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富庶太平。
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现实中的富平,现在仍然是陕西省50个贫困县之一。这个陕西人口第一的大县,去年人均GDP尚不足两万元。
但是另一方面,富平并不“贫”。这个历史悠久的县,拥有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在百度词条上,仅仅“XX之乡”的称号,富平就有七个:“墨玉之乡”、“石刻之乡”、“陶艺之乡”、“奶山羊之乡”、“柿子之乡”、“柿饼之乡”、“琼锅糖之乡”……
把资源变成财富并不容易,多少年来,无数的富平人为此殚精竭虑。
在富平诸多的资源中,杮子是其中之一。这里的杮子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叫“尖杮”。这种杮子和我们常见的杮子不同,它顶端尖尖的,模样有点像《西游记》中描述的人参果。
谈到吃,中国人都讲究一个“道地食材”。比如喝龙井茶,得是西湖梅家坞的;吃山药,得是河南焦作(古怀庆)的;大米,只认东北五常的,等等。
而尖杮,就是富平的道地食材了。据称,尖杮在富平的栽培在两千年前的汉初就已经开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富平人开始用尖杮加工杮饼。古法是选用当地、当季的未完全熟透的尖柿,将皮削去,悬挂在室外七七四十九天,待水分风干、糖霜外露,取下来进行反复揉捏,然后用陶罐封存。
这种杮饼的特点就是“甜、糯”,如果给甜度打分的话,红富士苹果12分,那么富平杮饼能得45分。
多少年了,用尖杮制成的农家杮饼,向来只是逢年过节招待亲朋好友的点心零食,可能有人想过,要让富平杮饼走出去,但是在物流和通信不发达的时代,这是一种不太现实的想法。
历史上代代生活在富平的人们不会想到,有一天这种传统方法制成的吃食,会风靡全球,在网络上被疯狂抢购。
未来已来。
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一线(网线)一路(公路)”打开了富平这个老区的封闭空间,如今,富平人的创富梦想正在实现。
古法工艺年创富30万 闯出致富新路
10月23日霜降节气,是富平的一年一度的“柿饼节”,过了这个时间各个柿子园就开始采摘柿子做柿饼了。
在华丽柿子专业合作社的露天加工区,新摘的柿子正被整理削皮,而另一边的悬吊架上已经挂满了金澄澄的尖柿。
合作社创始人石华丽告诉记者,2007年合作社成立时,有156户柿饼加工农户组成,这些社员把自家加工好的柿饼卖到社里,再由合作社进行包装和品牌推广,进入市场。今年,华丽柿子合作社的社员已经发展到了586户,周围十里八乡的柿农都参与进来。
去年是富平柿子丰收年,华丽柿子合作社的加工大户一家年收入接近30万元,普通农户的收入也有近10万元。这些农户笑着告诉记者,今年的鲜柿价格比去年又上涨了30%左右,这意味着今年柿饼的价格也会更高。“再干几年,一套西安的房子就挣出来了。”
新工艺让品牌走红 助力尖杮闯天下
前面提到,一颗柿子从摘下来到变成柿饼,传统加工工艺需要40-50天才能完成。对于吃货来说,经受这么长时间的折磨很是痛苦。
当然,这个时间对富平杮饼的产业化发展也是很不利的。如今,没有什么能挡住富平人满足吃货们的“口腹之欲”、在致富路上奔跑。
在富平柿饼品牌“柿子红了”的旗舰店,记者看到,今年的柿饼还未上市,但是在电商平台上,各类预售产品已经被预定了几百份。
好消息是,记者从“柿子红了”柿饼加工工厂了解到,经由自动化车间处理的柿饼,只需要20天就可上市。
富平永辉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李宏伟告诉记者,他们是家专业加工各类柿子产品的企业,总投资2亿元人们民币。眼前的车间通过电脑编程最大限度地模拟了自然界的温湿度和季风排湿,且能避免阴雨连绵天造成的腐坏损耗。由于借助了高温库烘干,柿饼制成的时间比古法制作缩短了一半。
记者好奇地尝了一个现代化方法加工而成的柿饼,发现其口感和传统柿饼没有差别,一样地香甜软糯。
在富平,围绕这只杮子,一篇脱贫致富的大文章正呼之欲出:打造以中国地理标志的特色农产品为核心的“杮子小镇”,通过科技兴农、产业创富,最终实现精准脱贫。
到目前,富平县柿子总面积已有25万亩,年产值超过10亿元,截至今年,已有2100多户贫困户依托柿子产业实现了脱贫。未来,更多新栽植杮树进入结果盛期,富平杮饼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成为富平农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
(来源:荔枝新闻专稿/陈玉洁)
更多相关新闻:
老区新生:陕北,新标签续写红色传奇
奋进新时代之西安:千年丝路的“变”与“不变”
改革开放四十年全媒体大调研:古城西安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