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第一个世界冠军孙志安:他见证了江苏羽毛球最辉煌的时代

2018年07月06日 07:02:35 | 来源:扬子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孙志安,1956年生,羽毛球运动员,运动健将,江苏苏州人。1971年入江苏队。1978年被选入国家队,以双打见长。1979年与姚喜明合作获第二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男双冠军,1981年第一届世界运动会羽毛球赛获男双冠军。是第一届世界杯赛、第十二届国际男子羽毛球团体锦标赛(汤姆斯杯赛)冠军和第十三届汤姆斯杯赛亚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

  三次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引言】

  48年前,他拿起一支木框球拍,成为新组建的江苏羽毛球队第一批球员;

  39年前,他登上第二届羽毛球世锦赛最高领奖台,成为江苏第一个世界冠军;

  32年前,他退役,转型成为教练,为江苏培养了更多世界冠军、奥运冠军;

  10年前,北京奥运圣火传递,他是江苏境内第一棒••••••

  他是江苏羽毛球从荒芜到辉煌的见证者!

  他就是孙志安!

图片
1971年,孙志安(左三)拿起木框球拍,成为江苏羽毛球队一员。左一为教练尤广礼,从网球队改行教羽毛球。

  14岁前,他从没碰过羽毛球 

  1970年,14岁的孙志安刚刚升入苏州市三十二中初中部。

  一天,体育老师张伟岛找到他,通知他被选中,将作为苏州市的代表,赴南京集训,如果集训合格,就有望成为江苏羽毛球队的一员。

  那时候,孙志安并不知道,所谓的“江苏羽毛球队”还处于筹建之中。虽然1958年江苏曾经组建过一支羽毛球队,但当时的队员大部分是印尼、泰国归侨。孙志安的启蒙教练张伟岛也是其中一员。1962年,全国饥荒,该队解散,张伟岛和队友们也分散到各地。

  1970年,江苏省体委根据国家体委的要求,决定组建江苏羽毛球队。

  组队之初,没有教练,黄益冲、尤广礼、李秀莲、林克等一批网球运动员被赶鸭子上架,组建成了教练班子。

  1970年12月,孙志安和130名来自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徐州、镇江、连云港、盐城等11个地市的14-17岁的孩子汇聚南京。

  集训之前,孙志安从来没有学过羽毛球,他也不知道张伟岛老师为何会看中自己:“也许是因为我比较灵活吧!”孙志安回忆。

  三个月的集训之后,130人变成了20人,10男10女,再经过一轮审查,20人又变成了14人,7男7女,孙志安是苏州地区唯一被留下来的一个。按照现在的眼光,14岁开始学球,已经是太晚了,但在当时,孙志安却是所有选手中最年轻的一个。

  1971年4月,江苏羽毛球队正式组建成功,在南京,孙志安开始了自己的羽毛球生涯:“一开始都不知道羽毛球是怎么回事,都得从握拍开始学。教练还是网球队请来的。”

  40年前,从岔路口走进国家队

  组队之初,江苏羽毛球队连训练场地也没有,1971年末,全队前往福建进行冬训。当时国内没有几支羽毛球队伍,福建队和广东队是实力最强的,训练设施也好一些。所以1972年,江苏队又选择了在广东省进行集训。

  1972年底,羽毛球队返回江苏,借了位于南京岔路口的空军气象学院健身房做训练场地。“所谓的场地,只是水泥地上画上几条线,脚底板磨得生疼。住的是仓库改建的宿舍,没有窗户,夏天酷热难当,老鼠、蟑螂到处乱蹿。最艰苦的是洗澡,部队澡堂一个礼拜开一次,我们就找来柏油桶,下面放木屑,上面架着铁皮壶烧开水,每人每天能分到一小盆热水……”

  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江苏羽毛球队雷打不动地坚持一天四练,每天清晨5点出操,一天训练长达8小时。“那时候大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把训练做好。”

  在岔路口的日子,是江苏羽毛球队最艰苦的日子,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后来也被称为“岔路口精神”。

  在岔路口的日子一直持续到1978年下半年,空军气象学院收回训练场地,球队辗转到到南京五台山体育馆训练。1980年1月,羽毛球训练馆在南京体育学院落成,江苏羽毛球队的训练场地才真正得到保证。

