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美,美在细节。近年来,宿迁始终围绕“生态、精致、时尚,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建设定位,遵循“以物应人、以物化人”的理念,做好一个个“细枝末节”,提升了城市的内涵品质,让城市处处散发温情,彰显出别样之美。
行走宿迁街头,细节无处不在。
细节一:小小路灯亮起来
最近,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宿迁市区路灯变得更漂亮、光线变得更明亮了,夜间行走在光照度适宜的道路上,不仅觉得周围的景色更美,而且安全感倍增。
“1998年以前,市区路灯不足2000盏;到2016年底,市区路灯增加到44090盏。”宿迁市城管局路灯(照明)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年初,宿迁市在市区启动路灯提亮工程,对市区62条路段的老旧路灯进行改造,对新铺设道路增设路灯,对道路光照盲区进行补充光源,对灯臂、灯头锈蚀严重的路灯进行更换,提升市区路灯亮化水平。目前,52条路段的路灯已改造完成,另外10条路段的路灯与路面改造一并实施,正在有序推进。
别看这路灯是“小零件”,每换一个那也是相当讲究的:由250W高压钠灯改为120W的LED节能灯,色温从6000K(开尔文)调整为3000K,光照度也从10lx(勒克斯)增加到30lx,灯的高度、灯与灯的距离都要进行测算……
这样调整后,最明显的效果就是:更节能,光效更强,光照度更适宜,同时,光线在阴雨天的穿透率更高,居民出行也更安全了。
点亮城市之光,很多市民评价:“这个亮度刚刚好!”
细节二:共享绿色“打开”来
在一片开阔的疏林草地间,一个朱红色花岗岩门柱立在其中,一侧地面上留着一条约7米长的“轨道”,不远处的墙基变成了台阶。
没有围墙,没有电动门,如果不是门柱号牌标注“人民大道4号”,很多人或许不知道这里是宿迁市水务局的“宅院”。
去年,围绕“绿色、共享、便民、协调”的理念,宿迁11家市级机关单位启动庭院开放式改造工程,拆除围墙或栅栏,向市民开放绿地。今年,宿迁又启动了30家单位庭院开放式改造工程。
看似“打开一扇门”的小举动,却在繁华地段“新生”了一处处公园,两年内就为市民新增绿地18万平方米,周边居住小区受益人群近10万人。
在宿迁,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宿迁的绿色空间可不仅仅是开放这么简单,在突出景观性、文化性的同时,尤其注重功能性。今年,宿迁还将在部分公园绿地、广场及街角空地等适当区域规划建设笼式运动场地。
细节三:舒适“新家”唤鸟来
在宿迁,不仅市民居者有其屋,鸟儿也有自己的“家”,那就是悬挂在公园绿地中的人工鸟巢。
为了让鸟儿在宿迁“安家”,自2015年初,宿迁先后在市区千鸟园、印象黄河公园、古黄河水景公园等公园绿地中搭建鸟巢,并在公园的特定区域内栽植枇杷、石榴、构树、海棠等鸟类喜爱的浆果类树种,吸引一大批鸟儿在宿迁“落户”。
记者在宿迁市区古黄河水景公园看到的鸟巢由软软的藤编成,尖尖的顶、圆圆的门,悬挂在树枝上,令人感觉温馨舒适。
小小的鸟巢,体现的是宿迁对生态的重视。“明显感觉到身边的鸟儿多了。”鸟语花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获得众多市民赞许。
为了让留鸟生活得更好,让候鸟来了不想走,搭鸟巢、植浆果类树种、设置禽食器……今年,宿迁85项招鸟引鸟任务正在进行。据了解,近日,宿迁还启动了招鸟引鸟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计划对鸟类多样性现状开展调查分析,探索城市鸟类可持续保护途径。
白头鹎、喜鹊、斑鸠、啄木鸟、棕头鸦雀、白头翁、戴胜……听鸟鸣,看鸟飞,宿迁让鸟儿有了归属,鸟儿也让宿迁更加灵动。
变化总是从细节开始。在不经意间我们还惊喜地发现:街头巷尾曾经无处不在的小广告消失了,小区内设置的广告栏让便民信息有了自己的“家”;每天必经之路在“小手术”后更通畅了,阻碍斑马线的绿化带被移除了,路牙石降低“身段”成了缓坡;日常休闲的广场上多了共享“书巢”,树荫下添了两排长椅,读书、看景、歇脚、聊天,收获简单的小快乐;公交车有“港”可归了,公交站台设立排队护栏,大家有序排队渐成习惯;路边垃圾箱“长”高了,投放口变大了,市民不需要弯腰就能投放垃圾;公共厕所集WIFI、自动取款机、自动售货机、24小时阅览室、母婴间等于一体,最美公厕随处可见;“车让人、人快走”成为常态,部分道路标线进行了重新施划,斑马线两侧的“小脚印”无声地“告诉”您:请在这里驻足等待。文明交通有“线”可循……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展示个性,细节显现“内功”。
一个个细节的背后,是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的态度:始终以满足老百姓的基本需求为前提。这些细节,展示了这座城市的温度和高度!
在宿迁,幸福的细节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