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院士谈丨刘经南:“北斗”三代和GPS一个量级

2018年08月28日 17:19:51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8月28日,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在宁举行。在表彰奖励科技进步奖获奖单位和个人的同时,大会也邀请了各领域专家学者。在鼓励创新创业的时代,这些取得诸多重大科研成果的学者们,分享了哪些宝贵经验?又给了青年人哪些启示?跟着荔枝新闻记者一起来聆听! 


  荔枝新闻讯(记者/王晟)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现在每天的精力要分成好几部分:

  作为昆山杜克大学的校长,要领导全校的工作;作为北斗导航系统的专家,要带领团队负责其中一个子项目的研发;作为国际顶尖的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家,带领团队,培养年轻人才。

  “现在,有些内容我注重做策划,培养团队完成,这样才能稍微轻松点。”

  聊起创新人才培养,刘院士有太多的话想说——当过武汉大学的校长,又接过昆山杜克大学的大印,既经历过美国的校长交流培训,有亲身体验中外合作办学的新理念,帮他“碰撞”出不少新的想法。

  “我们的学生,进校园就要接受通识博雅教育。”经常参与跨学科的人文交流,同时汲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养分,学会用多种学科的综合思维能力解决问题。

  “毕竟,很多社会问题,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既有科学方面的,也有社会文化方面的因素。”

  刘校长还特别推崇昆山杜克大学的社会实践,哪怕是短期交流的学生也必须参加。至于实践的内容,“既有高大上,也有接地气”。可能是去偏僻的贫困落后地区,也可能去国际组织总部体验。

  与社会接触越全面,对世界的认识才更深刻,才更容易激发出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对科学和技术人才来说,是最重要的驱动力!”

  谈起创新,自然离不开他的本行——“北斗”系统。

  刘院士说,我国的“北斗”第三代卫星导航系统,在精度、可靠性上与GPS等其它导航系统持平,在多功能应用(通信、搜救)上有独门技术,这说明了我国的后发优势。

  预计2020年,北斗三代系统将能在调制信号上发展出三个频率,十多个信号,便于用户更好地优化定位。

  “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毕竟发展的时间短,所以北斗原先在稳定性方面还要差一点,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可以改进。当然,现在改进的速度非常快,已经引起了全世界新的瞩目!”
  戳进专题,听更多院士谈创新>>>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