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士兵到教授,“80后”的人生像本书

2018年06月05日 17:33:22 | 来源:金陵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15岁投笔从戎,34岁回到地方从车工干起;57岁破格晋升教授、60岁获国务院特殊津贴;62岁出任老年大学副校长、71岁当选南京首届“十大文化名人”、82岁当选南京最美老干部……“从士兵到教授”,“80后”老兵陆剑杰的人生就像一本书。

  人物简介

  陆剑杰1935年生于江苏海门,1950年在上海读高中时参军,1953年从解放军防化兵学校毕业留校任教,1969年到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工作;1977年10月调入中共南京市委党校,1992年8月被破格晋升为教授。1995年5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7年担任金陵老年大学分管科研的副校长,2006年被选为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副会长兼老年教育学术委员会主任,2006年9月当选南京首届“十大文化名人”。

  遭遇审查,他说“我想读书”

  “马基雅弗利说过,命运就是‘上帝管一半,自己管一半’,我认为应当这样理解——命运就是初始条件制约下的一种可能性。”陆剑杰这样谈起自己曲折的哲学之路。

  1950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正上高二的陆剑杰热血沸腾,投笔从戎。这一年,他才15岁,进入防化兵学校训练。

  军营生活紧张而充实。1953年,他从防化兵学校毕业(现为陆军防化学院),留校担任战术教员后,研读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开始了军事辩证法的学习和研究。孰料1955年夏季,因莫须有的罪名被错误隔离审查半年之久。

  “无聊是对生命的谋杀。”这期间,陆剑杰斗胆向审查人员说,我想读书!被破例允许他回宿舍取书。

  后来5个月的空余时间里,他居然读完了《斯大林全集》13卷、《毛泽东选集》3卷。回首这段生活,他大为感慨:“是读书,让我那颗孤寂的心重新活跃起来。”

  白发就学,和外甥同桌学高数

  1969年11月,所在军校合并,连级干部的他回地方来到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当了一名车工,一干就是7年。但他热爱哲学的初心不改。1971年,他写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天才论批判》文稿在《新华日报》发表。这是陆剑杰第一次在党报上发表论文。1974年,陆剑杰“以工代干”,调入南京化学工业公司所办的化工学校担任政治教师,开的课程是政治经济学。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7年,因在报刊上发表理论文章,42岁的陆剑杰调入中共南京市委党校任哲学教师。陆剑杰如逢春天:“抗美援朝我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我的‘大学’就从这里开始吧!”从次年起,他用了整整5年时间,利用工作间隙去南京大学哲学系进修,围绕着进修课程,他读了从柏拉图到马克思的大量哲学原著和古今中外的经济、政治、文化著作。

  “哲学系有高等数学课程。我以前没有学过微积分、解析几何,学起来特别吃力。巧的是,我在旁听高等数学的时候,正好和外甥同桌。那时候我的头发已有些花白。听课的时候,老师走过来问我怎么这么大年纪还学高数啊。我谦恭地回答,因为我需要用数学的思维来研究哲学。”

 “战士暮年”,为老年大学奉献20年

  1984年,49岁的陆剑杰发表了哲学论文《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体系》,此后一发不可收,又陆续发表了80多篇论文,出版了5部专著。其中,1991年到1996年,他连续在中国最高层次的社科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发表了4篇哲学论文,论述了三大哲学见解:历史选择论、辩证中介论、中性范畴论,一下子成了学界引人注目的“新人”。

  写哲学文章、办学术杂志、张罗学术会议,年逾花甲的陆剑杰依旧闲不下来。1997年,陆剑杰应邀“出山”,担任金陵老年大学分管科研的副校长。没想到,从管理一所老年大学的科研再到担任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副会长兼老年教育学术委员会主任,且连任两届,这副老年教育科研的担子一挑就是20年。

  退休后的20年,陆剑杰在哲学上的成就硕果累累,完成了四项国家课题、出版了六部哲学著作、倡议建构两个学科。2010年,经过四年努力,陆剑杰写成了《掌握命运创造历史的哲学——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的研究》,在国家规划办评审中获得“优秀等级”。

  “战士暮年”的陆剑杰,正在编辑他的哲学论文集,书名也许会是《对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阐释与辩护》。

  (来源:金陵晚报;编辑/张闻芝)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