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伊始,中国科学院公布的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再次引发了各方关注,入围的157人中,除了我苏网此前报道的多位江苏高校院所的教授学者外,一位同样入选名单的医生成为了众多盐城人关注的焦点,他就是樊嘉,一名地地道道的盐城老乡,也是盐城人的骄傲与榜样。2017年1月,因其在医学领域的杰出贡献,樊嘉荣膺第三届“中国因你而精彩·盐城杰出人士”。
樊嘉如今的身份,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上海市肝病研究所所长,同时,他也是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者、第十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从医30多年来,尽管荣誉加身,樊嘉最珍视的,依然是别人对他“医生”二字的称呼,“不是每个医生都可以成为神医的,但至少先要做一个良医”。
从修理机器到治病救人
1958年,樊嘉出生于盐城市大丰区新丰镇鼎丰村(原解放村),兄妹6人,他排行老三。樊嘉的父母都是老师,对他的要求特别严格,从小学到高中,樊嘉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76年,樊嘉以优异的成绩从新丰中学高中毕业,并进入当时镇上最好的企业——地方国营淮南纱厂工作。
做医生是治病救人,做机修工是修理机器,两者可以触类旁通。1978年恢复高考,樊嘉考取了南通医学院。本科毕业后,成绩优秀的他被学校病理教研室留做助教。就想“当一名医生”的樊嘉,两年后又考入南京铁道医学院肝胆胰外科读研,从显微镜旁来到手术台前。一双精于摆弄机器的手,对开刀也很有用。回首往事,樊嘉说:“我当外科医生的基本功,就建立在机修工的基础上。”
机器修不好,可以修第二次,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樊嘉容不得自己有半点疏忽。在南京铁道医学院普外科,他一双操作机械游刃有余的手,在无影灯下挥洒自如。凭着勤于思索、勇于突破的精神,他与中科院电工所一道研发出国内首台胆道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并在31岁那年就获得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勇面挑战,创造生命奇迹
1992年,樊嘉来到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攻读博士研究生。1999年在我国肿瘤学泰斗、汤钊猷院士提议下,樊嘉前往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肝移植手术,那是肝移植之父Starzl创立的世界上首个肝移植中心。学习归来后,樊嘉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肝移植领域。
樊嘉领衔的课题组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1年4月16日,是一个让樊嘉难以忘记的日子,这一天他完成了由自己主刀的第一例肝移植手术。当腹腔打开时,大家惊呆了,患者的肿瘤已经突出在肝脏表面,一碰就破,这是术前影像无法观察到的。樊嘉沉稳应对,决定超常规作业——切除肿瘤以后再拿掉肝脏。7小时后,患者的坏肝被顺利拿掉。
肝移植手术是个“发丝上雕花”的精细活。切取供肝时,肝上共有100至200根细小的血管需要分离并精确结扎,每根只有1至2毫米粗细,一根根全要缝扎。如果其中一根缝得不好,术后就会渗血,引起腹腔感染而死亡。
这些年,樊嘉和他的技术伙伴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学奇迹。2003年,一对濒临绝望的母女来到中山医院:35岁的母亲为先天性肝豆状核变性、肝功能衰竭;7岁的女儿也得了同样的病,病情不断恶化。樊嘉为这对母女进行了一肝二用的劈裂式肝移植。当时,国内毫无经验参考,他只有翻阅国外资料。在团队配合下,他用11小时将重1033克的供肝劈成“左小右大”两部分,并各自重建独立血管及胆道系统。这台手术被原美国匹兹堡肝移植科主任JohnFung教授评价为“世界上报道的第一例母女同为受体的劈裂式肝移植”。
是中山掌门人,更是“第一铁人”
在中山医院,樊嘉被誉为“第一铁人”,每周工作100个小时,每年保证500多台手术。他把患者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
在肝癌手术中,医生常要冒着被乙肝、丙肝病毒感染的风险。有一次,在切除一个20多公分的肿瘤时,一串血珠溅到了樊嘉的眼睛里。此时他应该停下手术,采取消毒措施。但是,那一刻,樊嘉仍拿着手术刀继续工作。因为他知道,手术停下来,则意味着病人的死亡风险增大。
其他医院拒绝的病人,樊嘉都会当宝贝一样“捡回来”,不管多累,面对病人他总是耐心细致,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作为全国著名的肝肿瘤专家,樊嘉有60%至70%的病人是从外地赶来的。为免增加病人的开支、耽搁病情,樊嘉的门诊从不限号。“选择医生这一行,就应该奉献,就得做好牺牲的思想准备。因为,病人是等不起的。”这是他一直以来的工作信条。
身体力行,培养济世良才
从一名普通医生到肝外科主任和中山医院院长,一路走来,樊嘉在肝癌门静脉癌栓、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肝癌转移微环境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多项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空白。他曾带领团队历时12年,完成肝癌肝移植700余例,对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的防治及其关键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将技术创新成果成功应用于临床,使肝癌肝移植术后5年生存率由56.1%提高至65.9%。凭借这项突出贡献,樊嘉和团队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学进步奖二等奖。
带队攻关的同时,樊嘉对于培养年轻医生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念。对于年轻医生,樊嘉最看重的是事业心。“我们这个团队的绝大部分人都不是为了职称而去做研究、做临床、拼命地工作,绝大部分都是为了这份事业。”
而在培养的过程中,樊嘉也再一次显示出了他的“大胆”。“我是最放手学生和年轻医生的,我希望学生能尽快地独当一面,能够在自己的实践当中锻炼自己,能够不断地学习和寻找差距,最终能够去缩短差距,成为引领者……”
作为上海市首批领军人才之一,樊嘉已培养博士研究生40余名。在他带领下,肝外科梯队英才辈出。汤钊猷院士曾经对樊嘉有过这样的评价:近十年内独立开辟新领域,带出了一批优秀学生,拿到国家科技进步奖。他寄希望于樊嘉这一代。
“要想完全攻克肝癌很难,至少还要50~100年。”樊嘉说,他目前正在做的只是很小一部分工作,整个研究体系就像庞大浩瀚的宇宙,他只找到了其中一颗很小的行星,不能解决整个宇宙的问题。因此,尽管荣誉等身、桃李天下,樊嘉还是有紧迫感。“病人不能等,病情等不及,只能争分夺秒,多做一点是一点。”
来源:人民网、盐城网、科学网、大丰日报等,我苏网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