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讯(记者/祝亦楠)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被确定为国家工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被上升为国家战略,当大运河遇上长三角,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11月29日下午,由江苏省委宣传部、上海市委宣传部、浙江省委宣传部和安徽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运河文化”主题论坛,作为首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的专题论坛之一在上海举行。
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龚心瀚,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出席论坛。江苏省13个设区市党委宣传部领导,省属重点文化企业主要负责人,大运河沿线八省市的社科院专家,江苏驻沪企业高管和大学生代表共同参会。
大运河在今天的价值有哪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对中国的意义是什么?本次论坛,长三角专家学者就此发表精彩观点,为运河文化价值的彰显寻找路径。
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大运河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张廷皓
大运河是一条从历史流向未来的千年文脉,以前它的漕运功能在维护大一统国家方向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孕育了沿线城市哺育百姓生活,它集中国古代水利技术之大成,以大运河为轴形成了贯穿南北的城乡经济带,长三角一带的运河城市还是近代民族工商业甚至是现代金融业的发源地。今天,运河仍然是活态的文化遗产,通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年货运量5亿吨,仅次于长江。可以说,大运河文化带是中国的生态环境景观带、社会文化交流带,也是沿河群众的情感心灵纽带。
在长三角地区,长江与大运河一横一纵拉开了最重要的水系骨架,这也意味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必然互相融合、相互促进。大运河流经长三角1300多公里,占全流域的70%以上,流经长三角地区15座城市近百座古镇,经济总量占大运河沿线城市的70%,融汇了长三角吴越、淮扬、楚汉、皖江、淮河、徽州等地域文化,深刻影响了长三角地区的生活方式、文化特性,运河连接着“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也必将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刘士林
当今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与传统的江南地区大体吻合,近年江南文化越来越受关注,这为建设共同的区域文化价值提供了契机。大运河沿岸江南文化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创造并遗存下一笔十分厚重的城市和人文遗产,同时依托长三角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运河沿线具有最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支撑,因此最有可能率先建成一个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示范区。
今天研究运河沿岸江南文化,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要在大运河文化带的总体战略框架下,为实现大运河沿岸文化的复兴和重建作出示范和样板。
南京大学特聘教授范金民
从16世纪后期到19世纪的300年间苏杭城市藉由运河大动脉独领时代风骚,引领着时尚潮流和社会进步。以苏杭为中心的江南,既是纺织业和书籍刻印中心,也是物资集散中心,商贾云集,其中徽商是经营丝绸、棉布、木材、粮食和书籍的主力,更是典当业的垄断者;山西、陕西商人将江南丝绸、棉布销向华北以至中亚、俄罗斯;福建广东商人将蔗糖、花木、洋货输入江南,将江南丝绸、棉布输往东南亚;无锡商帮主要从事食盐、猪肉、粮食贩运及加工、饮食业等……全国各地的商帮在此各展所长,运河为苏杭城市群带来无限活力。以苏杭为中心的江南风物习尚,不仅在全国享有盛誉,是全国生活趋向的风向标,而且一度风行东邻日本、朝鲜、琉球和西欧各国。研究江南城市的历史盛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挖掘、弘扬运河文化遗产,为今天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启迪。
大运河有些河段已经断流,成为运河遗址,这类埋藏在地下的运河遗产又该如何继承弘扬?
淮北师范大学副校长余敏辉
埋藏于地下的多,流淌在地上的少;未被揭开的历史谜团多,已经深入了解掌握的少;能说爱听的故事多,好看可游的景观少;古代发挥的功能多,当今仍起作用的少。因此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当务之急要科学的考古发扬和保护,摸清家底,对有水河段,则要整治岸线、连通水系、修复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通过建设博物馆、遗址博物馆、遗址公园的方式,对运河文化进行保护和展示,扶持和振兴沿线非遗项目,做到“见人见物见生活”。同时深化文旅融合,区域联动,进而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战略,古老的运河资源融入当代社会发展,才能焕发时代的精彩。
浙江工商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周鸿承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500多条运河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其中历史最悠久、里程最长、代表了古代水利技术最高峰的当属中国大运河。早在元代,马可·波罗从北京沿京杭大运河南下至杭州,再向东南到泉州,从海上丝绸之路返回欧洲,他是第一位将中国大运河传播到西方的旅行者。此后很多欧洲、韩日、阿拉伯旅游者的游记和欧洲古地图上出现了中国大运河,1602年来华传教士利玛窦首次在中文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上详细标注中国大运河,长三角运河文化带随该地图传播至欧洲、韩日等海外国家。
今天追忆京杭大运河在海外的影响,可以让我们看到大运河是构建江南美好生活共同体的最佳媒介与桥梁,具有强大的历史生命力和国际影响力,在新的时代视野下加强运河的传承、保护、利用,是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该思考的重要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