  在“岔路口精神”的引领下,江苏羽毛球逐渐开启了30年的辉煌。“1975年是个转折点,第三届全运会上,我们战胜了强队广东,拿到了团体第二名,开始崭露头角。1976年,江苏羽毛球队第一次登上全国团体冠军的领奖台。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我们拿了单打、双打冠军,从那时开始,直到2005年的十运会,每一届我们都有金牌入账。羽毛球队为江苏体育做出了比较大的贡献。”

  在江苏羽毛球大踏步前进的同时,孙志安的职业生涯也飞速上升。1975年全运会后,孙志安便入选国家集训队,1978年,正式成为国家队一员,他也是江苏最早入选国家队的运动员。

图片

  1979年9月30日,四运会闭幕式在工人体育场举行,闭幕式上邓小平接见世界冠军,与孙志安握手。

  握手时,邓小平嘱咐“多拿冠军” 

  1979年6月,世界羽联第一届世界杯暨第二届世界锦标赛在杭州举行。世界杯是团体赛,孙志安和队友一起夺得男团冠军;世锦赛是单项赛,孙志安又和姚喜明一起拿下男双冠军。

  孙志安也因此成为江苏体育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

  当年9月底,第四届全运会在北京举行,那届全运会,孙志安又和队友赵新华搭档,拿到了男双冠军。

  闭幕式前一天,孙志安收到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将出席全运会闭幕式,并接见当年所有夺得世界冠军的运动员。

  “那时候世界冠军很少,一年也没几个,听说邓小平要接见我们,我们都挺激动。”孙志安说:“当时也没有西装,都是穿运动服,我换了一套江苏省队队服就上去了。”

  “因为还有一些破世界记录的选手在前面,原以为我们在第二排,没机会和邓小平握手,但没想到邓小平亲自为每一个世界冠军颁奖,亲手将荣誉奖章交到我们手里。”孙志安回忆:“邓小平握着我的手,对我说‘你们打得不错,以后争取拿更多的世界冠军’” 记者拍下了这珍贵的瞬间,将照片交给了孙志安,如今这张照片被孙志安珍藏着。

图片

  1982年5月21日,孙志安和搭档姚喜明在伦敦与汤姆斯杯合影。

  汤杯夺冠,为国羽拿下制胜一分

  孙志安职业生涯身经百战,但印象最深的,当数1982年5月在伦敦举行的汤姆斯杯决赛。

  1982年是中国队首次参加汤杯。“那时候印尼队是老大,汤杯连拿了好多届,他们不用打预选赛,只需要打决赛,而我们则需要从预选赛一步步打进决赛,可以说,印尼是以逸待劳,况且他们的整体实力确实很强,大赛经验比我们丰富得多。”

  “比赛在海德公园边上的议会大厦举行,连英国女王都来了。” 当时的赛制是9盘5胜,两队的第一、二单打都要互相碰一次,第一、二双打也是这样,所以在排兵布阵上不像现在这样复杂,双方更多比拼的是绝对实力。

  5月20日,这场举世瞩目的决赛开始了,而中国队大赛经验不足的问题也马上暴露了出来。想到距离梦寐以求的汤姆斯杯只有一步之遥,中国队的小伙子们不自觉地背上了想赢怕输的包袱,所有人都紧张得手心冒汗。面对座无虚席的体育馆,耳边是观众们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首先出场的陈昌杰突然变得不会打球了,他被印尼的林水镜完全控制住了。8比15,13比15,陈昌杰以0比2丢掉了第一场。

  接下来的第二单打,韩健以2比0战胜对手,为中国队扳平了比分。但在随后的两场双打中,栾劲/林江利、孙志安/姚喜明都是在领先的情况下被对手反超,两对中国组合均以1比2败下阵来。中国队以1比3的巨大劣势,结束了决赛第一天的比赛。

  第一天比赛结束后,整个中国队的气氛很是压抑。本来当晚伦敦华侨还为中国队准备了一个欢迎晚宴,可队员们哪还有心情去呢。最后,队伍的领导去了晚宴,教练和队员们则回到酒店。

  回到宾馆,因为太累,大家都坐在地上靠着墙就睡着了。要不是教练来叫,他们估计整晚就这么睡了。第二天一大早,栾劲激动地告诉大家他昨晚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打头炮,而且几个回合就把对手打倒在地了。”

  栾劲的梦最后成真了,第二天的比赛,也就是1982年5月21日,栾劲第一个上场,2比1打掉了8次全英赛男单冠军梁海量。接下来韩健苦战3局,力挫林水镜,第三局打出了17比15的高分,最后一个球还是靠幸运的擦网球才拿下。

