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随着中央电视台一条《湖北首例新冠终末期移植患者康复顺利》的新闻报道在网上热播,许多人才知道,江苏还有一支特殊的支援团队仍然在湖北武汉坚守。当4月26号,国家专家督导组20名专家撤离后,由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任组长的国务院联防联控医疗救治肺移植专家组成为唯一还在武汉当地奋战的支援团队。
陈静瑜 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
“我4月18日奔赴武汉开展肺移植,目前己完成了二例COVID-19晚期肺纤维化病人的双肺移植。”
△这是4月25日,在武汉两例新冠肺炎转阴患者肺部植手术成功后,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教授在微博上发出的一张团队的合影。
就在国家专家督导组撤离的当天,武汉宣布所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但仍有极少数核酸已转阴的患者,处于继续救治中,他们普遍都是高龄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治疗难度较大。此前,小苏曾多次连线留守武汉的最后10名江苏专家,重症医学专家潘纯、左祥荣在采访中曾经表示,部分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在转阴后,病情依然较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病程长、肺部纤维化严重,ECMO难以脱机,对于这些患者来说,肺移植也许能创造奇迹,带他们走出医院、回归家庭。
而江苏在这方面已经有比较成功的示例:
2月29日
陈静瑜所在团队在江苏无锡为一位59岁的男性新冠肺炎晚期肺纤维化肺出血病人,成功实施全球首例急诊双肺移植手术;
3月10日
又为一位73岁的新冠肺炎病人成功进行双肺移植手术。目前,患者双肺氧合功能良好,正在康复中。
江苏的成功探索,引起了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4月18日,六名由江苏专家组成的团队赶赴武汉,与浙大一附院、二附院专家团队汇合,为重症患者点亮最后的希望。
在专家团队多次评估下,第一例患者等来了重生的机会。
——65岁的崔志强于1月23号出现发热症状,2月7号确诊新冠肺炎,2月17号病情急速恶化,给予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支持后,血氧饱和度仍然不能维持。次日紧急接受ECMO人工肺治疗,在医院救治的60多天中,他因新冠肺炎已导致不可逆的肺纤维化,呼吸衰竭,始终无法脱离呼吸机和ECMO人工肺辅助。长时间使用ECMO人工肺,可能面临多脏器感染的危险,而他其他脏器功能完好,核酸检测多次呈阴性,这让肺移植成为可能。
“新冠肺炎还没有治愈的话,是没有做肺移植的适应症的。即便换了新肺也马上会发生感染,所以一定是在患者体内的新冠病毒都已经清除了之后才能做。”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作出这样的解释。
4月20日,云南一例脑死亡患者爱心捐赠的肺源与崔志强配型成功。爱心肺源通过南航“器官转运绿色通道”空运到武汉天河机场后,在武汉交警的快捷护送下仅用40分钟就抵达了武汉人民医院东院。
陈静瑜任组长的肺移植国家专家组团队和武大人民医院胸外科黄杰教授团队、心外科王志维教授团队、麻醉科夏中元教授团队等多学科专家历经6个半小时,顺利完成双肺移植手术。“手术最大的挑战就是开胸后发现,因长期使用ECMO人工肺辅助,病人渗出比较多。因此,插管以后我们用另外一台ECMO来代替体外循环保护患者的心脏。”陈静瑜表示,正是这一台ECMO使得手术得以按照计划进行下去。
4月22日20时,在接受双肺移植手术44小时后,医护团队帮助崔志强撤下了辅助他呼吸62天的ECMO。在医护团队的精心照顾下,他接连闯过移植后抗排异等多重险关。“目前这个病人完全清醒,他的意识很清楚,而且他很有信心来配合我们医护人员来做。病人现在的氧合指数已经达到400以上,就是一个正常人的肺的功能了。”陈静瑜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医院成立康复专家组,为长期卧床的崔志强制定了包括感觉刺激、关节活动、训练等一系列康复计划,帮助他恢复肌肉力量。目前崔志强的肌力已从零级恢复到三级,并拔除部分辅助治疗管道。
4月24日,国家专家组又在武汉成功完成了第二例新冠肺炎患者双肺移植,这名患者呼吸机、ECMO术前维持72天,是全球抢救性肺移植ECMO时间最长的。目前受者也已经完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移植肺功能良好。“尽管困难重重,移植的难度难以想象,但专家组有信心尽力救治,为世界提供中国经验,永不放弃每个病人。”这是江苏团队的共同心声。
“每一例肺移植,都是跟死亡赛跑。”陈静瑜曾这样形容他的工作,这一次,他所在的江苏团队带着两位患者跑赢了死神。
5月8日,陈静瑜和他的团队即将离开武汉,但是在全国抗疫一线,仍然有江苏专家奋战的身影: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邱海波、杨毅教授,作为国家专家组成员目前还在黑龙江牡丹江市指导当地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其中邱海波教授转战湖北黑龙江“前线”已逾百日。
“疫情不退,我们不归!”在全国对抗新冠病毒的一线,江苏专家誓言铮铮,用坚守诠释出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来源: 评新而论 撰稿/朱晓莹 编辑/沈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