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隋炀帝江南遗迹:最富有传奇色彩的竟然是这个!

2018年07月26日 10:08:24 | 来源:扬州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杨广

  隋炀帝杨广的一生当中,扬州绝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隋炀帝登基之前,就曾在这里攻打南陈,镇守江都。登基后,更是三次南巡,直至命丧于此。

  隋炀帝在扬州到底留下了什么遗迹?根据古籍中的记载,记者进行了探访。

迷楼遗址

  遗迹:迷楼

  探访地:观音山鉴楼

  隋炀帝的遗迹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无疑就是迷楼。

  关于迷楼的传说,也有很多,据记载,迷楼宫室极尽人间奢华,千门万户,复道连绵,幽房雅室,曲屋自通。步入之后,令人意夺神飞,不知所在。偶有误入者,终日而不能出。隋炀帝游此楼后,大喜过望,脱口说道:“使真仙游其中,亦当自迷也,可目之曰‘迷楼’。”

  在《南北史演义》中,有关迷楼的故事,演绎得最为传神:“炀帝眼巴巴地专望楼成,一闻工将告竣,便亲往游幸,令项升引导进去。先从外面远望,楼阁参差,轩窗掩映,或斜露出几曲朱栏,或微窥见一带绣幕,珠光玉色,与日影相斗生辉,已觉得光怪陆离,异样精彩。及趋入门内,逐层游览,当中一座正殿,画栋雕梁,不胜靡丽,还是不在话下。到了楼上,只见幽房密室,错杂相间,令人接应不暇,好在万折千回,前遮后映,步步引入胜境,处处匪夷所思。玉栏朱镮,互相连属,重门复户,巧合回环:明明是在前轩,几个转弯,竟在后院;明明是在外廊,约略环绕,已在内房。这边是金虬绕栋,那边是玉兽卫门;这里是锁窗衔月,那里是珠牖迎风。炀帝东探西望,左顾右盼,累得目眩神迷,几不知身在何处。”在隋亡之后,迷楼就成了游人到扬州必访之处。唐人李绅《宿扬州》诗云:“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这就说明人们一到扬州就问迷楼。

  扬州学者丁家桐说,迷楼的位置,一直说是在观音山。现在观音山上,有座深藏在寺庙建筑群中的黄墙黑瓦的小楼,叫做“鉴楼”,相传就是迷楼遗址。所谓“鉴”者,就是“以史为鉴”的意思。但是,现在的鉴楼,和当年的迷楼相比,相去甚远。登上鉴楼之后,除了可以眺望远方烟树,并不能找到多少奢靡曲折之感。

阮元书“隋山光寺”石额

  遗迹:江都宫

  探访地:扬州城北

  隋炀帝来到扬州,极尽奢华,重金打造了江都宫,久负盛名的迷楼,也不过是其中一座宫殿。江都宫有十座之多,即归雁宫、回流宫、九里宫、松林宫、枫林宫、大雷宫、小雷宫、春草宫、九华宫、光汾宫。它们的地点,或说在扬州城北,如《寿春图经》:“隋十宫在江都县北长阜苑内,依林傍涧,因高跨阜,随地形置焉。”

  隋炀帝的江都宫和秦始皇的阿房宫一样,成为后人想象和寻索的对象。至少到清代,江都宫的断砖残瓦还常被扬州人拾得。阮元有《隋宫瓦》一诗,记录他看到扬州农民拾到江都宫瓦的情景:“隋宫黄土迷芜城,大雷小雷春草生。玉勾金钗掘已尽,荒原还有耕夫耕。我过芜城见耕者,拾得隋时故宫瓦。但有双环四出纹,惜无文字周回写。回雁宫,芳林门,知是何方檐溜痕?流珠堂,成象殿,建瓴形势分明见。”阮元在这句诗里提到,这种隋宫瓦有花纹无铭文,不知道它出自回雁宫、芳林门,还是流珠堂、成象殿,被农民拾到后,唯有拿来琢成砚台,磨墨书写吊古文字。

  隋炀帝建造了江都宫,但是隐隐意识到,江都宫可能是他的绝命之处。他曾在宫中引镜自照,然后缓缓对皇后萧氏说:“好头颈,谁当斫之?”

