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食,填满苏州的24小时!

2019年02月26日 17:02:42 | 来源:苏州旅游官微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关于一座城市的记忆大多是从食物开始的。

  说起苏州,最合适的形容词大概就是精细了。不时不食已经不用赘述,而仅仅在一天之内的食物变化及时序讲究,大概也是许多地方望尘莫及的。其中的万千滋味,也许只有你亲自花上个满满当当的24小时,才能真正体会。

  #06:30#

  气定神闲起个大早,去老面店吃上一碗头汤面,是老苏州们的头等大事。苏州谚语说“面要头汤、浴要浑汤”,熬煮的第一锅汤总是汤色最清、味道最鲜。

  “一碗焖肉面,宽汤,重青,过桥……”从红汤到白汤,到五花八门的浇头,老苏州能说上一天,一年四季跟着时令变着花样吃。

  哪怕是简单的一碗阳春面,也要穿戴整齐而去。在一碗碗苏式面里,不紧不慢地唤醒清晨慵懒的灵魂。

  #07:20#

  这边吃完头汤面慢悠悠走出了面馆,另一边游人未至的山塘街,一些开了几十年的烧卖店门口,却已是排了长龙。

  为了让还在睡懒觉的家人吃上刚出笼的大烧卖,很多人一排就是半小时。急匆匆的清晨,一份烧麦配上一杯豆浆,一吃就是几十年,放不下这熟悉的味道。

  #08:15#

  咿咿呀呀的评弹在刚刚苏醒的小巷中荡漾开来,那是从老苏州的收音机里传出,一路飘到了茶馆。这“孵”茶馆,也是和头汤面一样,算得上每日必修了。

  点上一杯炒青,泡上半天,坐到一壶热水见底,家长里短的嘴角细碎到耳边也都绵软了下来。待到春光柔媚,一杯碧螺春配上四碟咸甜茶点,是大自然的恩赐。

  #08:50#

  小商贩的吆喝和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这时来逛横街,挑的是新鲜,蔬菜、水果、河鲜,这场四季流动的盛宴,过了这个季,就没了这个菜。

