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海之门唱响太湖美的作曲家龙飞

2018年06月14日 17:06:58 | 来源:海门新闻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上世纪70年代末,《太湖美》以其悠扬婉转、感人肺腑的乐曲享誉海内外。这首歌的曲作者就是海门籍著名军旅作曲家龙飞。

  萌发音乐芽

  龙飞原名龚茂,1926年出生于海门临江镇元菊村。祖居一个四合院,环绕清澈的宅沟,周边长着高大的树木与茂密的竹园。每当早晚,多少鸟雀在枝头竞相啁啾,像开美妙的音乐会,让龙飞仰着脖子听得入迷。

  五六岁时,当过教师的父亲教龙飞吟读古诗,那琅琅上口、抑扬顿挫的诗句,让他多么喜爱,那样有兴趣。

  龙飞最爱呆在外婆家,因为外婆的肚子里藏着许多民间小调。在纺纱、缝衣时老人总爱轻声哼唱,竟让这孩子会唱《香袋调》《对花》等一首首曲调。

  还让龙飞得益的是住在外婆家隔壁的舅公,他是民间乐器手,演奏二胡、箫笛、琵琶等样样全精。夏夜坐场院里乘凉,舅公与琴友们合奏乐器,总让龙飞欢欣雀跃,听得如痴似醉。10岁刚过,这孩子也学会了二胡,就跟大人们合奏《梅花三弄》等琴曲。为修补舅公送给的那把破胡琴,一次龙飞出奇大胆地拿锄头砸死了一条蛇,剥下蛇皮,糊好琴筒,能继续使用了。他觉得有一种特别大的成就感。

  音乐之芽,在龙飞稚嫩的心田滋生萌发。

  踏歌入军营

  中华大地响起抗战歌声,龙飞在读小学。他和同学们一起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歌》《毕业歌》等救亡歌曲,开始知道歌曲能够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上了中学,他喜欢学习吹口琴、弹风琴,很快会演奏《到敌人后方去》《黄河颂》等抗战乐曲,懂得一个音符就是射击敌人的一发子弹,让人特别解气。日本鬼子的铁蹄践踏龙飞家乡,学校不得不停课,他满怀仇恨失学在家。

  16岁那年,龙飞结识二伯父家的一位亲戚——在敌占区干地下工作的蒋伯伯。听了蒋伯伯讲抗日救国的道理,他浑身热血沸腾,热切向往参加救国的抗日军队。

  好不容易挨到19岁,龙飞做好父母的思想工作,心里激荡着《毕业歌》的昂扬旋律,于1945年的一天夜里,悄悄地跟随蒋伯伯出发,昼潜夜行。每当遇到敌人的封锁线时,他都不出声地唱着《大刀歌》前进。不知克服多少艰难险阻,经过数百里行程,终于到达苏北抗日根据地,进入新四军苏中公学三十队。报名时,龚茂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龙飞”,其用意:既表达矢志当穿云破雾、克敌制胜的矫龙,决心把日寇赶出中国;又为让家乡的日伪军蒙在鼓里,不致伤害家里的亲人。

  龙飞在部队里各方面优秀,入伍当年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作曲斗顽敌

  部队领导发现龙飞具有谱曲、操琴等音乐秉赋,抗战胜利后把他调入苏中军区前线剧团。这下龙飞如鱼得水,兴冲冲地背上被包,手提二胡赶去报到。在剧团里,他虚心好学,勤奋刻苦,团结同志,做到练武学曲两提高。1945年底,他创作了入伍后第一个反映部队生活的歌剧《巨风》,并谱上曲,演出后广受好评,还发表在《戏剧与音乐》刊物。

  解放战争开始,前线剧团跟随部队一边行军打仗,一边在火线上以文艺宣传鼓动。这时候,龙飞的休息与睡眠时间更少,他以多写作一首歌曲就是多向敌人射击炮弹来激励要求自己,争分夺秒地创作,一首又一首歌曲持续不断地诞生。如他写的《前方有个兵工厂》,不仅在华东部队广泛传唱,还荣获野战军政治部优秀创作二等奖。又如在淮海战役中他写的《向南进军》《涉水打碾庄》等,被辑入闻名的《淮海战役组歌》。再如渡江前他写的《胜利腰鼓·序曲》,在解放大上海的入城式和多次盛大的晚会上演出,都受到热烈的欢迎。