  如今,在扬州城北,已经不能像清代的老百姓那样,随意就能捡到江都宫瓦的幸运。在历史的风烟中,当年的江都宫早就是风吹雨打去,不留一丝痕迹了。

  遗迹: 临江宫

  探访地:高旻寺

  在关于江都宫的地址上,说其面积广阔,南可至现今的三汊河附近。《嘉庆一统志》上记载:“扬州府古迹,临江宫在江都县南二十里。”

  文中所提到的临江宫,按照地理推测,就在现在的高旻寺一带。当时,长江江岸一直接近三汊河,所以命名为临江宫,那里曾是扬子津所在,在宫中可聆江涛。如今,当年的皇帝行宫原址,建有高旻寺。这是驰名中外的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一,和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并称佛教禅宗的四大丛林。长江的江岸也已南去,一代帝王的千秋美梦早已成空。

  遗迹:寂照院

  探访地:旌忠寺

  杨广利用江左士族多信仰佛教的特点,团结、笼络佛教高僧,再通过高僧大德在江左人士中的威望来安抚民众,消除他们对以北方关陇文化为本位的新朝的文化抵制情绪。他先是在江都建造佛寺和藏经馆,接着又举行道场,召集南方著名的高僧到江都的寺院从事宗教学术活动,一时江南名僧靖松、智矩、辩义、法侃、吉藏、慧觉、智琰、慧乘均曾前往。其中最著名的高僧是天台宗创始人智顗。杨广曾给一千名南方僧人广设斋席。斋席之后,身为“使持节上柱国太尉公扬州总管诸军事扬州刺史”的杨广跪受智顗为居士作的“菩萨戒”,并接受佛号总持菩萨。从此以后,杨广与智顗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两人定期通信,每次信末杨广总是虔诚和谦虚地称自己为“菩萨戒弟子总持”,对智顗几乎是有求必应。

  杨广此举除了有他个人笃信佛教、真心希望向智顗学习佛教知识的感情和愿望,还有其强烈的政治直觉和政治目的,欲以佛教来感化、笼络陈朝故民的意图相当明显。而在《与释智顗书》其八中,杨广又谓:“江东混一,海内乂寍。塔安其堵,市不易业。斯亦智者,备所明见。而亡殷顽民,不惭怀土,有苗恃险,敢恣螳螂,横使寺塔焚烧,如比屋流散。钟梵辍响,鸡犬不闻。废寺同于火宅,持钵略成空返。僧众无依,实可伤叹。”将佛寺毁坏的责任推到叛乱者身上,而他恢复佛寺、优待佛僧、资助写经,乃是江东僧俗的福祉。至于具体成效,则如智顗在《答晋王书论毁寺》中称赞杨广:“仰惟匡持三宝,行菩萨慈。近年寇贼交横,寺塔烧烬。仰乘大力,建立将危,遂使佛法安全,道俗蒙赖。收拾经像,处处流通,诵德盈衢,衔恩满路。”云云,并亲自送给晋王杨广一顶天冠。由此,这些与隋朝新贵、旧朝上层人物往来频繁的名僧为杨广折冲尊俎、光其身价,不仅增强了崇信佛教的隋文帝传位杨广的决心,而且逐步化解了江南士族的敌意和不满,并有利于其在江淮地区培植个人势力。此后,杨广还曾到寂照院中,聆听智顗讲经。

