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道路养护过程:工作人员开车巡查,仅凭肉眼识别路面有没有出现裂纹。现在,一种人工智能检测高速路面裂纹的产品正在扬州孵化。记者昨从项目方了解到,该产品不仅携带十分方便、技术全国领先,而且与国外产品相比,价格将降低九成左右。
哈工大机器人(扬州)科创中心。
昨天,记者在位于扬该州生态科技新城的哈工大机器人(扬州)科创中心,见到了刚落户的“cracknet深度网络路面缺陷检测系统”研发项目的负责人沈浩博士。提起研发背景,沈浩向记者介绍了全国公路养护的现状。“2018年末,中国公路总里程达485.95万公里,不少公路需要养护。然而,传统养护依靠人工肉眼,识别路面裂纹有其局限性。”沈浩说,这时,人工智能技术就有了用武之地。
人工智能检测高速路面裂纹产品到底有多“智能”?沈浩说,这是一个集激光线扫动态拍摄技术、深度网络缺陷识别技术、多传感器数据可视化融合技术于一体的检测系统。工作人员只需要在养护车的尾部装载一台高清摄像头,全程拍摄路面图像,然后回来接上电脑,系统就会自动生成报告,提醒工作人员,在什么地点有什么样的裂纹。“我做过一组测试,100公里单个车道只需要半个小时就可以完成数据分析,高效便捷。”沈浩说。
高效便捷的背后,是一整套人工智能算法在支撑。人工智能算法能够深度学习不同类型的路面损害,在识别路面损坏方面,做得比人类还好,缺陷检出率为90%-9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项新技术,是沈浩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完成的。沈浩介绍,实现人工智能检测高速路面裂纹,需要处理大量压缩的图片,并且不断优化算法。“2017年底前,我是在大学里做科研的,在研发这个技术的过程中,我感觉其市场前景广阔,于是在2017年底毅然辞职创业。”
“回家乡扬州创业是一个很明智的决定。”沈浩说,近年来扬州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于创业人才的扶持力度也很大,是一片创新创业的沃土。“从哈工大机器人(扬州)科创中心对科创项目的重视就可以窥见一二。”沈浩介绍,他辞职时,没有任何投资与资助,在和哈工大机器人(扬州)科创中心对接过程中,中心请了学术专家、行业专家对项目进行了两轮评估,认定这是一个既有前瞻性又有市场前景的项目,便决定承担项目前期的费用,这对项目来说是很大的支持。对此,哈工大机器人(扬州)科创中心常务副主任寇江伟表示,他们会以市场为导向,选择优质项目进行落地孵化,为项目方提供资金支持、储备团队人才。
目前,沈浩正带领团队做进入市场前的产品优化。沈浩介绍:“我们计划年前推出产品,到时候人工智能将让高速路面裂纹检测更高效。”
(来源:扬州发布 编辑/方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