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贫弱到富强,从灰暗到明亮,每一幅奇迹重生的画面,我们都收入眼底,一眼望穿流年。有打破禁锢的释放,有改变世界的主张,每一个闪耀时代的瞬间,我们全写入历史,刹那化为永恒。江苏新闻广播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独家策划《见证》。我来过,我看过,我记录过,我是记者。
在江阴市华士镇的高速公路上,远远就能看到一座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这曾是全国第八高楼,也是唯一一座建在农村的超高层建筑——华西村的龙希大酒店。
华西村不是一天建成的。55岁的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无锡记者站记者华晓青是土生土长的无锡人,她说,华西村一直电台的报道典型,上世纪70年代就是闻名全国的“农业学大寨”样板大队,但学大寨的同时,华西村也在做一些“围墙里的工作”,就在这深深围墙之中,乡镇企业的星星之火正在燃烧。
华晓青说:“他们就胆子大一点的,就做一些城市大企业的拾遗补缺的产品。就在一个小平房里面,白天是暗暗的,不敢打开窗户。当时他们就有一种冒风险,又有突破束缚的精神。”
这种突破束缚的精神让华西村20个人办的小五金厂,三年后就挣到了全村种田的总收入,从此“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的思想深入人心。现任华西村村书记的吴协恩对老华西人的胆识充满敬佩:“如果你自己没有思想,往哪里去解放?怎么解放?他们这代人,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一代人,摸着石头过河很不容易。”
也是在那个时候,在江阴新桥镇,28岁的新桥人周建平承包了当时的镇属企业——新桥第三毛纺厂。 1995年,新桥第三毛纺厂更名为三毛集团,销售额突破一亿元,在江阴成了明星企业。华晓青说:“95年,他们的名气已经很大了,当时我们去采访,印象很深的特别是他们的企业文化。当时他们就提出了口号就是不断否定自己,永远追求卓越。当时那种创新的因子已经涵养在里面了。”
正是这份创新因子,让苏南的乡镇企业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1999年,华西集团旗下的“华西股份”登陆深交所主板市场,成为“中国农村第一股”,也就在此时,华晓青敏锐地发现,华西村人已经清醒意识到乡镇企业这艘大船应该有新的方向。
“当时其实像钢铁冶金化纤这些行业还都非常的兴旺。但同时呢,国家已经提出了环保,节能这些新的要求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吴协恩力主果断关闭了大概九家企业,高耗能企业,整个华西就要减少10多个亿的产销。当时这个决断是很不容易,在他们也是一种壮士断腕吧。因此就是守住生态底线,也为整个集团,为华西村发展迎来了新的一种空间。”华晓青告诉记者。
2018年10月11日,华晓青再次来到了江阴新桥,昔日仅有十来个员工,几间平房的新桥第三毛纺厂旧址,已幻化成碧水环绕下的欧式小镇,一场盛大的时装周开幕式即将进行。脱胎于江苏三毛的海澜集团,今天迎来了自己三十岁的生日。海澜集团创始人周建平动情的说:“让我们中国的服装业更好更稳地走向世界,走向服装生产强国、品牌强国!”
“品牌强国”四个字,周建平说的掷地有声,今天的海澜已是中国服装行业龙头企业,一大批江阴的中小企业也因此受益。一位海澜之家供应商负责人说,从04年到18年,他们给海澜之家的供货量翻了上百倍。
站在海澜之家的三十年庆典现场,很难象当年的这些乡镇小厂起家时的样子,所看到的是脱胎乡镇企业的江阴民营企业已经拥有45家上市公司,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江阴独占12席。他们是江苏人在改革开放中的原创,如今依然秉承着这样的基因续写着更多的传奇。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记者/俞声扬 编辑/秦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