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央视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一期节目里,一位74岁的苏州老人捧着一个神秘的木盒,走进了大众的视线,也揭开了中国古代青绿山水名画《千里江山图》千年不褪色的神奇奥秘。老人对于传统技艺的执着和坚守,让无数观众感动。他就是来自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传承人仇庆年。
一块坚硬的矿石要变成绘于纸上的细腻颜料,这中间是匠人无数时间和体力的累积,因为除了精心捣碎、碾磨、漂洗、沉淀,并没有其他的捷径可走。
粉碎:叮叮当当,把雌黄矿石上真正能够制作颜料的部分给拣出来。
过筛:用专门的网筛,一遍遍的筛选,得到了这些细细的粉末。
碾磨:随后这些粉末会被放进碾臼里,加水后进行碾磨,直到色泽鲜亮。这样的动作每天8小时,连续20天漂洗:这是用清水去除杂质的过程。
仇老说,漂洗过程中要讲究“三心”:“细心,耐心,恒心。你不细心,好的也带走了。你粗心了,漂不干净。颜色虽然很脏。但是颜色也要干净。你颜色不干净,你画在画面上这个画也不干净。”敲碎,过筛,研磨,沉淀、分色……最后就变成了一包包的国画颜料。
在工作室内,记者还看到孔雀石、朱砂石等各种用于制作颜料的矿石。或许正是因为这些颜料取之于自然,天生具有大自然的天地灵气, 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色彩持久鲜艳,千年不变,传承至今的奥秘所在。感谢将技艺代代相传的匠人们,让现代社会的我们和千年前的时光仍然保有重逢与对话的机会。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谢蕍 编辑/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