  如今,在扬州仁丰里,有一座旌忠寺。据《扬州揽胜录》载:“文选楼在小东门北旌忠寺内,相传为梁昭明太子萧统文选楼故址。”旌忠寺1962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到了1981年12月,经江苏省政府批准,旌忠寺为扬州市开放寺庙之一。僧众陆续回寺修持,佛事活动亦已恢复,经多方募化,自1984年起已开始全面修建。大雄宝殿已重修升高,于1988年12月竣工;殿内佛像,全部重塑,1991年9月完工。

禅智寺

  遗迹: 禅智寺、山光寺

  探访地:湾头

  隋炀帝留下的佛教遗址,不止寂照院,还有禅智寺、山光寺。关于这两所寺庙,唐人张祜在《纵游淮南》写道:“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这首诗影响深远,尤其是后两句,几乎家喻户晓。禅智、山光,都是寺名。禅智寺一名上方寺,亦名竹西寺,在扬州东北五里,本是炀帝故宫,后施舍为寺。山光寺初名山火寺,后称果胜寺,在扬州东北湾头,原为炀帝行宫,后舍宫为寺。在某种意义上,禅智寺、山光寺已成为古代扬州繁盛的文化符号。

  于是,寻找隋炀帝的踪迹,湾头古镇是必去之地。有人说街南那座破败的庙,就是隋山光寺遗迹。近年来,湾头在进行基建时,地下曾出土两块残石,高约二尺,宽约一尺,上面分别镌刻着“戊宫”、“亥宫”字样,这很可能是山光寺遗物。“戊宫”、“亥宫”残石应该是隋代北宫的标志物。

  遗迹:成象殿

  探访地:唐城遗址博物馆

  隋炀帝最终命丧扬州,尸体就被摆放在成象殿中。现在的成象殿遗址,就在唐城遗址博物馆中。

  博物馆的城墙上,就有“成象苑”三个大字,现在的唐代遗址博物馆城阙高大巍峨,城廓明晰。遗址大门外,上下千层石阶皆是唐代宫城旧制的体现,遗址中珍藏的几百件唐代出土文物,风采依旧。

  遗迹:隋炀帝求学处

  探访地:曹李巷

  除了隋炀帝的佛教遗迹,他还曾大量招引、擢拔南人有威望、文学者,或以安抚民众,或以留备顾问。一方面,杨广不无笼络、借重江南人士为己所用之意,另一方面,杨广亦应有尊崇江南典籍制度、倾慕江左文学之心。《隋书·陆知命传》云:“会高智慧等作乱于江左,晋王广镇江都,以其三吴之望,召令讽谕反者。知命说下贼十七城,得其渠帅陈正绪、萧思行等三百余人。以功拜仪同三司,赐以田宅,复用其弟恪为湃阳令。”

  杨广笼络的各路名士当中,有位曹宪,精通诸家文字之书,尤深谙文字学。他复兴了自汉代以来不再流传的经学与小学,又复兴了几近失传的大篆古文。曹宪曾奉隋炀帝命参与编撰《桂苑珠丛》,又注《广雅》,还撰《古今字图杂录》一卷,这些都属文学训诂之学。唐贞观中召为弘文馆学士,他以年老为由未至。据说唐太宗读书遇奇文难字,遣使问之,曹宪皆能为之注音并作答。由于年老不仕,曹宪便在家乡扬州专心教书育人,教授弟子至数百之众。曹宪是隋唐之际重要的《文选》学家, 他开辟了文选研究的新途径,在当时及后世都有巨大影响。他和他的弟子李善等人共同把《文选》学推向了高峰。曹宪的故宅在扬州,旧名选楼巷,因隋代在这里建有文选楼,是曹宪创立“文选学”之楼。后代又有一些学者名流曾寄寓文选楼,倾其毕生之力完成多部名著的编撰。

  距离旌忠寺不远的地方,就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小巷,名为“曹李巷”,就是用来纪念曹宪以及弟子李善的。当年,隋炀帝是否来此拜会曹宪,已经不再可考,但是尊师重教的传统,在扬州一脉相承。

  (来源:扬州晚报;编辑/张闻芝)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