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16岁就读过《易经》的荷兰艺术家 正在秦淮河边吹奏《凉凉》

2018年03月22日 09:50:28 | 来源:JiangsuNow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他是16岁就读《易经》的雕塑家,是能吹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老外;是在零下只穿衬衫也自在的艺术家,他曾16次来中国。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荷兰艺术家汉斯

  当汉斯用竖笛在秦淮河边吹着宛转悠扬的曲子《凉凉》(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片尾曲)时,这位来自荷兰的艺术家与南京的距离迅速就拉近了。

  67岁艺术家这样的人生,酷不酷?

  前不久在南京上海路的一次展览中,雕塑家汉斯·迈斯特地从荷兰来到中国参加。开幕式乐队表演环节,他帅气地从包中拿出随身携带的竖笛,轻松地摆动身体,上台和年轻的乐队合奏歌曲。

  这已是汉斯第16次来到中国,此前他甚至已经去过中国五十来个城市观光并居住。

  气温仍在零下几摄氏度徘徊,汉斯只穿一件衬衫,看起来却活力十足。这个67岁的老外艺术家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汉斯·迈斯,这是位怎样的荷兰艺术家?为什么对中国这么喜爱?他之前有着怎样的生活?

  这一切在后面几日陆续的采访中有了答案。

  一位连工具自己做的雕塑家

  与别的雕塑家不同,汉斯没有团队,所有事情都自己来:从设计、找材料,到打磨造型、安装雕塑,甚至售卖,一切都自己完成。连雕刻的工具也由他自己打磨制作,“这样会让汉斯出品的雕塑更有保证。”他幽默地说,“我了解每一种材料,我是一个人的公司”。

  事实上,汉斯最传奇的学艺经历:因父母不同意学艺术,年轻时的他愤而离家,白天当农民开拖拉机,晚上去夜校学艺;老师见他有潜质,推荐他上艺术大学,没钱,他就向政府贷款,大学期间勤奋学习,毕业后修得了两个学位。不仅如此,他会德、英、法、荷兰语四国语言,现在学中文。他还是一位诗人、音乐家,全世界旅行、做雕塑时,他总带着竖笛,在任何地方演奏……

▲正在吹竖笛的汉斯。

  汉斯的官网上,记录着自己制作雕塑的数量:1600个,其中不乏高达十几米甚至更高大的雕塑,其中的95%都被售出。

  曾是16岁读《易经》的荷兰青年

  16岁时,汉斯的朋友送给他一本《易经》,这本中国人看来都极其困难的书,却引起了年轻的汉斯极大的兴趣。他连续买来其他语言版本的《易经》,从不同角度研读,汲取中国文化丰厚的营养。那之前,他从没有来过中国。“《易经》对事物发展判断的解说对我的生活有指导作用,而它所认定的‘一个硬币有两面’的思想太有用了,这是其他任何国家的文化没有具体阐释过的!”汉斯说。

▲汉斯家中厨房的柜子里有不少中国碗碟。

  汉斯的一位朋友有吃中餐的习惯,通过他,年轻的汉斯学会了使用筷子,他也爱上了中国餐具。27岁时,汉斯幸运地从政府那里申请到一处房产给怀孕的妻子居住,在完全由他设计、像“厨具博览会”一样的厨房里,记者从琳琅满目又整齐排列的厨具中一眼就看到了几摞中国彩绘的碗碟,以及桌上的热水瓶。“我不太常用它们,但是就是喜欢中国的碗碟。”汉斯说。

  第一次来中国,离开时哭泣

  汉斯与中国的第一次见面在1998年,那时他已37岁。雕塑的工艺日渐纯熟,作品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荷兰女王还曾邀请他为自己的丈夫雕像。

  这时,飞利浦公司邀请他为中国珠海的子公司做雕塑,他欣然答应。作品完成,一直喜爱中国的艺术家被邀请来到遥远国度见证作品的揭幕,他激动地带着两个儿子、妻子来华。这第一次会面就让他更确定了对中国的喜爱。

  “在离开的大巴车上,我流下了难过的泪水。我想,中国,我还会再来的!”汉斯说。

▲这是汉斯在中国创作的最大雕塑之一。

  几年后,汉斯带着妻子再度来中国,一个月的旅行让他看到了正发生巨大变化的中国,这使他更强烈地萌生了来中国发展的想法。回国后,他迅速请求荷兰政府推荐,来到南京工作。

  在中国的这些年,本身就是艺术家的汉斯被中国书籍和歌曲深深吸引。“我看了《孔子》《孟子》《唐诗三百首》《白居易传》等许多书,手机里有七八百首中国歌曲。”汉斯说,“我还可以用竖笛吹300来首中国歌曲。”

  他是一个随性且自律的艺术家

  67岁的汉斯过着跟很多他这个年龄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他写诗,演奏,画草图,做雕塑,在中国他有一两百位友人,他们经常清谈艺术、享受音乐和美食。

  然而,随性生活的背后也有着他严格的自律:他每天坚持锻炼、信奉终身学习和劳作。在跟中国公司合作大型雕塑期间,他主动给对方降价,竟是为了请对方教他如何管理临时派出的二十多名工人,“因为我希望学企业管理”……

▲汉斯的小型雕塑作品。

  “我估计在中国还要呆更长时间,你能否给我讲讲中国的人情世故,我怕做得不妥当失了礼貌。你知道,如果要在中国长住,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采访结束时,这位67岁的老艺术家笑着说。 

  (来源/JiangsuNow 编辑/刘静)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