  留着肚子,一个铺子吃一口,老客的标配咸烧饼包油条,香咸的猪油味混合着油条的香,第一个想出这种吃法的人,真是个小可爱。

  #09:15#

  馄饨店的白气翻涌,往往是许多人清晨的目的地。老苏州钟情泡泡馄饨,外形小巧莹润,煮好后个个如透亮的泡泡般浮在汤碗中。

  大馄饨重馅,小馄饨重汤,仍记得小时候巷尾“骆驼担”的那碗馄饨,汤水鲜美,浇上一勺阿婆自制的辣酱,那滋味灵得很。

  #09:45#

  商业街刚刚开始热闹起来,大小生煎店却早就进行一天的第N波忙碌了,苏式生煎,褶子朝下,皮薄底脆,葱花芝麻撒面,香气勾人。

  苏州没有包子一说,统一唤做馒头,肉馅的就是肉馒头,生煎馒头有着近百年历史,慢慢变成老食客们一日三餐的常客。

  先咬一个小口,吸出汤汁,再嚼出香气,若你悟到其中滋味,怕会像老苏州那样,这股鲜甜味儿,吃上一辈子也不觉得腻味。

  #10:00#

  江南的吃食总是讲究,苏州人尤喜甜糯,糕点亦不是用来果腹的,更像消遣。过年的“四大花旦”,清明生青碧绿的青团子,重阳松软可口的重阳糕……

  糕团大多甜口软糯,长、方、圆、菱形状不一,苏州人似乎将骨子里的温柔劲儿,都揉进了糕团里。

  老字号取当季新鲜的食材,推出应季糕团,二月撑腰糕,五月炒肉团子,十二月猪油糖年糕,一年吃到头都能不一样。

  #10:20#

  在苏州的早餐江湖里,每天雷打不动准时营业的蛋饼摊子,自有一方天地,十几年里无声履行着“你来我都在”的默契。

  韭菜还是葱花?刷辣酱还是甜酱?老食客快问快答,新食客摇摆不定,最后都会被一块朴素的蛋饼治愈长时间的排队。

  #11:45#

  小吃店正是一天的用餐高峰期,充满市井气的鸡脚,犄角旮旯四处可寻,炸鸡脚、黎里辣脚……最受欢迎的还是偏甜的卤鸡脚。

  鸡爪不是苏帮菜的主要食材,但这种手工现做的苏式小吃,也能将不起眼的“小”食材做出惊喜来。软糯酥烂、卤汁入味,是说一不二的评判标准。

  #12:00#

  学生时代的记忆里总有一家砂锅煲,掐着午休的空隙,快速解决一碗招牌牛肉粉丝,吃完再给同桌打包份豪华版,加些大排鸡腿,这一趟算得上满载而归。

  很多年过去,好在这样的老店还开着,每次来依旧找不到空桌,约来几个老同桌,还是年少记忆里弥足珍贵的味道。

  #13:30#

  “笃笃笃,卖糖粥”, 吴侬软语的叫卖声,整个记忆穿越回姑苏小巷人家,很多老苏州就是听着这样的童谣长大的。

  用杉木桶取香气,煤炉文火慢熬一锅香浓的粥,慢慢搅拌三四个小时,直至熬出米凝,配上熬煮成沙的赤豆糊,一晚热气腾腾的赤豆糖粥,暖胃又暖心。

  #14:30#

  大儒巷20㎡的小店,新一锅蟹壳黄出炉,上过《风味人间》的小吃,藏在苏州的街头巷尾,传统的老式点心存留着几代苏州囡囡的味觉记忆。

  油酥做成酥皮一烤,整个形状隆起圆滚滚的,似一个个蟹壳,刚出炉时颜色焦黄酥脆,就像蒸熟的蟹。

  #15:30#

  等在炉子前,看老伯将面糊和馅料倒入模具,面团里裹上红豆沙,撒上红绿丝和白糖,用余热烤出糖衣,渐渐飘散出香气的海棠糕,是80、90后记忆里最初的甜品。

  海棠糕的秘诀在于在面粉里加了红糖,让糕体更加香甜丰满,老酵根据气候发酵时间不同,揉面的拿捏力度也只有老伯最清楚。

  海棠糕吃起来香脆,中间裹着绵密的红豆沙,香糯甜蜜,就连糕里的也透着一丝丝微甜,是专属的苏州味道。

  #16:30#

  油汆团子煎炸香气吊足了过路人的胃口,年纪大的阿爹阿婆排起长队,像这样的油炸糯米食,说起来要少吃,偏偏过段时间就会嘴馋,惦记这个味道。

  表皮是水磨糯米粉,“浸”在油锅里炸至香脆后捞起沥干,馅心是“红料肉”,与一般的生煎、汤包不同,没有肥肉,吃起来更清爽些。

  #17:30#

  新民桥的卤味店迎来了一波食客,刚结束完牌局的阿婆懒得做晚饭,卤菜熟食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盘。

  不同区的食客有着自己的偏好,但到了酱汁肉上市,陆稿荐的大长队是固有风景。红红的酱汁肉,刷上一层秘制卤汁,有些老饕喜欢用里面的卤汁直接拌饭吃。

  #19:50#

  苏州人虽吃不了辣,近些年各地火锅、串串遍地开花,倒也俘获了一众苏州胃,书院巷的串串一条街,家家都是门庭若市。

  明星猪脑、各式串串烧烤......无论是打赤膊的老街坊,还是开私家车的小白领,到了地方,就享用起同一片烟火腾云的喧哗。

  #21:30#

  晚上九点后,大多数上班族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工作,在苏州的小巷子吃份宵夜,总能找到惊喜,就如900公里外的泉州味道。

  历经十几道工序,将面线抻得细如发丝能穿针,一碗暖融鲜美的面线糊呼噜噜下肚,着实满足。不止是本地小吃,苏州食客们更包容着各地特色美食。

  #22:15#

  苏州人的夜宵,可以是装修体面的馆子,也可以是街巷里的无名摊头,吃惯精致点心的江南人,寻到了夜宵摊,便有了一次放飞自我的理由。

  夜晚的学士街明艳动人,串串烧烤霸屏,呼啦啦一溜散开的红蓝胶凳,冰啤毛豆先上,二十串烤翅随后,滋拉着热气的羊肉串准备出锅,烟雾弥漫,开始Fun。

  #01:00#

  近些年,在苏州营业到深夜的面馆渐渐多了起来,新版吾日三省吾身里的“早中晚吃什么?”可以用一碗家常面作为回应,适用于春夏秋冬。

  不是加盟连锁,环境一般的老店,总是一副安之若素的样子,你去了,没什么好招待,唯有拿一碗有妈妈味道的面招待你,小店人情味是比食物更重要的存在。

  #03:10#

  凌晨3点开始,马路上车辆稀少,路灯开始迷离,小巷里灯火通明的情调馆子,异乡人靠着家乡的美食,在小桥流水的苏州定居。

  有酒有肉的小方天地,与一群有意思的人不期而遇。肉燥饭、卤味拼盘,配上一壶黄酒,伴着婉转的音乐声,足了。

  #04:40#

  西中市清一色的下拉卷闸门中,24h营业的模范豆浆店,靠着口口相传,成为苏州第一批网红店。嗜甜的苏州人,怎么也想不到,被招牌咸豆浆攻陷味蕾。

  将滚烫的纯豆浆冲入盛有酱油、榨菜末、葱花、紫菜、虾皮、油条的碗中,放入猪油渣。一碗配上两根油条,共坐一桌的天南海北侃起来。

  #05:30#

  天色微亮,小店的灯光不约而同亮起,店主“吱呀”一声扭开卷闸门,睡眼惺忪走入厨房,打开煤炉开关,为早餐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

  第一锅烧饼出锅,将各式浇头摆得满满当当……食客从各大街道聚集而来,对于如何过好一个清晨,苏州人从来都不会马虎,100种早餐已经备好。

  平江路、山塘街、白塔西路、书院巷……这些好听的街巷里生长出的味道,是甜糯柔软的姑苏气质。

  从早吃到晚,在苏州老城区兜兜转转,感受弯弯绕绕的巷子里的烟火味和人情味,苏州的24小时,我们热爱的城市,值得和每个人分享。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