  扳成3比3后,中国队的小伙子们完全放开了手脚,接下来出场的陈昌杰没有给利庞戈任何机会,以2比0拿下比赛,中国队以大比分4比3领先。

  接下来,最为关键的双打比赛开始了。

  “我们虽然是4∶3领先,但这一场我们必须要赢,因为印尼后面的双打林水镜/克里斯蒂安很强,这一场拿不下来,很可能功亏一篑。”

  在这样的情况下,孙志安/姚喜明登场,他们的对手是1981年获得全英公开赛男双冠军的卡托诺/赫尔扬托。争夺从第一局开始就充满了你死我活的味道,双方一直打到14平。之后,孙志安和姚喜明连得2分,艰难地拿下了第一局。印尼组合扳回一局后,第三局,中国组合完全打开,几乎没给对方任何机会,以15比1轻松赢下!5比3的大比分,意味着中国队提前问鼎汤姆斯杯赛!

  为中国队拿下制胜的一分后,26岁的孙志安一下子躺倒在地上,所有队友扑在他身上庆祝……

  现场观众也被中国队精彩的表现震惊了,竟然有人从看台上涌入场内,手舞足蹈向中国队祝贺,这使得比赛中断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虽然印尼的林水镜和哈迪纳塔以2比0战胜了栾劲和林江利,但这场胜利已无关夺杯。

  站在最高领奖台上,中国队的队员们兴奋地举起了汤姆斯杯。这是中国羽毛球队获得的第一个世界男子团体冠军,是中国羽毛球站到国际羽坛巅峰上的一个标志。印尼领队尤素福无奈感叹:“中国队获得冠军是当之无愧的,他们打得太好了。我们失去了机会,这可能预示着,一个时代已经结束……”

图片

  2012年,伦敦奥运会表彰仪式,孙志安与弟子张军、蔡赟合影。

  退役执教,全运会夺男团四连冠 

  “争取拿更多的世界冠军!”邓小平的这句话一直萦绕在孙志安心中。

  在1982年夺取汤杯之后,孙志安又夺得了1984年汤杯,但搭档换成了年轻的田秉毅。1982年夺取汤杯的队友先后退役,很多都出国了。“姚喜明去了澳大利亚,栾劲去了新加坡,韩健在马来西亚……”

  1986年,孙志安退役,他没有离开中国,更没有离开羽毛球,他从球员转型成了一名教练,为中国羽毛球继续贡献力量。

  孙志安为江苏羽毛球开了一个好头,在他之后,江苏省涌现出了一大批羽坛名将。上世纪80年代,杨阳、赵剑华和杨千里这3个左撇子选手曾打遍全国无敌手,被誉为“左手三剑客”。1992年孙志安担任江苏队主教练,此后江苏羽毛球队迎来了最辉煌的时期: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葛菲、顾俊为中国拿下第一块羽毛球奥运金牌,人称“天下第一双”, 同时期的孙俊、刘永、戴韫也成为当时世界羽坛的最耀眼的明星;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张军横空出世夺得混双金牌,2004年他蝉联冠军,退役后又挑起了国家队男双主帅的重任;张军之后,蔡赟、陈金、卢兰、徐晨、马晋、成淑、王适娴、何冰娇、石宇奇等一批又一批球员在赛场上叱咤风云,他们让江苏羽毛球的辉煌得以延续……

图片
十运会,孙志安(中)在家门口第三次率队夺得羽毛球男团冠军。

  最让孙志安自豪的,是江苏羽毛球队在全运会上的战绩。从八运会到十一运会,是中国羽毛球最鼎盛的时期,这12年间,中国羽毛球称霸全球,人才辈出,有时候拿个全国冠军比拿世界冠军还难。在这种情况下,孙志安率领的江苏队竟然夺得了全运会男团四连冠的伟业。

  两年前,孙志安正式退休,退休之后,终于有了更多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孙志安最享受的就是和家人外出旅游的时光。“当运动员和教练的时候,虽然也是满世界跑,但那时候到了一个地方就是训练或者比赛,根本没时间旅游。现在这才叫旅游。”孙志安说。

  虽然离开了羽毛毛球一线,但孙志安对中国羽毛球的一举一动依然非常关注,弟子张军如今已经是中国羽毛球队双打组主教练,有时也会向昔日恩师寻求指导和帮助,孙志安都是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扬子晚报 编辑/李瑶)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