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士荣,江苏扬州人,空政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奏员。作为新中国手风琴泰斗级的人物,他有过很多荣誉和光辉时刻。他是国际手风琴联盟“中国手风琴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是毛泽东等领导人联欢会的首席乐手;在1962年芬兰赫尔辛基的第八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他参加的节目获得4枚金质奖章、1枚银质奖章……
然而,这些荣誉对现在的任士荣都已遥远。现在,占据他头脑更多的是他的那些盲人学生们。
任士荣,空政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奏员
穿越硝烟的文艺战士
1935年,任士荣出生在江苏扬州一个贫苦的家庭。为了躲避战乱,1943年父亲带着一家人辗转到了重庆。
1949年11月,重庆刚刚解放不久,当时在服装厂里当学徒工的任士荣离开服装厂,到了解放军兵团参军,成为了一名文艺战士。
到1953年,刚刚17岁的任士荣便随祖国慰问团赶赴朝鲜战场,成为最小的文艺兵之一,为中国民能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演出。当时,美军的轰炸极为密集,任士荣多次死里逃生。有一次,任士荣正在山沟里演出,美军飞机钻进来,一阵轰炸扫射,他背着琴躲进树林,险些牺牲。还有一次,慰问团头天住的坑道,第二天就被炸塌了。有几次演出时,敌机来轰炸,舞台都被震动,任士荣仍然拉着欢快的乐曲,泰然大笑着。
任士荣的精彩演奏,受到部队的热烈欢迎。演出期间,他收到几十封感谢信,回国后受到嘉奖。
征服马赛的“七人乐团”
1955年,任士荣从西南军区歌舞团调到空政歌舞团。他经常下部队演出,并长期担任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首长联欢舞会的首席乐手。
1965年,任士荣接到了一项特殊的任务,由他带队组成的7人中国青年艺术团,赶赴法国马赛参加法国艺术节。而当艺术团报道之后才知道,主办方要求各国代表团各自举办一场专场演出。任士荣和他的团队一共只有7人,怎能敌得过几十人乃至上百人的大乐团呢?为了能给祖国争光,中国代表团费尽心思,紧急排练出了一台包括《红绸舞》、 《丰收歌》、《牧羊女》等融舞蹈、唱歌、独奏于一体的综艺晚会。这场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晚会结束之后,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法国《费加罗报》、《马赛人报》等发表了《中国手风琴家演奏的中国民歌令人惊叹》、《中国人以热情征服了马赛》等文章。
这场演出即刻让中国代表团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邀请,他们随后去了巴黎等五个城市表演。当时的驻法大使黄镇将演出的盛况向周恩来总理做了汇报,于是回国后,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在中南海设宴招待了任士荣一行,高度地称赞他们是“国际乌兰牧骑演出队”。
任士荣家中摆放的1957年随周恩来总理出国演出时的剧照。
为盲人编织一个音乐梦
1996年退休后,从忙碌的工作中脱身,任士荣把精力转向了教学。这位手风琴大师收学生的标准极简单,不问基础,不看天赋甚至不收学费:“只要想学,谁都可以,我义务教。”他最得意的要算一群热衷学手风琴的盲人学生。
任士荣带盲人学生们一起练习拉手风琴。
1997年的一个夏日,任士荣到八大处公园游玩,碰见了在公园拉琴的盲人陈国月。“我看他拉的不太好就想教教他,拉的好一点可能收入会更高一点。”任士荣想纠正陈国月的错误,没想到对方不以为然。“他当时以为我要收钱,就没答应。”任士荣说。
10年后,在一次手风琴比赛上,任士荣认出了陈国月。这次,陈国月终于拜任士荣为师。任士荣从陈国月身上萌生了要帮助更多盲人拉手风琴的想法。后来,他请陈国月帮忙,把想学手风琴的盲人集中到一块儿,免费教他们演奏与合唱。就这样,任士荣有了自己的第一批盲人学生。从2007年起,每周三义务教盲人拉手风琴,成了他的“标准动作”。
盲人学琴很困难,大部分只能靠手感。为了帮盲人朋友学琴,任士荣自创“触摸教学法”,拉着他们的手一个音符、一个琴键地教;盲人初学时掌握不到节奏,任士荣就扶着他们的脚,不厌其烦的一下一下打节拍。
为了照顾盲人琴友,每次新来的学员都要从头识谱,任士荣将五线谱翻译成简谱,让大家学起来简单易懂,他还自己编写了两本厚厚的手风琴演奏曲目。学琴有的进步快,有的进步慢,任士荣从来不烦,坚持因人施教,对新来的学员,经常单个辅导开小灶。
从古稀到耄耋,很多人都问过任士荣这些年不辞辛苦地付出到底图什么。
“我是解放军啊,是共产党员,应该为人民服务。我一辈子拉手风琴,特长就是这个,给大家做好事也要靠它,这算我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吧。”他说。
在任士荣教导的盲人学员中,有人遭遇过车祸,有人一生孤苦无依,但是因为学琴,那些曾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如今活得有滋有味,对任士荣来说,这是特别值得欣慰的事,也是他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来源/综合自新华社、千龙网、央视网等,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