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17高考落幕,我苏网与江苏13个地市学霸进行深度访谈。究竟学霸如何炼成?请继续往下看。
当记者到达的时候,李天宇的父亲正在家门口等候,皮肤黝黑、一脸笑意。他将自家的别克车移走,让记者把车停在门口。这个地方位于淮安市清江浦区,旧的205国道旁。国道一边是一排排的自建民房和庄稼地,另一边是在建的高层小区,李天宇一家四口就住在自建的3层小楼里。淮安上次考出高考全省第一名还是在十几年前,李天宇以总分428分考取了江苏省文科第一,这对淮安市和淮阴中学来说都是件大事。
在2楼的卧室里,李天宇刚刚睡醒午觉,穿着北京大学的文化衫,坐在巨大的办公桌后面,桌上放着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他用尺子审慎地在纸上画下日常大脑思考的分区:阅读、运动、刷题、思考……严谨得像个理科生。
喜爱文史哲 如愿以偿上北大
“我觉得背文言文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高考作文也是用古代汉语写的。”
墙角的书柜里摆放着《中国哲学史》《文学回忆录》《古代汉语》等不算太多的书,在记者看这些书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有点难。李天宇说喜欢很纯的文史哲的研究,读冯友兰、赵敦华、罗素、康德,读中国古典文学。而且从小就爱躺着看书,导致两只眼睛一只近视400度,一只近视700度,“我知道用眼不正确,但我又不想坐着那看,就躺着那看呗。”
“文科嘛,北大文科好这是不争的事实嘛!”
李天宇从很早就把目标定在北大,和他一样成绩优秀的学生经常被组织参加各种各样的竞赛、体验营。去过很多的大学,李天宇最喜欢北京大学,“我觉得北大首先是思想自由,其次是对于学生的先锋影响”。拿到了博雅计划(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以后,李天宇基本上就安心了,“要是最后在分数线以下的话,就加分上。不是不给你选好专业嘛,我就选个历史专业,反正分数低,开心死了,太开心去了,什么烦恼都没有。你也没有选择的机会,人家给你的你也很喜欢,这不很好嘛。”
一不小心成为了曾经所“鄙视”的那个人
问到得知考了全省文科第一名时的心情,李天宇的回答让所有人都很懵。
“以前和同学讨论的时候就很鄙视‘第一名’这种目标,结果自己考了第一名,第一反应就是自己给自己埋了一个坑,感觉到非常讽刺。”
“怎么个鄙视法?”
“我看过很多高考学霸纪录片,一般最后都会给你灌一点毒鸡汤,每天早上5:40起来,然后怎么样精确到每一分钟去做什么事情,怎么辛苦,最后终成正果。高中学习难道最后什么都不剩,就剩拼命做题了吗?所以我对这种模式比较不满。”
李天宇坦言在过去几年也有比较“浪”的时候,上网、睡觉,也爱运动,有时候还跟不对脾气的老师怼一怼。在知乎上花的时间也比较多,“一不小心把它(知乎)打开来了,那其实就很尴尬了。就那种手贱,一不小心打开后,就刹不住了。”
“你有点离经叛道,最后却成了高考全省第一名,这是不是对应试教育的一种反抗?”
“算不上。只能算是抓到了应试教育的规律吧,我抓到它了,但不能证明我个人能力怎样,也不能说明应试教育怎样。通过在应试教育中把分数弄好,然后去一个能让我自由的地方。”
对“寒门贵子”有话说
前阵子北京考高第一名熊轩昂的一段言论,在网上引起关于“寒门是否再难出贵子”的热议。同样被问到这个问题,李天宇不假思索地讲:“北京的教育资源集中程度,跟我们江苏不太一样,可能他在北京能明显感受到家庭这种条件上的差异给他们带来的见识上、获取资讯能力上的差异。因为父母是外交官的话,平台还是挺高的,可能他从小就接触到的就是这种全球化的视角,他对于学科的理解肯定也不仅限于做题之类的。像江苏的话教育资源铺的还是比较均衡的,像淮阴中学,也算是淮安最优秀的教育资源全部集中在淮中。全省在这种比较平均的情况下,教育都偏向应试的情况下,最后就变成了学生某一些特质的比拼吧,不再是那种北京市的那种情况。”
分析了一通之后,李天宇觉得熊轩昂的话是有点道理的,“因为按照教育的本质来说,教育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老师嘛,如果说优质教育资源培育不出第一名,那就是考试制度出了问题。当然是学生本身能力越强、老师素质越高,获得的成绩就应该越好,我觉得这是有他的道理的。”
不支持不反对
无论是问到身边的人,还是一些社会现象,李天宇说的最多的就是“不支持不反对”。对于妹妹的出生,也是这样。
“你妈妈生妹妹的时候有跟你商量吗?”
“我不支持也不反对,要生就生吧。”
“你不觉得你这么年轻,就啥都不支持不反对。”
“我有自己的倾向,但对于别人的自由我是支持的。”
同样的李天宇的父母对儿子的事情也干预很少,父亲说:“我们就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我和她妈妈都是初中毕业,教也教不了。”对于儿子考了全省第一名,父母的开心程度远远超过了李天宇本人。但是谈到分离,父亲说:“大家都是望子成龙么,以后他是不会回淮安了。我们的孩子是给国家培养的。”
做一个安静的有文化的人
李天宇的平静、自如、温和、严谨让他言谈间显得比同龄人成熟很多,他对自己的期许就是:做一个安静的有文化的人。
他希望从事文史哲的研究,但也不是很确定。
“不确定以后是不是以研究作为终生追求,所以报了北大元培(元培学院低年级实施通识教育,学生入学时不分专业,只按文理两类招生),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机会。真正去了解一下文史哲现在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现状,然后再去决定吧。”
“为什么想从事研究?”
“一方面是个人修身养性,一方面就是文化传承嘛,总得有人做这事。”
“那你想怎么传承呢?教书?”
“教书,写书呗。”
李天宇的身体里像住着一个老人,不看综艺节目、很少看电视剧,不看现代文学,钟爱中国古典的东西。对于大众传播领域的如“于丹现象”,他觉得好处是让大家对《论语》感兴趣,而真正的文化传承不能这样,要靠一些严谨的治学工作。
“你觉得她对论语的解释不对?”
“也不能说不对,有的地方疏于严谨吧。我有一本杨伯峻的中华书局出版的讨论论语,你看他那上面无论哪一个见解,他都是有出处的。”
“那你给大家列个书单吧?”
“我列的书要不然就迎合了他们,要不然他们就会骂我的。”
在记者的强烈要求下,李天宇十分纠结地列了一个自己喜爱的书单。
(记者:孟煦 摄影:冯金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