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网上一首MV《宁海路75号》火了。江苏高院微信公众号于5月18日推出一标题为“以梦为马,青春万岁!《宁海路75号》原创MV震憾来袭”的作品,一时在网上引发网友广泛关注。5月19日,江苏高院微信公众号再推“《宁海路75号》歌词+音频版来啦!”这两个作品不但引来众多法官、律师等法律界人士的点赞、评论,更是打动了大量普通网友。
△赵俊和朱嵘的卡通形象形象。来自赵俊个人微信公众号“桂公梓”
让大家想不到的是,这样一部歌词动人、旋律优美的作品,并不是由专业人士做的,而是出自江苏高院的两名法官之手。词作者赵俊是江苏高院的审判员,他的另一个身份,便是网上大名鼎鼎的“桂公梓”;作曲者是江苏高院执行局综合协调处处长朱嵘。5月19日,他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无感慨地说,“反响这么大,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
时长不足6分钟的MV引爆网络 不少法律人留言“泪目”
△《宁海路75号》MV截图
“那一年的那一天,来到这门前。满地的梧桐叶,初来乍到的秋天,穿制服的小姐姐,漂亮得不明显,你说梦想定会实现,在未来的某一天……世界很大,我们很小,谁年少不向往天涯海角……昼夜奔跑,此中味道,早在你心上烙下记号。不会忘掉,回头看到,这里是宁海路的75号。”5月18日上午10点,江苏高院推出MV《宁海路75号》。这首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动画形象,有初入法院的大学生,还有身穿法官服的女法官。作品中的场景有宁海路街头、江苏高院大楼、法庭等场景,作品配以优美动听的旋律和打动人心的歌词,很快引来大量网友评论、转发。
一名老法官表示,作为曾在宁海路75号工作了17年的老法官,听着这首歌,不禁泪眼朦胧。“怀念1989至2006年激情燃烧的岁月,为当年的奉献无怨无悔!真想回到南京宁海路找寻青春的梦!”网友“Z'ze”评论道,“看到十几年前的老制服,看到十几年前还是实习生的自己。如今灰制服又回来了,自己也在当初梦想的岗位上摸爬滚打了整整十年。像生命的又一次轮回,理想还在,初心没变,从庭间到案卷,虽然生活只剩这么点儿,但我相信一切都会变得更好。”
作品引发网友共鸣 从作品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记者注意到,江苏高院这首作品推出后,仅在江苏高院一个微信公众号,点击量就超了10万。
不少网友说,这首作品的歌词不错,没有官腔,没有假大空的说教,非常平实,能打动人心。在上海从事公关工作的刘先生说,作为曾在宁海路122号南师大度过大学时光,觉得将这首作品的歌名改为宁海路122号,“一点也不违和”。他告诉记者,在这首作品中,不但是从业多年的法官、书记员、律师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其他各行各业的人看了这部作品,也会看到自己的影子。这也许是这首作品在网上引发大量转发、评论的原因。
赵俊 本人供图
5月19日下午,记者联系上了这首作品的词作者、江苏高院法官赵俊,他说,自己写这首词的时候,只是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想表达的表达出来,在这首作品中,“有青春,有梦想,有过去的岁月”,不但是法律工作者,其它行业的人也能在这部作品中找到共鸣。
词作者是法官,也是“网红”科幻小说作家
不少人对两名法官做出如此有才情的作品,颇感意外。在普通人的印象中,法官一般都是穿着法袍、一脸严肃的形象,法官作词、谱曲,创作出如此打动人心的作品,让人感到非常意外。
5月19日,江苏高院在微信公众号上披露了这首网红作品的作者,“作词者赵俊就是大名鼎鼎的‘桂公梓’,作曲朱嵘是我院执行局的一名法官。”赵俊这个名字,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但要说起“桂公梓”这个名字,不少人就不陌生了。其实,“桂公梓”正是赵俊的网名,赵俊曾用这个网名出版过反映法官生存状况的长篇小说《决不妥协》,曾脑洞大开写过科幻短篇小说《金陵十二区》,并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一举成名。他的本职工作是一名法官,但他还有一名身份,便是作家。
5月19日下午,赵俊告诉记者,《宁海路75号》的歌词是他去年下半年写的,只用了一两天的时间就写好了。写好后他将歌词拿给朱嵘看,朱嵘看了,觉得写得很好,很喜欢,便萌生了为这首歌词谱曲的想法,但因为朱嵘工作很忙,曲子一直没有谱成,直到了今年初,朱嵘谱过曲后,作品才有了初步的样子。
谱曲者也是法官,他说“大家看到了我们,也看到了自己”
记者了解到,《宁海路75号》的曲作者是朱嵘,目前他是江苏高院执行局综合协调处处长。“我1999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法院工作,直到现在。”5月19日下午,他告诉记者,这部作品的歌词是同事写的,当时他第一次看到歌词后就很有感触。今年2月份,他有感而发,为这首歌词谱了曲,当中自然倾注了自己的感情,他从一个青涩的大学生,到现在已经人到中年,在法院工作的近20年间,他体味到了法院工作的酸甜苦辣。“不变的是对这份职业的初心,做一个有情怀的法律人。”
《宁海路75号》MV截图
朱嵘告诉记者,当年他是苏州大学法学院的学生,在高中时就带全班同学听过国外乐队的歌,在校时还组过乐队。毕业之后,日渐繁杂的工作使他不得不远离了自己的爱好,“当年的文艺小青年已经人到中年”。
朱嵘透露,虽然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动画形象,但在现实生活中是有原型的,比如“漂亮得不明显的小姐姐”,原型目前在省高院执行裁判庭工作。朱嵘说,大家在这首作品中,能感觉到法律人的情怀,“不但能看到我们,也看到了自己”,正因为如此,这首作品才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共鸣。
(来源:现代快报 编辑/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