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庚讲述报纸变化
罗永庚的报纸阅览室
读书看报仍是罗永庚最大的爱好
罗永庚翻看新近的《扬州日报》
【讲述嘉宾】
罗永庚
原汤汪乡副乡长
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会员
报纸是历史的日记。一份份泛黄的报纸,展现的是一个个波澜壮阔的社会变迁。
收集近40年,藏报两万多份,随手打开一份,82岁高龄的罗永庚总能给你娓娓道来。
“我的藏报史,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罗老说,他在读报中增长了见识,再将报中的新人新事传递给他人,共同触摸时代发展的脉搏,为国家、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感到由衷的自豪。
报痴其人
时代变化让他决定收藏报纸
幼年的罗永庚,家境贫寒。为讨生计,父亲远赴香港打工,留下母子4人相依为命。
罗永庚13岁这年,母亲因病去世,父亲也失去了音讯,兄妹3人从此成了孤儿,生活更加窘迫。
好在堂姐家条件还不错,罗永庚得以迈入小学课堂,但也仅仅维持了3年,因堂姐夫去世,罗永庚的读书路一下又断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辍学后的罗永庚,来到扬州群力纽扣厂做学徒。
学徒生涯辛苦枯燥,也挡不住罗永庚读书的决心。白天辛苦劳动后,他顾不上休息,跑进夜校“深造”,3年读完小学课程,还拿到了毕业证书。
1956年公私合营,罗永庚竞聘上岗,成了省工业厅一名文印员,人生中第一次接触到报纸。同事下班后,他就悄悄读起报。
泛着油墨香的报纸,翻开来,细细品味,新奇有趣的新闻故事让他大开眼界,罗永庚彻底着迷了。
《扬州市报》创刊后,罗永庚不再局限于当读报人,拿起纸笔记录身边的新鲜事,成了小有名气的“通讯员”。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罗永庚已在汤汪乡政府担任副乡长一职。时代发展、城市变化,这些都让罗永庚下决心收藏报纸,因为“报纸记录着历史发展”。
说罗永庚是“报痴”,一点都不夸张。他藏报近40年,整整有两万多份,存放在汤汪乡九龙花园社区二楼阅览室。每个工作日早上9点,罗永庚准时打开阅览室,将当天的报纸整齐摆放,泡一杯茶,手拿一份报纸,静候着读友的到来。
报痴其事
藏报太多,家里都搁不下了
熟悉罗永庚的人都知道,他家的铁门有些与众不同,背后的故事将“报痴”这一称号诠释得淋漓尽致。
铁门被划开一个狭长的口子,门内侧狭长口下,放着一个纸箱,这是罗老为自己“特制”的投报箱。
谈及缘由,罗老还有些痛惜。原来,早年一位西藏集报爱好者给他寄来报纸,却被邻居家3个“熊孩子”撕成碎片。为了让“宝贝”不再遭遇不测,他才不惜“毁门”。
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罗老深有体会。常年与报为友,他深谙新闻背后折射着社会的发展变化。
前些年,常有读者拿着刊登油价变动的新闻向他咨询。罗老解释说,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经济飞跃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前家里有辆自行车都了不起,现在私家车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所以大伙都很关心关注油价的情况。
收藏报纸的时间久了,家里都容纳不下,家中柜子、桌上、抽屉里,甚至床上都摆满了报纸。
趁着改造房屋,罗老请木工把床头柜、柜子都改造成了报架,暂时缓解了藏报难的问题。
近年来,扬州推进“书香城市”建设,罗老所在的九龙花园社区专门开辟阅览室,堆满房间的“心头肉”,这才有了较为“奢侈”的容身之处。
报中读变
城市每次大变化都被铭记
“报纸是社会变迁的日记”,这是罗永庚常挂嘴边的一句话。
前不久,康乐社区邀请罗老为居民讲述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抱着厚厚一沓报纸,罗老欣然赴约。
“以前的报纸都是黑白的,现在的报纸都是彩印的。”罗老说,这是报纸最直观的变化,而从报纸内容中读出生活的变化,这才是最重要的。
他举例说,以前报纸上刊登的新闻图片,人物穿着几乎都是清一色的,颜色也很单调。“现在不同了,无论从款式还是色彩,都不带重样的,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罗老说,这就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最真切的变化。
