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8日,由江苏省作家协会和连云港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扬子江诗刊》、中国诗歌网等联合承办的第三届全国诗歌刊物主编恳谈会在连云港举行。
会议期间,全国著名诗人、散文家赴开山岛,采访学习坚守海岛32年的王继才、王仕花夫妇的先进事迹。
开山岛是一座环境恶劣,位置偏远的孤岛,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以岛为家,坚守祖国海防线32年,成为时代的楷模和守岛英雄。诗人、散文家们在海浪的颠簸中登岛采访,参观了“两个人的五星红旗——王继才、王仕花先进事迹展”,并与王继才的遗孀王仕花亲切交谈。32年的坚守,荒岛的岩缝间已生出片片绿意,五星红旗在蓝天大海间飘扬,作家们感慨、感动之余,更表示要用手中的笔书写新时代的英雄,用优秀作品讴歌英雄的爱国情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本届主编恳谈会的主题是“在柔媚的湛蓝中——面朝大海的中国新诗”。中国新诗在继承传统和吸收外来精华的融合中走过了百年历程,在第二个百年的新起点上,全国30余家诗歌刊物的主编们共同探讨了新时代中国新诗的走向,以及诗歌刊物的责任担当。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吉狄马加在主编恳谈会上讲话,他说,本届主编恳谈会的重要内容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有关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地推动当下诗歌的繁荣发展。当前,诗歌生态呈上升的态势,各个刊物团结了很多诗歌写作者,如何引导广大诗人更好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更好地书写伟大的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是我们面临的新的问题。中国新诗百年再出发,文学期刊是主要的发表园地,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要继承好的刊物传统,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刊物永远要有标高,希望发表什么样的作品,对写诗的人是有导向的作用。近年来,网络诗歌的发展非常迅猛,网络诗歌非常活跃,要建立一个标准,使网络建设形成良好的机制。诗歌报刊和诗歌网要形成互动,积极研究传统诗歌刊物和网络诗歌园地的深度融合,发挥不同的作用,相得益彰,相互借力,让诗歌的生态更为健康。
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副主席韩松林说,恳谈会为全国各诗歌刊物主编搭建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对探讨新时代诗歌刊物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推动全国诗歌刊物的创新发展,聚焦中国新诗的建设,关注与发掘基层诗人与有潜力的青年诗人,营造良好的诗歌创作、发表、评论和宣传氛围,以及加强全国城市之间的文化建设和文化联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让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接续和传承中华优秀诗歌传统文化和新诗百年优秀传统,为诗歌繁荣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创作出更多无愧于伟大时代、无愧于伟大祖国、无愧于伟大民族的优秀诗歌作品,为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作贡献。
连云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滕雯出席会议并致辞。
会议由《扬子江诗刊》主编胡弦和《诗刊》副主编李少君分别主持。四川省作协副主编、《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认为,“面朝大海”并不一定体现在诗歌的意象层面上,“不是说我们要去书写大海,而是说,诗人对自己民族的理解有多深,决定了他距离‘大海’有多近”。在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今天,龚学敏认为,中国新诗应在立足自身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体现更多的开放意识、更包容的文学视野和海洋般的博大襟怀,这才是“面朝大海”的正确方式。《诗收获》副主编沉河也认为,大海是精神史、文明史的大海,大海融入到血液里的诗人才能写出自由、开放、博大、深邃的诗歌。面朝大海,是走向世界的姿态。
面对网络诗歌给传统诗刊带来的冲击以及由此造成的严峻形势,一些诗刊主编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新汉诗》主编、本届鲁奖获得者张执浩认为,诗刊应具备更开阔的办刊视野:“不能再把刊物视作单纯的作品发表园地,而应该把它当作平台,把和诗歌相关的所有资源集聚在一起,让诗刊成为当地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办了32年诗歌杂志的《散文诗》主编冯明德认为要用开放的情怀来面朝大海,自媒体的兴起,对纸媒的冲击尤其是精短美文的冲击更大,从海量的诗歌中提纯精品,从单一的纸质书写到音诗画形式的创新,要体现办刊人开阔的胸襟。《诗歌月刊》主编李云认为文学已经步入新时代、全球化,诗歌的发展不能分割,建议成立全国诗歌刊物联盟,主编之间互荐,对于作者和读者要加强鼓励和引导,鼓励优秀诗人与时代共振。
参加活动的还有江苏省作协副主席张文宝,连云港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咏梅,全国文学期刊主编金石开、杨克、宗仁发、简明、高兴、朱燕玲、谢克强、张晓雪、谷禾、刘汀、彭惊宇、李樯、熊炎、李皓、安海茵、孙思、江离以及江苏知名诗人、作家蔡冀鸣、王成章、陈咏华、徐明德、姜桦、黑陶、管一、杜怀超、思不群、杨隐、王梦灵等。
(来源:江苏文学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