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限制出境!扬州博物馆这件“镇馆之宝”如何从唐“穿越”至今?

2019年02月16日 11:34:18 | 来源:扬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扬州博物馆二楼200多平米的国宝厅,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一物独占,足见其珍贵,被称为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其实,在扬州博物馆能与梅瓶比肩傲立的,还有一件,那便是于1973年出土的长沙窑黄釉褐蓝彩云荷纹罐。这件文物在所有被发掘出土的长沙窑瓷器中,器型属大者,纹饰属孤品,代表了唐代长沙窑陶瓷艺术的最高水平,被称作“长沙窑之王”。独占鳌头,名扬天下。

  唐朝阔少

  众商人中抢下珍贵瓷罐

  唐,扬州港。

  码头上已经候了十几个准备卸货的工人,还有更多伸长脖子踮着脚看热闹的看客。从南边来的一艘大船缓缓驶入港口,等候多时的工人便行动起来,他们把货物从船上卸下,还未放稳,本地的商人便抢上前去,争着挑选上等的货物,就地和卖家谈起了价钱。风声裹着浪声,浪声伴着人声,码头上顿时嘈杂起来。

  “前面怎么了?这么热闹?”今日,张家少爷带着家仆出门赶集,临行前,妻子特意嘱咐要买个新式的油合(油盒,古时妇女盛化妆品的容器,唐称“油合”)回去。这会儿,他面前已摆了一溜的油合,但看着这些款式纹饰都差不多的小盒子,实在觉得头大,正好听到码头上吵吵闹闹的,便随口问了一句。化妆品店的老板听了,接话道:“听说是长沙来的瓷器到了,这都是要运到波斯去的好东西,咱们扬州的瓷器店老板们都去抢购一些留下,能卖个好价钱呢!”张家少爷一听,面露喜色,“运到波斯的瓷器?我得去那儿挑个油合。”转身就往码头奔去,留下店老板在身后“哎呀咿呀”地空喊着。

  码头上,张家少爷拿着一个长沙窑青釉绿彩云纹油合翻来覆去地看,实在喜欢得很,“东西真是不一样!”

  身后突然又吵了起来。原来,几位扬州的瓷器商人正为一个大罐子争执不下,只听一人说,“王家窑厂出的罐子每次都给我留货,这次不能不留。”另一个抢话道,“我加三两银子卖给我。”旁边一人也接着说道,“这罐子我先看中了,你凭什么来抢?”几人七嘴八舌地争论不休,引来层层的人围观。瓷器商人们此起彼伏地开始加价,卖家则翘着二郎腿坐在一旁眯着眼偷笑。

  张家少爷也踱进人群中,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罐子,惹得大家这么肝火旺盛。只见一个高约10寸的黄釉褐蓝彩云荷纹罐被围在人群中央,器型高大圆润,纹饰精美大气,联珠纹点绘充满异域风情。仅一眼,张家少爷就被这罐子吸引住了,“我加二十两!”嘈杂的码头瞬间安静了下来,大家齐刷刷望着这个衣着光鲜的公子爷。张家公子吩咐家仆取出钱币,卖家忙不迭地收过去,将这件黄釉褐蓝彩云荷纹罐交到了家仆手中。


黄釉褐蓝彩云荷纹罐

  “您花这么些钱买一个罐子,被您父亲知道了,必定要挨骂了。”家仆抱着罐子满面愁容地跟在公子身后往家走,嘴里嘟嘟囔囔的。张家公子突然顿足,一拍脑袋,恍然大悟道,“对啊!”“公子,您也觉得这样不妥吧,要不咱们去把它退了?”家仆小心翼翼地提议。张家公子一转身,“油合忘记买啦!”便又向码头发足奔去。

  宋朝战火

  弃屋藏身没等回主人

  宋,扬州城。夜色下,城里人影憧憧,每个人都神色紧张,一副慌乱的样子。

  “快!元军要打过来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张尹站在门口,催促妻子打包行李。战争一触即发,贵重的物品根本无暇打包带走,只能收拾一些必要的干粮盘缠。

  一家人奔出门之前,张尹一眼瞥到了摆放在厅内的黄釉褐蓝彩云荷纹罐,数百年过去,仍光滑如新,在月色下闪着光。他怔住了,“这是祖上传下来的物件,战争一来,它可如何是好?”他抱起罐子,手指轻抚罐身上的彩绘纹饰,感受祖祖辈辈残留的余温,仰天流泪。他想要带着这件东西一起走,但是现实瞬间将他激醒:逃亡之路未卜,带着这个不便携带并且易碎的罐子,非但不能保护好它,反而容易将它遗失损坏。

  张尹咬咬牙,决定将它藏起来。他将罐子带到伙房,藏于草垛后的墙边,又找来一块木板,盖在罐口,再用稻草将其表面掩住。“但愿我回来时,你仍在。”张尹又看了一眼隐藏黄釉褐蓝彩云荷纹罐的地方,转身奔出门去。


