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这么大,到底去哪看?想找到打开一座城市的正确方法,来这里补课!

2019年12月12日 15:04:29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曾是很多人的心声。可是,去哪里看,该看些什么,又是令人困惑的问题。12月12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建国以《城市特色风貌的形成与营造》为题,在江苏大剧院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演讲,为到场的嘉宾和观众,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城市的窗口。

  城市设计面临很多令人忧虑的问题

  王建国给城市风貌特色的定义是:在人的感知层面上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形态表征。“主要指一座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由历史积淀、自然条件、空间形态、文化活动和社区生活所共同构成的特征,风貌特色鲜明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优秀城市共有的一种品质。”

  你的脑海中,是不是已经浮现出一些风貌特色显著的城市图景了呢?中轴统领、布局规整、青灰色的四合院民居烘托金黄色皇家建筑群,这是北京;襟江抱湖、虎踞龙盘、山水成林、依托秦淮河水系兴建,这是南京...

  在每个人的心目中,无论中外,都有一些极富特色的城市令人流连忘返、印象深刻,然而,在取得经济腾飞等一系列成绩的同时,全球的城市设计也出现了令人忧虑的问题:城市风貌雷同、开发强度失控、建筑形态紊乱、城市越来越不宜居、“快餐”建筑和“山寨”建筑盛行、原创缺位......王建国说,这些城市规划中所出现的问题,发人深省,“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是谁也不愿意面对的现实。

  城市美不美,不能与普通人的生活割裂

  王建国介绍,城市风貌特色应该具有3个特点:一是稀缺性,指的是量少而美;二是区别性,指的是在同类中最具特色;三是唯一性。更具体一点来说,自然方面的山水、气候、物产;人文方面的历史规划、方言、习俗;技术方面的传统工艺、匠人技艺等,都是城市风貌特色的元素。“就比如:上海黄浦江边的西方建筑群,江南水乡的一河一街......”


王建国作品:第十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博览园主展馆

  王建国强调,城市美不美,绝不能和人的生活相割裂,市井生活及其场所载体的丰富多样是维系地方传统鲜活的必要条件。“城市的包容度应该很大,很多的场所可能并不具备美学价值,但是对于老百姓的生活非常有意义,一草一木可能都是有故事的。市井生活是会有机会升华成地域文化、习俗和传统的。”


王建国作品:牛首山景区游客中心

  他认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一直在往前发展,城市不断变新、变大,但是,一定不能舍弃传承,而且应该让老百姓有“菜单化的选择”。


王建国作品:东晋历史文化暨江宁博物馆

  如何打造更具活力的现代城市?

  在讲座中,王建国也以南京这座在场听众都十分熟悉的城市为例,讲解了现代城市应该如何设计,以传承和发扬自己的风貌特色。

  南京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人文和自然交相辉映的国际著名都城和文化古城。古都南京,四重城廓、规制完整,价值独特,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特色的帝都形态。民国时的南京,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及其相关的建筑和环境所构成的特色街区、地段,给中国近代城市和建筑历史留下了宝贵财富。

  今天,山、水、城、林仍然是南京这座“人文绿都”的风貌特色,紫金山、清凉山、五台山等山体构筑了老城的地形地貌基底;玄武湖、秦淮河环抱老城,不同尺度的水体赋予城市灵气和景观的多样变化;明城墙作为南京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历代宫城格局共同形成南京老城格局;林荫道既是重要的生态资源,也彰显了丰富的人文历史,并演化为老城范围内的重要空间轴线廊道。

  而近年来,这座城市的设计者们又通过更加科学的方法,作出了“一条环城墙景观、两条天际线景观、三个高视点景观、四条视廊景观、多条道路景观”的设计规划,让南京在基于风貌保护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活力。

  精彩预告

  为进一步推动建筑文化普及,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城乡建设,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国建筑学会共同主办了“江苏·建筑文化讲堂”。该讲堂汇聚院士、设计大师、知名学者的思想力量,整合业界、学界、文化界、媒体等多方资源,围绕建筑与城市、建筑与空间、建筑与风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等主题,面向行业和社会大众开展系列专题讲座,推动建筑文化普及。

  下一讲将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华南理工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何镜堂,带来精彩演讲。届时,我苏网也将会带来同步直播和报道,敬请期待!

  (来源:我苏网 记者/童婷婷 实习生/滕方菲)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