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祖堂山南麓的两座陵寝,将这座城市与一个短暂而奢华的朝代联系在了一起。南唐二陵,是南唐先主李昪与中主李璟的陵墓,而在他们之后的后主李煜,却没有了这样的哀荣。
公元975年,南唐灭亡,李煜被俘至汴京,由一国之君变成了阶下之囚。李煜没有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却有着旷世无匹的艺术才情,他遥想江南故土,写就了一批悲情而深彻的词作。《望江南·闲梦远》就是其中的经典。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身囚中原,万般惆怅中,李煜回忆江南,美景历历在目。春天,奏着乐音的船只,在清澈的江面穿行;满城柳絮纷飞中,车马碾出淡淡的烟尘,忙坏了那些看花的人们。秋天,则是另一番景象,深远空寂的天地间,芦花深处舟自横,月洒楼台笛声鸣。
两首词皆以“闲梦”起,却并非悠闲,而是囚禁中的无奈。继而“梦远”,远去的不只是美景,更是曾经的位尊身贵。江南春秋,风物鲜明,春之生机盎然,秋之清寒冷寂,却是身处中原的亡国之君再也无法看到的了!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李煜的评价极高:“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李煜词作所传达的境界,正是在刻骨铭心的亡国之痛中,犹有对美的审视。历史的风云巨变,未能成就一个圣贤之君,却成就了一个“千古词帝”。后人记住的,并非李煜南唐后主的身份,而是他以家国情怀入词的开创之功。从晚唐五代直至两宋,“词”这一文学形式达到高峰,精致典雅的南唐文化也影响到了两宋,成为了江南文化的重要源流,传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