  龙飞的作品还飞往当年朝鲜战场。1953年他随团赴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演出由他创作的歌剧《未婚妻》,鼓舞了志愿军的斗志。

  回国后,龙飞参加《漳河湾》《大江东去》《海上儿女》等多部大型歌剧的音乐创作。同时,他创作的独幕歌剧《海上渔歌》《换房》等,都被全国许多专业或业余剧团选演。

  即使战火纷飞的年代,部队领导仍安排龙飞两次到上海市音乐学院作曲系深造,给这位有为的作曲家练硬那腾飞的翅膀。

  乐坛常青树

  龙飞长期致力于创作声乐曲,硕果累累。《我们的连队好》《光荣上战场》《陈毅将军骑白马》《战士的眼泪》等都充满士兵的情韵,历久传唱不衰。独唱曲《歌唱毛主席共产党》《牛歌》《马蹄踏月走高原》等,都成为音乐院校的声乐教材。他还创作了《怀念焦裕禄》、大型歌舞《东海前哨之歌》、笛子独奏曲《脚踏水车唱山歌》等一大批音乐佳作。尤其他创作的《太湖美》,成为家喻户晓的歌曲,2002年无锡市将此歌定为市歌,并授予龙飞“荣誉市民”的称号。

  到了晚年,龙飞身患绝症,在跟病魔斗争的同时,坚持创作了一批优秀歌曲作品,如《纳西篝火啊哩哩》和《盼团圆》,都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国家级大奖“金钟奖”。

  综观龙飞所创作的共计上千首音乐作品,无不反映他目光高远,内含大爱,始终紧扣时代脉搏,有着宽广的意境和舒展的神韵,以多姿多彩的旋律,情真意切,穿越时空,或雄壮,或委婉,或热烈,或悠扬……层面绚丽,动听易唱,不仅受到同时代人们的喜爱,而且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中国音乐界权威沈亚威高度评价龙飞的音乐创作成就,把龙飞的创作风格非常准确地归纳为“敦实、坚韧、情真”。因为龙飞不仅有饱满的创作激情,更有坚韧不拔的创造精神,被世人喻为“乐坛常青树,歌海不系舟”。

  深情系桑梓

  当年,龙飞离家奔赴戎马倥偬的战场,之后在音乐园地长期日夜耕耘,而心底却一直惦记着可爱的故乡。

  1986年初,江苏省征集改编民歌。当龙飞发现海门上报的《淘米谣》时,顿时好像喝了甜蜜蜜的糯米酒,顷刻间一首充满海门山歌韵味的乐曲诞生了,让歌手们既唱响华东六省一市赛歌台,又上了京城大舞台。

  不久,应海门县文联邀请,龙飞欣然回到阔别40年的故乡,在海门有关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老家村里。虽祖屋不复存在,亲人们早已定居上海,但他看到这里换上了新貌,乡亲们都过了好日子,感到由衷的欣喜!

  1992年,龙飞得知海门创作了山歌剧《青龙角》,要参加汇演,就数次回来完成了剧本唱词的谱曲,让该剧得以胜出,唱响京城赢得很大荣誉。而龙飞既不要署名,又不要稿酬,也不要礼品。人家不解地问他为什么,龙飞情真意切地作答:“因为我是海门的儿子!”

  1996年4月,海门举办首届金花节,他欣然为大型晚会主题歌《大海之门》作曲。

  德艺长流芳

  龙飞德艺双馨,被评定为国家一级作曲,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曾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江苏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顾问,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创作组组长和编导室主任等。他先后出版了两集《龙飞歌曲选》、三部歌剧、精选歌曲集《心语飞翔》和《龙飞独唱歌曲》唱片专辑。中央与省市广播电台、电视台,都制作、播放龙飞专题节目,介绍他的作品与创作生涯。同时,龙飞的音乐创作业绩,被辑入多种《名人录》。

  著名军旅作曲家龙飞,不幸于2004年6月病逝,终年78岁。他一生心语飞翔踏歌行的创作精神不朽,多少精品力作的美妙音律,将历久在时空中回荡!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