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支援祖国边疆的道路上,江苏人前赴后继,步履不停。自1994年开始,江苏先后选派了8批628名干部人才进藏工作;1997年起至今,也已有九批江苏干部人才队伍走进新疆进行对口支援。在西北边陲,在雪域高原,他们肩负扶贫发展的重任,不忘初心,不畏艰难,奉献并快乐着。
我苏网及“我苏”客户端“苏人苏事”专栏特别推出“江苏人在边疆”手记系列,从他们的视角看大美中国,通过他们的记述体味支援祖国边疆的情怀与坚守。
感受过“林卡”
张晓明
过林卡,是藏族同胞最普遍的休闲娱乐方式,康区又叫耍坝子,多集中在6-9月间。 在我的微信中,保留着两个寂寞的小群:“阳春三月”、“端午烧烤”。这两个小群,一个是3月3日与几位援友去拉萨城郊过林卡所建;一个是与拉萨电视台同事端午节去达孜的白纳沟过林卡所建。虽说这样的活动微信群都是“一次性用品”,现在已经没有人发言,但留着不少美好回忆,也一直未删除。
援友达孜一起过林卡
据说过林卡源于“林卡节”,藏语称“藏木林吉桑”,意为世界焚香日,世界快乐日,传说是以此纪念莲花生大师曾于藏历猴年五月十五降伏了藏地的一切妖魔。热爱大自然又能歌善舞的藏族人民在这一天,身着盛装,带着青稞酒和酥油茶及各种美味食品,扶老携幼来到林荫密布处,搭起帐篷,边吃边喝边游戏歌舞,尽情享受大自然。久而久之,这一活动就延续到整个夏天。
拉萨市民过林卡原先的主要地方是哲蚌寺和色拉寺附近的林地里。现在又有了达东村、支沟、斜沟、夺底沟……酷爱户外生活的藏族群众,夏天纷纷进入拉萨河边的树林里,开展内容非常丰富的各种活动。林卡里搭帐篷,帐篷大都是白色的,绣着蓝色的吉祥图案;架起炉灶,安置桌椅,铺上卡垫,摆上各种点心、菜肴、饮料;可以从早到晚唱歌、跳舞、打牌、玩游戏等。藏地林卡在形式上如同内地的野炊,内地一些户外休闲地,也设置了烧烤区、野餐营地,而每到节假日必然人满为患,不如在这里过林卡这样的空旷、闲适、随性、天高云淡。
过林卡的帐篷
还记得“阳春三月”过林卡时,高原阳光虽然明媚,大地却没有江南的草长莺飞。“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三月的高原上只堪比江南早春二月,有些树枝发了点新芽,大多树木仍一片枯黄。不过那时我和众多援友刚从内地回藏,大家都想早点进入藏地生活状态,过一次林卡似乎便是很好的方式。林地里随地捡来石头可堆起灶台,捡来枯枝做柴火,点燃后烧烤自带的牛羊肉,边烤边吃,其乐融融。从雪山融化而来的清泉水,沿着溪流潺潺而下,非常方便过林卡时的各种洗涤。
端午节与同事们一起过林卡
“端午烧烤”过林卡,时间又过了近三个月。“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塞外高原终于春意盎然。多数山林披上绿衣裳,还有各色野花漫山遍野。结伴而行的有好几位八五后、九零后年轻同事,因此除了烧烤,玩的花样也丰富了,有人打牌,还有人玩“狼人杀”等集体游戏。一位同事带来上初中的女儿,首次参加“狼人杀”,总是“黑天”睁眼,“白天”闭眼,惹来大家笑声不断。还有人带来一只斗牛犬,追着山野间的牦牛狂吠,体型比这狗儿大十多倍的牦牛,竟然被欺负得四处逃跑。貌似强悍的斗牛犬其实也很胆小,当它被抱到小溪的那边,想要回到人群中时,却怎么也不敢跳过窄窄的水沟,枉自在那边草地上打转。
七八月份,夏季的拉萨不冷不热,非常适宜户外活动,遗憾的是我一直没有机会再参与过林卡。有藏族朋友介绍:这段时间他们几乎每个周末都会举家出游。藏式家庭亲戚多,这周末二叔张罗,下周日三姑作东,这样可持续一整个夏天。每个周末,都如同汉地中秋、除夕那样的全家欢聚,融洽了亲情,凝聚了友情,似乎时光都流淌的缓慢、醇厚了,着实让我们羡慕。
张晓明与援友一起过林卡
夏末秋初,丰收在望,拉萨的乡村开始过望果节,村民们赛马射箭过林卡,这林卡也过到了最高潮。前阵子我去林周县甘曲镇江角村采访,正值当地的望果节。只见山脚下的草地上搭起连绵几百上千顶帐蓬,人们举家而来,老幼同乐,现场高峰时有上万人。小伙子们赛马射箭;姑娘们跳舞,唱歌;全家老少团聚在帐蓬里聊天、喝酒、做游戏。我们这些外人,随便走进哪个帐蓬,主人也会端来青稞酒、牛羊肉与你一起分享。如果你愿意,尽可流连在帐篷之间,不醉不归……
望果节林卡
到了仲秋时节,内地还在抱怨“秋老虎”,高原已寒意渐浓,朔风扬沙,“大漠穷秋塞草衰”,过林卡只能暂时告停。不过一旦阳光明媚,风沙消停,仍可见一些市民,在路边草坪席地而座。喝两蛊酒,唱几首歌,掷几轮骰子,仿佛在回味过林卡时的快乐逍遥。
期待明年夏天,林卡中再相见。
—— 2017年10月 于拉萨
【作者简介】
张晓明,江苏省第八批援藏干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总监助理,拉萨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