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走多远
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
人能攀多高
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林鸣
近日做客央视《朗读者》
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世界级工程”
——港珠澳大桥诞生背后的故事
人物简介
林鸣,1957年出生江苏兴化人,东南大学(原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78级港口水工建筑专业。
高级工程师,硕士,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主持创造的项目多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度“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获得者,2016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党员标兵第一名),并作为第一个发言的党员代表在颁奖会上发言。
“超级工程的建设者”林鸣
要用中国人自己的勇气和智慧
在‘唯一’中创造出‘第一’
港珠澳大桥是桥、岛、隧一体化的世界级交通集群工程,东接香港,西连珠海、澳门。
总长近50公里,设计使用寿命120年,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
林鸣率项目技术团队先后研发出“快速成岛工艺、半刚性沉管结构、复合地基处理、深水深槽沉管安装施工”四项核心技术。
“朗读者”林鸣
人能走多远?
这句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
人能攀多高?
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
在几乎空白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研发,林鸣和他的团队面对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需要将33节,每节重达8万吨,长达180米,宽约38米,高11.4米的钢筋混凝土管。
在伶仃洋水下50米深处,安装成长达6.7公里的海底通道。这一项施工的技术难度,堪比“海底穿针”。
这33节沉管,从E1到E33,每一节都有自己的故事。在林鸣眼里,它们就像他的每一个孩子。
33节沉管的背后,是林鸣带领着中国工程师们不舍昼夜的坚守。如今谈到它们,林鸣却显得云淡风轻:
这样的困难都能克服,我们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
还有什么难题不能克服呢?”
10年来,几乎每到关键和危险的时刻,林鸣都会像“钉子”一样,几小时、十几个小时、几十个小时地“钉”在工地。外在的变化暴露了海底隧道建设中的辛苦:他瘦了整整40斤。
如今伶仃洋上烟波浩渺,但一条跨海巨龙已横空出世,背后是无数像林鸣这样的超级英雄的辛苦付出!
众所周知,中国是著名的桥梁古国,中国的桥梁建筑也在世界上位于前列。桥梁代表的不仅仅是两岸的交通距离,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再现。
港珠澳大桥的出现,让中国从一个沉管隧道的小国,变成了世界沉管隧道领军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