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作者:江苏省人民医院ICU科专家 李金海
地点: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
时间:3月5日
3月5日,江苏省人民医院ICU科专家李金海到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34天了,这34天里,他做的是目前方舱医院最危险的工作之一:采集咽拭子,并且培训采集咽拭子队员。
截至今天,他和 13个队友共采集咽拭子1204例。同时这34天,他坚持每天写前线日记,从未间断。记者从他34篇前线日记中,摘取了部分内容,还原一个医生在前方工作期间紧张、真实的片段。
2月6日 在武汉这个寒冷的夜晚,不抱就是最温暖的“爱”。
第一批的兄弟姐妹说冷,夜里冻得睡不着,需要一个热水袋。我找到一个电热毯,7个暖宝宝,和领队商量了一下,立马联系司机,奔往同济医院蔡甸院区。
一路上,飘着细雨,车窗外,马路上依然灯火通明,犹如一条条火龙,但是除了偶尔疾驰而过的救援车辆,几乎没有私家车通过,矗立的路灯显得格外寂寞。马路两边,千家万户仍旧灯火通明,但是小区广场上、林立的店铺前,空无一人。敬畏自然,敬畏生命,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记住的规则。
半个小时后,到了战友们的宾馆,远远地看见了队友们熟悉的身影,听见熟悉的声音。但是,我只能把东西放在宾馆门口,和战友们保持1.5米安全距离,做出一个拥抱的姿势。我们都彼此安好,保持爱的距离,在武汉这个寒冷的夜晚,不抱就是最温暖的“爱”。
2月7日 第一次吃安眠药
今天听说有武汉的医生因为感染走了,向他们致敬,也再次提醒自己,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保护别人……我知道,抗病毒最好的武器是自己的免疫力,而好的睡眠是保证身体健康的条件之一。
此刻,我拼命想睡着,但越想睡着,越睡不着,手心、脚心出汗......这么僵持了一个小时,还是决定吃片安定,平生第一次吃安眠药。
2月8日 南京梅花开了
今天开始正式进入战斗状态,得知今晚要上大夜班,上下班要10-12个小时,这么长的时间,怕上厕所。
早饭后,在自己房间里练习脱穿防护服,戴N95口罩,一遍一遍又一遍,做好每一个细节,哪个动作不熟练就重新做。晚饭后,在自己房间里来回跑步,坚持跑半个小时。
期间,一个久未联系的朋友得知我在武汉支援,向我问好,同时传来了一张南京梅花开了的照片。
我回道:今年南京梅花注定要孤单了,朋友说:寂寞开无主。我说:无意苦争春。我一直没在朋友圈发状态,一是不想父母担心,二是,只想做好我自己该做的事情。朋友用了辛弃疾的词《青玉案 元夕》里最后一句话送我: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迷迷糊糊过了几个小时,凌晨一点闹钟响,去上班了。
2月15日 最危险的工作 我自己采集咽拭子287例
在方舱医院,最危险的工作,就是采集咽拭子例行核酸检查。采集咽拭子,需要患者发出“啊”的声音配合。如果这个人肺内还有感染, 还有病毒,啊一声,可能会有很多病毒出来,而目前我们这里并没有正压头套,因此采集咽拭子是目前方舱内最危险的工作,没有之一。
我决定,我来做这个工作,我来做这个队中最硬的核 。
我是重症医师出身,采集过咽拭子,知道怎样防护。我知道,采集工作随时可能有被感染的风险,但是这个工作必须得有人做,而且要做到位、做过关。因为一旦采集咽拭子,采集的不合格,患者就会出现假阴性,而假如让这名患者出院,他其实还是一个传染源,不利于疫情控制。
目前,我已经带领团队采集咽拭子1204例,其中我自己采集了287例。
2月20日 那一刻,我们叫国家队
今天上午是我们方舱医院采咽拭子,行核酸检查的日子。一大早,我们的采样员姜堰中医院护师宋美云就开始准备各种标签,核对表格,准备咽拭子和试管。一切准备完毕,她进舱了。咽拭子检查,采集是第一步,准确与否,事关重大。虽然今天不是我进舱上班的日子,我还是决定进舱。
进舱后,宋美云在采样,看见我来了,让我示范一下, 我给她示范着采了两个患者,请她按着我的方法去做。然后我去查视舱里几个重症患者,等我查视回来,看见宋美云坐在椅子上,靠着椅背,护目镜里都是雾水,脸色蜡白,询问后得知她头痛,恶心,想吐。我知道这是因为她戴着眼镜,眼镜外又戴着护目镜,很可能是护目镜太紧了,压到了眼镜腿,眼镜腿压着了两边的太阳穴,导致了她头痛欲裂、无力坚持……..为了她的健康,我让同事扶着她提前下班。
但是采样才采了一半,采样计划是昨晚就订好了的,也都已经通知到各位病员,这个计划不能变,否则,耽误了方舱工作计划。采样员出现意外, 这时我的战友,贾艳护士长,姚翠护士长,孙树欣护师都闻讯赶来。大家没有多余的话语,只是一个眼神,贾艳护士长开始核对患者名单,姚翠护士长开始维持秩序,孙树欣协助我打开试管,我开始采样,很快采样工作就结束了。
结束后,才发现,我们技术熟练,配合默契,采一个样本15-20秒就完成了。我们谁也没有多说,大家相互给了一个微笑的眼神,并指着防护服上国家队的标志。是的,此刻,我们意识到我们是国家队。我们有担当,我们有技术,我们对得起“国家紧急救援队”的称号。
3月2日 113人出院,今天的矿泉水是甜的
按理说,可以出院的患者都是专家组审核过的,我用不着再审核,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总觉得床边审核是必须的。因此,我早点儿进舱,把出院的患者在床边再审核一遍,患者是否出院的四个条件:1、最近3天以上不发热,2、临床咳嗽,喘等症状明显好转,3、影像学结果,主要是CT较前好转,4、患者是否知晓两次核酸结果阴性。审核每一个患者,都要问问这四个问题,然后再看一下片子。
今天进舱之前,我就知道今天出院有113人,因此早早进舱。审核100多个病人,一直站着,符合标准了,打钩,表示可以出院,不符合标准,打叉,不能出院。审核到九十几位患者的时候,我已经讲不出话来了,三个多小时下来,不能喝水,嘴巴干得冒火。跟我审核的护士长,看见这种情况,干脆不让我讲了,她来问患者上述四个问题,我来听和看片子,如果一切可以,我给患者一个OK的手势,关键的时候讲一两句话,患者看见我OK的手势,他觉得自己可以回社区了,欢呼雀跃。虽然口不能言,但我从心里和他一起笑出了声~
审核完了,12:10我可以出舱了,出了舱,我一口气喝了一瓶500cc的矿泉水。平时在家觉得矿泉水 一点儿味道都没有,就是白水,但是这个时候我觉得这个水是甜的。
(来源:江苏广电南京中心站/杨威 编辑/吴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