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不留白 壮士断腕!30年“垃圾镇”6个月重焕新生

2017年08月22日 14:25:54 | 来源:宿迁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耿车循环经济产业园

  821日上午,宿迁市宿城区耿车镇大众村的优雅家具有限公司内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加工制作厨柜等家具用的各种面板。66岁的老板邱永信告诉记者,他的厂子虽然仅有40名工人,但靠电商销售,一年销售额能达到2000多万元。“去年‘双11’,几个小时网店就接单超过100万元。”

  邱永信曾是耿车镇做废旧物资回收加工的带头人,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他收废品、烤鞋底、加工塑料纸……用他的话说,在塑料垃圾的“臭味”中挣到了“第一桶金”。

  因为成本低、操作工具简单、劳动时间可以充分利用,在邱永信等人的带动下,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很快发展成为支撑“耿车模式”的主要产业之一,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快速推动了群众致富和经济发展,并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

  然而,此后30年,耿车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始终徘徊在回收、分拣、清洗、破碎、造粒等产业链的低端,而且发展迅猛,向周边乡镇扩散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2015年,耿车镇有3471户、2.5万人从事废旧物资回收加工,整个耿车片区有6978户吃“垃圾饭”,加工废旧塑料近300万吨,产值达80亿元。

  一边富了口袋,一边毁了生态。长期的粗放式发展,废旧物资回收加工给当地乃至宿迁市的生态环境、群众健康、城市形象、区域发展等方面都造成了严重危害。虽然部分群众获得收益,但是绝大多数群众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耿车镇及周边群众对此反映十分强烈。2015年,仅宿城区和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接到的环境污染信访举报就有918件,其中因废旧物资回收加工而引起的信访数量占比超过50%

  为此,历届宿迁市委、市政府对整治工作都有所考虑,曾多次督促相关地区开展集中整治,但整治效果一般,甚至整治后还出现反弹。

  2012年底,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此后在多个场合对绿色发展理念进行了系列阐述。面对低碳、绿色、集约发展的大趋势,面对群众盼望环保、渴望好生态的纯朴向往,面对废旧物资回收加工“粗放型”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的困境,宿迁市委书记魏国强,宿迁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天琦多次到耿车镇开展“微调研”,听取宿城区、耿车镇汇报,了解实际情况。

  带有刺鼻气味的GDP不能再要。宿迁绿色发展不留白,必须壮士断腕。2015127日,魏国强、王天琦带领市环保局等9个部门的“一把手”,边观摩边研究,在耿车镇召开整治工作动员会,定下了“彻底禁、禁彻底”的总要求和“依法根治、集中整治、长效治理、标本兼治”的总原则。

  堵是一时之举,转是长久之计。2016年初,宿迁全面启动耿车片区废旧物资回收加工综合整治工作,将整治行动与产业转型、全民创业、生态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一手抓规范整治,一手抓转型发展,统筹兼顾,协同推进,在短短半年时间里,4887户违规回收加工经营户全部清理到位、96个交易货场全部关停,清运废旧物资53万吨,一举解决了困扰群众30年的环境污染问题。

  现在的耿车镇,在不断推动环境转优的同时,还积极引导废旧物资回收加工经营户向电子商务、家具制造、塑料精深加工、现代物流等特色产业转型转产。如今,该镇已有3123户实现了转型发展,大大小小的家具工厂开了581家,网店达到2253户。昔日的“垃圾镇”转型成了全国知名的“淘宝镇”。

  耿车镇的华丽转身正是宿迁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的生动缩影。年初以来,按照省委书记李强对宿迁提出的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工作要求,宿迁市开展了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并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在717日召开的市委五届四次全会上,宿迁市对“江苏生态大公园”的内涵进行了明确,对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进行了专题部署。跳出原有的区域局限和路径依赖,宿迁正扬己之长,阔步前行。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