黄釉褐蓝彩云荷纹罐

  战火燃起,战火熄灭。黄釉褐蓝彩云荷纹罐独守一隅,看日出日落,听轮回流转,但,没能等回他的主人。

  现代施工

  挖土敲坏一个大罐子

  1973年,扬州三元路。一个工地正在进行紧张的施工。三元路一带,自古以来就是扬州商贸集中区,挖出陶瓷碎片已是常事,基建得深挖,据地面五六米深的地方,便到了唐代文化层。

  “咣当!”老王一惊,他正往下挖着土,好好地突然听到这样一声。他往地下一看,两块碎片跟着掉了下来。地面上,出现了一个小洞。“有古董!博物馆的那几个年轻人不知道今天来了没有啊?”老王放下手中的锹,满工地地开始找人。在一个斜坡的尽头,终于看到了那个十分熟悉的身影。“小周,你快上来一下,我这里发现个古董。”老王站在斜坡的上部,朝着周长源喊道。

  刚满30岁的周长源进入扬州博物馆保管部工作还不久。这一天,跟往常一样,他和另外两位同事在工地上到处转悠。老王叫他的时候,他正在距地面垂直高度6米左右的地方拾捡陶瓷碎片。听老王喊他,便答道,“别开玩笑了,我爬上来费事呢,你别拿我开心。”“真的,赶紧上来,我刚才一使劲,都给它敲坏了。”

  看老王的神情,不像是开玩笑,周长源将信将疑,顺着斜坡爬到了老王所在的地方,距地面垂直高度约2.7米,在宋代文化层。顺着老王手指的位置看过去,地面上有一个直径约15厘米的洞口。洞旁,散落了少许已经碳化的木料粉末,还有两块陶瓷碎片,另有些木料粉末似是掉进了洞内。老王难为情地挠挠头,“刚才一锹下去听‘咣当’一下就不对,掉下来两片,我这不才去找你的嘛。”

  周长源将碎片小心翼翼地用纸巾包起来,揣到上衣口袋。他蹲下身去,仔细观察这个洞口,下面应该是一个瓷制容器没错。但是,由于并不是带着考古任务出门,所以翻遍全身,也没找到个称手的工具。他环视了一圈,建设工地上杂乱得很,更没个像样的工具。周长源只好就地取材,随手捡起一块竹片,开始慢慢往下剔。幸好旁边都是沙土,压得不算太严实,小竹片还能派上大用场。慢慢地,罐口就显现出来,口沿很完整,除了老王凿坏的那一处。

  挖到肩部的时候,看到罐身的颜色和纹饰,周长源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是个长沙窑的东西。他手中的动作更轻了一些,一个人蹲在那里,一点点剔下去。终于,一个多小时以后,一个高29.8厘米,口径16.3厘米,底径19.5厘米的长沙窑瓷器便完整地出现在他的面前。罐外壁满施均匀黄釉至底,以褐、绿两色的圆点相间排列组合成联珠状云荷纹,布满全身……虽埋于地下1000余年的时间,却仍然保持釉彩莹润、明亮如新。

  匠心+情趣+工艺

  成就“长沙窑之王”

  唐代瓷器,以“南青北白”为主流,自从长沙窑发展了釉下彩绘以后,既打破了单色釉的传统,又开创了瓷绘艺术的崭新面貌,独树一帜,与“南青”“北白”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长沙窑深处中华腹地,其产品的外销必须依托于交通发达的港口,而扬州,正是唐代贸易繁荣的国际大港,是全国陶瓷的集散中心和国际主要通商港口之一。《扬州城:1987-1998年考古发掘报告》中述:长沙窑烧制的鼎盛期,与唐代扬州经济繁荣期是一致的。

  西亚人对于蓝色情有独钟,黄釉褐蓝彩云荷纹罐就是采用蓝褐色联珠纹,与波斯萨珊王朝工艺上的珠纹相似,组成的云荷纹颇有异国风情,别具一格,显示出一种大唐的气势美。云荷纹,即五朵小如意云为主,组合成一朵大如意云纹,并于其两侧云梢处饰以亭亭玉立的莲花各一枝,又在对称的两组云荷纹之下的间隙,各补上一枝荷叶纹,这样,便构成了一幅完整的云荷纹图案。在这件黄釉褐蓝彩云荷纹罐肩部对称的扁环形模印纹饰的双系,中间有模印阳文“王”字,其两侧为阳文云纹,在扬州发现数量少,推测是“王”姓窑主之杰作,应是其十分注重广告宣传而表现于瓷器上的一例。


黄釉褐蓝彩云荷纹罐破损黏合处

  周长源将黄釉褐蓝彩云荷纹罐带回馆后,便用胶水将两片碎片黏合起来。它虽有瑕疵,但并没有阻止它成为国宝的脚步。1992年,此罐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宝文物。

  目前,扬州博物馆仅黄釉褐蓝彩云荷纹罐与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两件文物被限制出镜,为扬州博物馆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

  来源:扬州发布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