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出游,南京的这些乡村田园,你pick哪一个?

2020年05月01日 08:15:09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漆桥老街上,青石板路承载千年积淀;

  垄上茶园里,绿叶新芽见证四季变迁;

  李巷旧居前,红色记忆唤起峥嵘岁月。

  古老的村落浸染着时光的印迹,寄托着诗和远方。

  近日,南京江宁区湖熟街道和平社区钱家渡村和东山街道佘村社区王家村获评第二批“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至此,南京市已成功创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6个,并有13个村庄入选第一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单。

  阳春四月,李白桃红。趁着五一小长假,让我们告别城市喧嚣,走进传统村落,品味特色田园,出发!

  古宅老街,寻忆乡愁

  南京高淳区漆桥街道漆桥村

  “两溪夹一街,巷道连水埠。临水有人家,桥头立商铺。”

  在500米长的漆桥老街两侧,静静伫立的明清老建筑,承载着世世代代漆桥人的乡愁记忆。

  老街老矣,光滑的青石步道、老式的长条门板、古朴的屋檐门楣,处处凝聚着历史。老街不老,打铁的铿锵、磨豆腐的咿呀、劈毛竹的清脆,处处充满了活力。

  南京江宁区东山街道佘村

  落花格窗装点的明清古建筑群、水墨画般挥洒的阡陌风光、淳朴欢庆的佘村锣鼓……

  在紫金山麓东南,藏着一个秀美的古村落,它就是被誉为“金陵古风第一村”的佘村。村里的古祠、古铁、古宅、古花、古井、古树、古窑,每一个都有数百年历史。

  顺治初年,巨商潘恒才耗时17年建成潘氏住宅、潘氏宗祠,占地5000平方米,分3个宅院,三进穿堂式的高墙深院里,藏着最具价值的建筑文化遗产。时光流转,庭院里屋主当年栽下的牡丹,静静地绽放了300余年。有温情的古村落,流淌着故事,留住了乡愁。

  茶香氤氲,杯盏浮生

  南京高淳区东坝街道青山村垄上

  春天的游子山下,千亩茶园如同一块巨大的翡翠铺陈在蓝天之下,青山村垄上自然村便身处这片静谧的“世外桃源”。

  依托青山茶场,垄上村几乎家家有茶园,并建成了以“茶香慢村”为主题的垄上茶文化村落。

  乘着春光,带上家人来乡村小住,推窗可见茶山翠竹,闻茶香品人生,清静自在。

  南京江宁区江宁街道黄龙岘

  四月的黄龙岘,泥土的芬芳里散发着怡人茶香。

  好山好水滋养好茶。黄龙岘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茶叶种植,茶道、茶艺、茶俗、茶叶研发、生产融为一体,成为远近知名的茶文化旅游村。顺着村里的石板路拾阶而上,可以在茶园采茶、绿道骑车、牧场赛马、重走千年古官道、在竹林氧吧SPA……体验自然、人文、古迹深度交融的乐趣。

  红色传承,生生不息

  南京溧水区白马镇李巷

  被誉为苏南“小延安”的溧水区白马镇李巷,是新四军在苏南建立最早、最重要的抗日游击战争根据地。硝烟散去,这里仍保留着众多红色遗址,一间间青砖黑瓦的老屋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李巷着力打造红色教育基地,逐渐成为南京及周边地区开展党性学习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假期带上孩子来李巷,在欣赏传统村落自然风景的同时,还可以重温革命故事,让红色记忆代代相传。

  南京高淳区桠溪街道西舍

  作为曾经的“抗日红色堡垒”,如今,西舍村不仅成了红色旅游基地,也成了当地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近年来,西舍村依托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每年开展各类青少年红色主题教育活动,接待全国各地的学者参观学习。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尹浼又 南京市建委 图片:张林芳 编辑/玉洁)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