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苏州自贸片区刚刚迎来“满月”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大家满怀激情加油干!
园区一幅投资更自由、金融更开放、贸易更便利、物流更快捷、创新更活跃、人才更充沛、办事更高效、空间更广阔的美好蓝图,也正在徐徐展开。
实实在在的红利
苏州自贸片区“光伏项目容缺审批改革”落地,博世成为园区首家享受该政策红利的企业,企业设施部总监詹圣红大力“点赞”,如果没有新政,博世的光伏发电项目要一年之后才能投入运行。
园区容缺审批以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备案展开试点,企业办理备案需提交信用报告,对信誉良好的企业,可凭信用承诺替代光伏备案所需的房产证,企业取得备案证后限期补齐材料即可。
经过摸排发现,自2017年9月园区承接光伏备案事项以来,共办理项目备案106件,因新建项目无房产证无法办理项目备案30余件,约占已备案规模的30%左右。
以此次博世第二工厂停车楼项目为例,有了容缺审批,可以一次性完成所有规划设计,提前进行电网接入,给企业省下的不仅是时间,更是真金白银!
苏州自贸片区挂牌以来,一个月内就已推出了9项创新举措,涵盖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创新企业加快发展、宜居宜业人才环境和全链条式企业服务等方面。
九项政策,灵活、高效,并且十分“接地气”。
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尤其是医疗器械企业创新发展,实行进口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分级管理,目前已累计完成10余批研发用未注册医疗器械进口的申请。
实行市场准入本级事项“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破解“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的问题,目前已经发布第一批32项“证照分离”改革事项清单。
“金色经济”点亮前方
一个多月来,苏州自贸片区已经在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和功能创新等方面迸发出令人吃惊的发展激情。
江苏自贸区公布当天,位于园区的中国银行苏州分行就为苏州自贸区某客户办理了进口开证、单一窗口保函、出口交单、国际汇款、跨境人民币汇款、结售汇、贸易融资等业务,实现了苏州自贸片区多项业务首发。
相隔一天,工、农、建、交等银行也分别拿出了支持自贸区建设的金融服务方案,全力支持自贸区打造成为连接境内外客户、资金、产品、市场和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转型发展的重要平台。
日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苏州银行、华夏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等7家银行机构自贸片区支行,以及人保财险、太平洋财险、太平洋寿险等3家保险机构自贸片区支公司集中揭牌,加上前期已经完成揭牌的中国银行、农业银行自贸片区支行,已有12家银行、保险机构成立了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专营机构。
有了金融的支撑,创新才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
建立“关助融”公共服务合作机制,完善进出口企业诚信体系,助力进出口企业提高信贷额度、降低融资成本,这是苏州自贸片区首批改革创新举措之一。
目前,24家银行共同参与“关助融”项目,将企业从海关获取的相关信用信息与苏州市企业征信数据有效融合,构建更全更广的企业融资分析数据池,进一步降低贷款或担保分析成本
提升企业在银行机构的信用贷款或保函额度,首批参与试点的6家企业已获得授信额度近5500万元。
人才服务升级,得益于自贸区成立优势。
园区对于外国人的证件办理流程,也有了新变化。
WagnerTobias亲身体验,去年申请《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用了15个工作日,今年在递交材料后,一杯咖啡的时间,证件就新鲜出炉,非常高效。
高端人才
在园区可以感受到最高效率、最优环节、最优温度的服务。
园区“人才服务一网通办”平台,则通过集成人才工作、优化办事流程、精简办事材料,将涉及人才的政策、服务、评审、信息等“一网打尽”,实现人才创新创业各类事项“一网受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
目前,已有人才引进落户、人事档案托管,毕业生就业协议鉴证等人才公共服务,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等外籍人才服务,博士后工作站等青年人才服务,海鸥计划申报、留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等海外人才服务等模块上线。
人才只需登录园区“一网通办”http://one.sipac.gov.cn/或进入微信“一网通办”小程序,进入相应的选项,就可以查看事项详情、了解办事流程、进行在线办理等操作。
创新资源引进来,也留得住,靠的是优质的营商环境。
据初步统计,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挂牌至今,累计新增注册企业541家,日均企业注册数量同比上升34%,其中科技研发项目、商业服务项目、高端制造项目占比超过75%。
当前,苏州自贸片区实施方案正在加紧编制中,苏州自贸片区筹备组、七个专项课题组、相关部委办局等都在加班加点,深化研究推进自贸区工作。
未来的苏州自贸片区,将突出三大特色
中新合作、开放创新和产业转型,推动经济发展向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率先建成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