发行于我国大陆、港澳台地区、日本、韩国、新加坡,并以法文版在法国发行。
尉天池写的书和论文多数是约稿,他总是力求深入浅出,简洁明畅。其中多篇论文首先出自于出席中国书法国际学术会及国际文化论坛的演讲,在国际书法学术领域获得高度好评。
尉天池撰写书籍、论文也有着自己的特色,他遵循宋代欧阳修所说的“妙论精言不以多为贵”的原则。所以他的论著并不以数量取胜,而是力图以最简洁的语言,阐释深刻复杂的问题。对他的这种研究风格和态度,多位书法界大家都赞许有加。
林散之先生就曾对尉天池说:“你写的书,不会把别人引上斜路” 并多次把尉天池写的书送给他人以供学习、研究书法。当代著名的书画大家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无论条幅、册页、屏联都能表现出优美的韵律和深远的意境,被称为启体。这样一位书坛前辈,对尉天池也十分关心,启功先生用非常朴实的语言——“你写的书有用”,来评价尉天池的书法论著。而在文史、考古、书法、篆刻各方面均深有研究的书法泰斗沙孟海先生对尉天池撰写的书籍更是颇感兴趣,不时询问他是否又有新作完成。
1960年7月,24岁的尉天池凭借着深厚的书法功底,走上了南师大美术系的书法教学岗位,是他从事书法专业工作的开端。他开设了全国首个书法专业课程,将书法作为美术专业的一门规范化的必修课。所谓规范化主要体现在为每届学生连续开设两年、每周两课时,有教学计划、有教学大纲、有教材、有讲授、有临帖、有指导、有考试。之后南师大又在美术系设置四年制书法专业,成立书法系,还举办过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书法教师进修班,后续又招收书法硕士生、博士生,在这一历程中,尉天池都是主持者、执教者。
在执教的历程中,尉天池感悟到,作为一名高等书法教育工作者,只有以书法教育这一本职工作为中心,书法教育、书法研究、书法创作三者并重,三位一体,互为作用,才算基本具备称职的专业条件。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何应辉就是尉天池当年的学生之一。
书法造诣的不断提升,也促使尉天池在书法教育领域的成功。
他在1978年发表的《书法教学方法初探》中提到的书法教学“三步法”——对临、背临、习作,这个具有递进性、规律性、通联性而归之于培养人才的教学法。
1983年国家教育部指定他主持并编写《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书法篆刻教学大纲》及《进修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书法教学大纲》。
1997年,尉天池在发表的《书法教学散论》中提出作为美育教育的书法教学,对于如何将审美教育以及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才能贯穿始终,如何研究学生在书法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气质特点、心理状态、感悟能力,如何引导先进的学生“翻山越岭”,如何为后进的学生“开门指路”等,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举措。
近年来,他主编的小学三至六年级书法课程用书《书法练习指导》8册,己于2014年经国家教育部审定并批准全国发行。
不仅在国内,尉天池还将自己在书法教育领域的感悟,传播向国外。他被日本文部省特聘为书法教授暨国立爱知教育大学首席书法教授,至今,尉天池仍是日本政府特聘的唯一外籍书法教授。
书法教育这方讲台,尉天池一站就是55年。他在南师大书法教育教学发展的历程中,在全国初等、高等书法教育教学的进展中,以及在国际高等书法教育教学的讲台上,他以教学规律、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研究成果及实际应用,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2012年12月,尉天池荣获“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他始终铭记,自己的成就和荣誉,都是时代的厚爱。
尉天池说,自己是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书法工作者,党和国家的培养、师长们的教诲,举国书法热潮的推动,这些时代的恩赐,使他在书法的人生中得以成才。这是他的幸运,他将把这幸运中取得的成绩奉献给祖国、服务于人民,这是他的天职。
虽已年近八旬,尉天池依然坚持每周都去学校上课。
看到老师已经来到教学楼的门口,学生们走上前,热情搀扶着他,一步一步缓缓地走上台阶,走进教室。
尉天池几十年的书法艺术生涯,就像“兰亭奖”颁奖词所说的那样:他的书法碑帖并融,奔放豪迈,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在当代书坛独树一帜。长年致力于书法教育,教书育人,因材施教,硕果累累,影响广泛。于书法事业上普及提高,身体力行,为推动中国书法艺术的复兴,为中华传统衣钵的承继,不遗余力,功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