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90后小伙的孙磊,是一名“造甲”爱好者。日前,孙磊根据史料制作的明代布甲,登上了上海UKA冷兵器格斗大赛的舞台。
缘起徐州博物馆
2014年,会计专业的孙磊毕业。那年暑假,他第一次走进徐州博物馆,被一件复原的汉甲深深吸引。
那件铠甲上的一针一线,甚至每个铁片都散发出强大的气场。现在早已经不是金戈铁马、醉卧沙场的时代,但是站在这件复原的铁甲前,孙磊似乎穿上了这件铠甲跨上战马,置身漠北,剑指匈奴。
孙磊疯狂地迷上了铠甲,那个暑假几乎是泡在了徐州博物馆和汉文化景区。为了研究一套铠甲上的一处细节,孙磊在摸索着前进,在网上搜集一切关于铠甲的资料,进入盔甲的圈子里学习,购买各种书籍,开始尝试做一些铠甲的零件,不断地做了拆掉,拆了又做。
尝试明代布面甲
中国的铠甲断层非常厉害,关于铠甲的资料散落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搜集资料,学习造甲,不觉已过一年。越了解中国铠甲,孙磊越知道制造一件中国甲的难度。
让孙磊决定做一件真正的铠甲是一次偶然。当年有一部非常流行的古装剧,孙磊一眼看出来,剧中的兵士穿的不是中国铠甲,而是日本铠甲。孙磊说称,再大的困难也要做,因为这件事情只有着手做了,才能影响更多的人。只有影响更多的人,才能传播中国铠甲文化。
孙磊的第一件作品是明代布面甲,之所以选择制作布面甲是因为孙磊是一位武术爱好者,经常和同好们进行冷兵器格斗训练。对制甲而言,从设计线稿施工草图开始,到成功制作一套铠甲,大约需要历经几十道工序。其中,看似最简单的布面甲,其实不简单。孙磊抽时间就往戏马台跑,故意把自己的衣服撕烂,找老裁缝帮忙,或者扯上几尺布,让裁缝给做一件衣裳。一来二去,和老裁缝熟悉了,就开始学活儿。半年以后,孙磊终于自己尝试做出了明式布面甲。
情迷精制汉甲
“徐州人,做不出来汉甲,丢人!”孙磊说。造甲过程中最难的是鳞形甲片的制作,一套盔甲需要2000 多片,为了穿上合身,大部分要有一定的弧度,需要一片一片地敲打成型,绝对纯手工,是一项浩大的工艺工程,不仅制作复杂,工期长,人工成本也非常高。
孙磊说称,对于博物馆复原来讲,即使甲片硬度不够也不影响观赏。但是穿上这件铠甲进行实战格斗的,所以必须做到全程依照古法。
去年,孙磊和朋友一起搜集资料根据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代绘画《出警入跸图》制作铠甲,孙磊制作在出警图中大量出现的山文直身甲。这套山文直身甲全身由4000片甲片缀成,历时半年时间完成。
孙磊算了一笔账,一套铠甲大约用皮绳200米,每米大约10元,部分铠甲需要用到牛皮,一张普通的牛皮大约是2000至3000元,有的铠甲还需要铸造、鎏金……做一套好一点的铠甲,成本起码要上万元。至于时间成本,孙磊从来没有计算过。
在过去的一年里,孙磊带着他的铠甲相继参加了“战甲红颜”华夏武备展演、上海七宝宝龙城汉服文化展之甲胄展、上海甲胄联盟装备展。
几个月前,孙磊身着自己制作的汉甲参与了在徐州举办的精武门格斗职业联赛,首次在徐州表演了擂台上的重甲冷兵器格斗。近日,孙磊将再次穿上他的铠甲在徐州进行一场冷兵器格斗展示。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徐仁飞 编辑/赵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