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日夜生活的这座城市,因为熟悉而有了安全感,但当灾难降临时,我们该去哪里避难?12日是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识灾避灾、全民动员,防灾减灾、从我做起。
自2010年首个应急避难场所在南京国防园投入使用以来,南京市建委按照统筹规划、平灾结合、综合利用、分期实施的原则,持续推进防灾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提高城市安全等级和城市韧性度。目前,全市已建成51处固定以上级别的应急避难场所,可为65万人提供中长期避难,加上紧急避难场所可提供约600万人紧急避难。
什么是应急避难场所?
应急避难场所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项灾民安置措施,是现代化大城市用于民众躲避火灾、爆炸、洪水、地震、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安全避难场所。
应急避难场所里有哪些配套设施?
应急避难场所主要配置有水、电、照明、广播、通讯等应急保障基础设施、相关设备和必要物资等,为避难人员提供住宿、物资和医疗救助等。其中中心级避难场所更配置了城市级救灾指挥、应急物资储备分发、专业救灾队驻扎等功能。
举例来说,南湖体育场人防工程改造固定应急避难场所位于建邺区文体路,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3800平方米,可提供2090人中期避难宿住。五个宿住单元相应配备了应急管理、应急医疗和应急物资功能,按照人数配备了应急供水点、应急厕所、应急淋浴、应急垃圾收集点。
位于浦口的汤泉街道高华地块固定避难场所地处老山沿线,距中心城区26公里,由社区公共停车场改造而成,占地面积约9800平方米,可容纳应急避难人数约1000人。避难所内设有应急指挥管理用房、应急供水供电、应急监控、应急通信等设施。设置了应急厕所、应急淋浴间、可移动垃圾及废弃物分类储运设施,确保卫生防疫安全。
创建全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未来南京还将建设50多处避难场所,形成覆盖全市域的防灾应急避难场所网,并逐步建立全市防灾应急避难场所电子地图,通过互联网技术加持,带领老百姓找到安全港湾。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姜奇卉 编辑/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