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扬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市区100万人口 拥有120万辆电动自行车非机动车的往来穿梭,为古城增添了勃勃生机,也带来了停放难题。扬州从2015年起试点“政府出资、公安管理、企业运行”的市场化非机动车管理模式,如今已经形成了可在全市推广的非机动车管理经验。
扬州非机动车秩序管理员
如今,在扬州闹市区的主次干道两侧会有一类特殊的工作人员——非机动车秩序管理员,在这些管理员的管理下,老百姓停车不用缴费,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最重要的是原本狭窄的步行道路,因为他们的存在也省出了更多空间。
扬州四望亭路东段
“我们的车辆车头必须是一致的,车尾一致,车辆要斜着放,斜着放我们的车辆可以多放一点。要不然直着放,也轧盲道,也不够放”,扬州市四望亭路上的非机动车秩序管理员罗燕这样介绍。
其实,非机动车秩序管理员的设置,是扬州近几年的新尝试。以前,城市里的自行车、电动车停放普遍处于无人管理、或部分场所收费看管的状态,占道停车、收费不合理等“老大难”问题长期困扰着古城区。市民介绍,扬州市中心的时代广场以前停车都要收费,一天一块钱,对于上晚班的商场工作人员,晚上还收两块钱,而很多人都把车子停到其他地方很不方便。而苏北医院门前因为看病人多,更是电动车的重灾区,车子多到处乱摆,都侵占了机动车道,交通很不方便。
扬州非机动车整治前
2015年7月,扬州市率先在古城区整治非机动车停放难题,采用“政府出资、公安管理、公司运作”的市场化管理方式,在市中心的9条主要道路上划定非机动车停放区,聘用152名秩序管理员为非机车停放立规矩。扬州市公安局广陵分局巡特警大队长周向辉介绍,秩序管理员按要求都统一着装,戴帽子,有统一的标识。在停车比较多的繁华路段,大概在100米设定一名管理员,车辆相对少一点的路段,大概在150米到200米安排一个管理员。
扬州时代广场
有了秩序管理员的存在,如今的苏北医院门前,虽然电动车依旧密集,但摆放有序,行车道路通畅了。管理员在马路对面多划出了几个停车区,停车往来进出方便。而在市中心的时代广场前,两排平行停放的非机动车本身也成为了繁华路面的一道文明风景,获得了市民的交口称赞。
针对这两年共享单车的管理痛点,管理员们在停车区专门设立了共享单车的停放点,便于统一清运。在扬州时代广场前,共享单车一旦停满20辆,秩序管理员们就会通知城管运走。
共享单车停放点
除了解决车辆停放问题,秩序管理员们也是维护治安的一把好手。这两年,扬州广陵区的电动车和电瓶“双电”失窃案呈断崖式下降,今年1月到8月,凡是纳入管理的路段,没有出现一起“双电”失窃事件。别说电动车和电瓶了,就算钥匙、手机落在电动车上,也不用太担心。四望亭路东段上的管理员罗燕告诉记者,她每天都会遇到十来起电动车忘拔钥匙的,他们会拍照保存,再挂上警示牌,等失主看到牌子找过来。
失主忘拔钥匙的电动车
为了市民停车时的这份安心,扬州市广陵区政府每年要花费600多万元,用于人员成本,起初花这笔钱时还有一些质疑,四年下来,质疑声没了。“秩序管理员们一岗多责,不光管非机动车停放秩序,还有市容环境,市民游客的咨询,以及治安方面的反馈,对职能部门街面巡查有了很好的反馈”,扬州市广陵区文明办主任邬益军介绍,“我觉得花了一笔钱,我们达到了几条线上的产出。从今年6月份开始,市里向各个区进行了经验推广。”
今年5月,《扬州市区主次干道两侧非机动车停放管理规范》出台,扬州全市将参照古城区经验,新增1095处非机动车停放点,逐步配齐秩序管理员,全面取消停车收费。
2019年第二季度交通健康城市榜
电动车的有序停放,带来道路的通畅,和市民文明出行意识的提高。根据高德地图大数据分析,2019年第二季度,扬州在全国“交通健康城市榜”上,位居第三名。特别是第一季度,扬州的拥堵治理是全国第一,而第二季度扬州平均车速达到了 每小时29公里以上 。扬州针对电动车停放的决定和气魄,不仅获得了百姓称赞,也逐步带领市民养成了规范停车的好习惯。
(来源:《零距离》记者/党思潮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