翻开2014年9月20日的《扬州日报》,罗老脸上洋溢着自豪。“当天瘦西湖隧道工程建成通车,是我市城市建设史上的又一里程碑。”他说,作为我市有史以来工程量最大、施工影响最广、施工时间最长、单体投资最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工程,瘦西湖隧道的建成通车,极大地便利了老百姓出行,是实实在在的民生举措。
2008年,罗永庚加入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在丰富藏报、互相交流的同时,有了更多机会向外地藏友推介扬州。
“每年4月18日‘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这天,《扬州日报》《扬州晚报》都会出版特刊,许多报友就会请我帮忙寄一些给他们。”说到这,罗老有些得意。
罗老认为,这些特刊其实也是一种城市形象的集中展示。“就拿公园来说,近年来扬州大力推进公园体系建设,以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为代表的一批体育休闲公园、社区公园等开放式公园建在我们老百姓身边,城市变得越来越美。”
“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的吃穿住用行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罗老一边翻阅着报纸,一边感慨:
“拿交通来说,瘦西湖隧道、城市南部快速通道等建成或在建的项目,拉开了城市发展的大框架。”
“朱自清散文奖的设立,‘扬马’的举办,真正让扬州人文起来、乐起来、动起来了。”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居住在扬州就好似‘人在画中游’。”
……
开卷有益
读书看报改变市民和城市气质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这是曾国藩写给儿子的家信,表达了读书改变一个人情操和价值观的道理。而在罗永庚看来,扬州着重打造“书香城市”,喜欢读书看报的市民越来越多了,也改变了城市的气质。
“三湾公园的城市书房已经开放了,现在市民读书看报真的是太方便了。”罗老说,以前自己在汤汪乡工作的时候,可以看书买书的途径很少,自己都是步行一个小时到市区图书馆。
“现在我们城市建了10多个城市书房,市民随时在家门口就可以阅读到各类书籍,真的很幸福。”罗老说,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一个社会倡导什么、宣传什么、善待什么,身处社会之中的民众就流行什么、学习什么、追寻什么。
在九龙花园的阅览室内,悬挂在书柜上的横幅引起记者的注意,上面写着“学党章党规 谈家风家训”。罗永庚告诉记者,扬州是一座千年古城、文明之城,今年年初,扬州还发布了“文明有礼二十四条”,为引导市民争做文明有礼扬州人,他特地举办了这次活动。
“阅读提升素养,让城市更文明,更有气质。”对此,罗老深有感触。他说,以前一些拆迁安置居民,离开土地后,迷上了赌博等不良陋习;自从他将书搬到社区阅览室后,平均每月接待200名市民,许多市民接触阅读后,逐渐脱离了赌博这些陋习。
“城市阅读气质与城市文明有很大关系,或者说,任何一个向往文明的城市,都有很盛的阅读风气,而且阅读在城市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这种阅读,这种阅读的价值观,提升了城市的品位、道德、智能,使城市文化变得厚实深沉。”罗老说,千年古城文化气息浓厚,是最美的城市,对于热爱阅读的他来说,这是最愿意看到的。
【人物点评】
新闻记录时代 集报见证变迁
罗永庚并没有多少轰轰烈烈的事迹。他与广大市民一样,在各自岗位勤奋工作,为社会发展实实在在地作贡献。他亲历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40年,也作为建设者之一,参与并推动了扬州社会经济的发展。他的故事,也许你我也曾亲历;他的感受,也是广大市民的共同体验。
报纸新闻记录了时代发展,承载着历史变迁。作为时代变化的见证者、受惠者、参与者,40年来,罗永庚以集报的方式,来记录这段伟大的历史。
用“厚重”一词来形容罗老的集报成果,并不为过。作为集报人,他从读报中汲取知识养分、塑造人格气质,以不懈的努力书写个人的奋斗故事;作为见证者,他的藏报过程与改革开放历程如影随形,让我们得以从一份份泛黄的报纸中,读到国家、城市和我们个人的时代变迁。这是罗永庚留下的宝贵记录,也是所有改革开放亲历者的共同足迹。
(来源:扬州日报 编辑/李子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