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颂中华】一根细草,织出一道千年文化符号

2017年09月21日 15:52:59 | 来源:苏州高新区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件隐藏在生活用品里的非遗:关席。

  织席从来夸虎丘,虎丘席稀哪比浒关稠。坐落于高新区西北角的浒墅关镇,这里的人民用一根细草,织出了享有盛名的千年关席。

  据《故宫志》记载,乾隆四十六年下旨:“宁寿宫中一路养性殿、乐寿堂等处宝座上铺的浒关席,沿镶石青缎边,发往苏州城做,钦此”。 经过考证,文中所提到的浒关席正是浒墅关镇所产的关席。

  浒墅关草席的历史

  浒墅关草席历史悠久,在春秋时,吴地已经开始种草织席。

  明清两代,浒关席一直作为贡品,上贡皇室。

  当时因为水陆交通的优势,浒墅关成为草席集散中心,明清时已经形成有专业席草、席行市场。民国年间,浒墅关成为全国草席著名产区,年产量达百万筒之巨。

▲街头卖草席(1982)

  浒关席草业的繁盛格局一直保持到建国之后,上世纪80年代,浒关席最高年产300万条,不仅畅销全国,还出口东南亚、西亚、北非等国家和地区。

  《浒墅关志》主编殷岩星说,浒关席所用的席草原是生长在大阳山上的野生草,被先民发现其特质后加以栽培,逐渐形成“种草织席”的风俗。

  关席为何受欢迎?

  一条普普通通的草席何以如此吃香?

  小小关席究竟好在哪里?

  今年85岁高龄的张金水老人曾经是浒关镇数得上的织席好手,虽然现在已不做这门手艺多年,但讲起关席他还是饱含感情。

  张金水说,关席是用黄麻绳和席草编出来的,麻绳是经,席草是纬,一共2万多根草才能织成一张席。

  “好的浒关草席质地柔软,粗细均匀,即使出汗也不会发粘,编织得很紧密,压上去还有弹性,小孩尿床都不会漏,用上十年二十年没有问题。”他说。

  机器编织一条大席只需个把小时

  手工编织差不多要花上3个人工

  一条关席是怎样炼成的?

  种席草

  地处苏州水乡的浒墅关,气候温和,水源丰富,土质含有腐蚀质的水田,最适宜席草的生长。 上好的浒关席,原料选用上好的淡水草。一般冬天种下去,每年小暑前后收割,在烈日下晒干、脱壳,保证席草清白。

▲种草料

▲割草料

▲晒席草

  浒墅关席草品质,很久以来就分“三等六级”。以草茎长度为主要依据,再参照草的纤维质、色、虫伤、开花等,分级十分严格。

  制席

  席草决定草席的整体质量,编织又决定了一条席子的工艺水平及耐用程度。浒关席的编织工艺严格有序,制作出的上好草席可滴水不漏、祖代传用。一般制席有下面这些步骤↓

▲选草料

▲调筋劈麻

▲上扣

▲添草

▲压扣

▲落扣

  浒墅关草席的品种也有不少,比如脐席、隐梢席、通草席和双草席等,编制起来稍有些不同,但都相当精美!

  重振“浒关草席”雄风

  关席声誉在外,而席子又是生活的必需品,本该长久不衰。可从上世纪90年代后,关席的命运便开始急转直下,濒临绝迹。

  其中的主要原因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改善,睡大床的人家越来越多,席子越做越宽,在制作过程中有道很关键的压制程序,靠纯手工操作很吃力,需要机器完成。

  但除了这道程序靠机器操作外,织席的其他步骤还是全部要靠人工来完成。这种手工操作为主的生产方式成本高、消耗大,人又累,再加上种种社会的因素,从而导致了该产业的后继无人。

  历经千年的关席是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这张名片黯淡了,现在我们要重新把它擦亮。

  目前,浒墅关镇政府正在谋划重振“浒关草席”的雄风。

  浒墅关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说,近年来,浒关老镇改造动迁了一批农民,如何引导农民致富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浒关草席要获得重生,一方面可以和农民致富结合起来。

  “浒关草席的基础很深厚,在外面的声誉很好,要让浒关草席重新成为当地人的的‘饭碗’,必须走产业化、品牌化、集约化道路。”

  浒关镇政府目前正在做前期的调研工作,准备加大扶持力度,恢复良种淡水草的大面积种植、鼓励农户编制草席,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加大人才引进和技术投入等工作,并且要打出叫得响的品牌;

  经营模式上,走集约化经营道路,或成立行业协会,建立经纪人制度,实现专业人才营销,或由政府牵头成立合作社,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等等。另一方面,政府更要有意识地把浒关草席的传承发展上升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来对待。

席草文化馆里再现鼎盛时期“关席”的制作场景

  今年1月,浒墅关镇席草文化馆已经正式开馆,逐步计划建立草席生产观赏基地,不断挖掘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重新擦亮浒墅关“关席”这张文化名片。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