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预防自杀日,南京有块源自民国的“预防自杀碑”

2018年09月10日 19:59:37 | 来源:交汇点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天是9月10日,大家都知道今天是教师节,很少有人知道,今天是“世界预防自杀日”。在南京长江边的燕子矶景区,就有一块源自民国时期的“预防自杀碑”。

  自杀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最近接连发生的年轻人到陕西华山、四川峨眉山等地自杀事件,更令人痛心。

  就南京来说,从清末到民国时期,有很多名人因为各种原因自杀,令人唏嘘。

  举例来说,1933年12月5日,著名诗人朱湘因为失业漂泊,精神颓丧,在从上海到南京的客轮上纵身跃入长江,自杀身亡;1935年,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续范亭在南京拜谒中山陵时,悲愤地写下《哭陵》一诗,并在中山陵前剖腹自戕,要求抗日,后被救下;1936年2月7日,年仅56岁的国民政府政要杜羲自投玄武湖身亡,以此举来抗议国民党政府的对日妥协政策;1948年11月13日,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因为对国民党政府彻底失望,在南京湖南路寓所服安眠药自杀,此举轰动国民党政府朝野……

 自杀的诗人朱湘
自杀的诗人朱湘

  过去,很多自杀者跳秦淮河、玄武湖、燕子矶自杀,燕子矶甚至成为“自杀胜地”,由此引出一段“自杀干预”的故事。 

  位于南京城北的燕子矶是幕府山的余脉,山崖陡峭,三面临江,壁立千仞,矶下面是一泻千里的长江,江水奔流,漩涡频现,波浪拍打着崖壁,化为万千浪花。

  千百年来,燕子矶一直是旅游胜地,文人雅士登临观江,览胜吟哦。但同时,这里也受到很多自杀者“青睐”,因为从这里跳江,生存率几乎为零。

  从清末、民国初年开始,就不断有轻生者相继前来燕子矶投江。甚至还有上海、苏州的等地的青年坐火车特地赶来。翻开民国的老报纸,“某某人在燕子矶跳江自杀”的社会新闻常能看到。        

  去燕子矶自杀的人多了,南京民间甚至出现了一句俗语——“燕子矶的肉包子,一两(仰)一个”,因为在南京话里,“两”和“仰”音近。

燕子矶燕子矶

  登上如今的燕子矶,在山顶处,你可以看到一块1米多高的石碑,上写着“想一想,死不得”,落款者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此碑是燕子矶公园的著名景点,至今还在发挥现实作用。

“想一想 死不得”石碑“想一想 死不得”石碑

  “想一想,死不得”石碑因何而立,背后流传着多个故事。其中一个版本是这样的——

  1927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南京北郊创办晓庄师范学校。这里距燕子矶很近。某日,陶行知在和一个人力车夫闲聊时,听说了一件怪事:当天早上,一个女学生雇了这人力车夫的车子来燕子矶。女学生不仅付了车钱,还把身上所有钱都给了车夫,然后一人登上燕子矶。车夫觉得蹊跷,在矶下等了好久,但一天过去了,女学生再也没有出现。

民国时期的燕子矶
民国时期的燕子矶

  第二天,江边出现了一具女尸,陶行知喊上车夫去观看,发现死者正是那个女学生。原来,这女孩子因为感情问题受挫,到燕子矶寻了短见。这一幕深深触动了陶行知。他想:如果女孩子在跳江之前,想一想父母,想一想自己的未来,想一想自己还有很多路可以走,就不会如此轻率了。

  陶行知找来两块木牌,一块上写“想一想”三个大字,下边几行小字:“人生为一大事来,当做一件大事去。你年富力强,有国当救,有民当爱,岂可轻生?”

  另一牌上则写“死不得”三个大字,下面是:“死有重于泰山,或有轻于鸿毛,与其投江而死,何如从事乡村教育为中国三万万四千万同胞努力而死!”

  陶行知将这两块木牌立于燕子矶头自杀者常跳江的地方。

 陶行知先生
陶行知先生

  “想一想,死不得”碑的来源还有其他版本。也有传说,是陶行知听人力车夫说了女子失踪的故事,晓庄师范职员邵仲香听人说江边发现女子尸体,两人商量后,到木工房请人做了木牌,写了上述的字,将把木牌牢牢地插在燕子矶头最高处的石缝中。

  南京文史作家张智峰综合多种史料考证后指出,民国时期在燕子矶头树立的“想一想,死不得”木牌,其实是燕子矶小学校长丁超树立的,与陶行知没有关系,木牌树立的时间为1923年至1924年之间。

  “想一想,死不得”碑究竟何时由何人所立,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不可否认的是,这两块木牌在“鬼门关”燕子矶出现后,犹如对自杀者的当头棒喝,很快就发挥了作用,被百姓称为“救命碑”。

  很多人在木牌前反躬自问,再次认真思索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回心转意,打消投江自尽的念头,邵仲香回忆,很多本来想自杀的青年男女登上矶头后,在木牌前徘徊很久,最终决定不干傻事。

  打消念头,决定不自杀的人中还包括一些名人。1980年,复旦大学名教授陈子展曾这样回忆:“我在南京上大学时得了胃溃疡。一次我正在读书,一阵阵剧痛袭来,简直使我要发疯了,便无可奈何地来到燕子矶,想跳江了却一生。我抬头望去,只见木牌上写着‘想一想死不得’,我猛醒,终于打消了轻生的念头。”

陈子展先生
陈子展先生

  著名剧作家陈白尘先生在《初游燕子矶》中写道:1924年,他因患淋巴腺结核病,有些郁闷,医生让他服药,并劝他“出外旅行游览,以宽胸怀”。他便来到南京,游览燕子矶。他登上燕子矶,“俯瞰万里长江在悬崖下滚滚东去,而东风拂衣,也颇有飘然欲飞的愿望。无怪乎许多爱国志士、殉情男女和绝望青年都选择这一胜地来投江了。 ”

  游览中,拉陈白尘而来的那位四十多岁人力车夫总是跟在他身后,而且劝他不要在矶顶多停留;这引起他的不快,怀疑这位车夫怕他不给钱而从小路逃走。在拉他回城的路上,车夫讲出了实情,原来车夫看他一个人,以为他想不开,要来燕子矶寻死。车夫提醒他:“你没看见山上那块劝人猛回头的木牌子嘛。”

  这一说,让陈白尘深受感动,多年后都难以忘怀,他把这次经历写进了《初游燕子矶》一文。当然,陈白尘写下这位车夫,是为了记住“在南京认识的这第一位朋友”,想到他,“我身上总感到有些温暖”。 

民国时期的燕子矶
民国时期的燕子矶

  民国时期的“想一想,死不得”两块木牌,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朽坏,上面的墨色也基本褪尽。园林部门在木牌所在地重新立了这块1米多高的石质“劝诫碑”,上面镌刻六个大字:“想一想 死不得”,落款就是陶行知先生。

  “想一想,死不得”碑树立在燕子矶头,它提醒着人们要珍爱生命,善待生命,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千万不要做自杀的傻事。

  (来源:交汇点)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