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风雨兼程七十载 系统治淮展新颜

2020年08月04日 13:45:04 | 来源:淮安新闻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淮安,因淮河得名,取“淮水安澜、淮水永安”之意。

  汤汤淮水,曾经让淮安儿女爱恨交织。在它畅达大海时,“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是沿淮美好生活的生动写照。但受黄河夺淮等因素影响,淮河变得桀骜不驯、泛滥成灾,又给两岸带来数不尽的水患之苦,被称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

  1950年10月14日,在新中国百废待举、百业待兴的情况下,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拉开了大规模治淮的序幕。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70年来,淮安广大干部群众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开展了大规模的、持续不断的、艰苦卓绝的治淮水利建设,使得奔流不息的淮河造福人民,谱写了一曲盛世治水的精彩华章。

程钢 摄

  治淮不辍保安澜

  7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淮河治理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多次掀起治淮热潮。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淮安开展了大规模的治淮水利建设,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保证了治淮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江苏从“导沂整沭”开始,轰轰烈烈地拉开了治淮的序幕。淮阴地委及专署部署动员民工55万人次,一个冬春完成了导沂整沭工程,使历史上漫流的沂、沭、泗洪水归槽,不再肆虐。一条能泄洪的淮河入海通道——苏北灌溉总渠也在这一时期开始修建。1951年冬至1952年春,淮阴、盐城、扬州三地区民工,用手挖、肩挑、车推等原始方法,奋战了83个晴天。

  此后几年,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分淮入沂、京杭大运河淮阴段整治、江水北调等工程纷纷开工,并多次续建整治,跨越数十载光阴。

苏北灌溉总渠开挖

  1991年,江淮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灾后,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灾后反思,反思后大干”,掀起了全省第三次治水高潮。淮安治淮事业也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先后参与实施了怀洪新河工程、淮河入海水道工程等。

  2003年,淮河流域发生了195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刚刚建成的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当年即发挥效益。汛后,国务院决定将淮河治理作为水利建设的重点,加大投入力度。淮安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加大力度,进一步开展治淮建设,实施了入江水道整治等9项工程,里下河、白宝湖等洼地治理,以及淮干三滩居民迁建、洪泽湖周边蓄滞洪区安全建设等工程。

  纵观70年治淮历程,淮安高度重视,坚持不辍,基本形成了标准较高的流域防灾减灾工程体系。

  水利工程载史册

  70年来,淮安人民为保淮水安澜,兴建了一大批地方重点工程设施,经受住了防御流域重大洪涝灾害的考验。

  1952年10月动工兴建的三河闸工程位于洪泽区境内,洪泽湖大堤原礼坝旁三河入口处,是淮河下游入江水道的控制口门。三河闸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大型水闸,原设计流量为8000立方米每秒,加固后设计行洪能力提高到12000立方米每秒,发挥着洪泽湖拦洪蓄水和有控制地宣泄洪水作用,号称“淮水入江第一关”。

  洪泽湖大堤位于洪泽湖东岸,北起淮阴区马头镇,南至盱眙张庄高地,沿线建有三河闸、高良涧进水闸等大中型水工建筑物。保护着3000多万亩耕地和2000多万人口安全的洪泽湖大堤,经过多次较大规模的加固,防洪标准近期已提高到100年一遇,远期将达到300年一遇。

  二河闸建成于1958年6月,位于洪泽区高良涧东北约7千米处,是分淮入沂及淮河入海水道的总口门,又是淮水北调的渠首工程,兼有引沂济淮的任务,具有防洪、排涝、灌溉、调水等综合效益。

程钢 摄

  淮阴水利枢纽工程又名杨庄水利枢纽,为淮河下游具有综合效益的重要水利枢纽工程。工程位于中运河和里运河衔接处的西杨庄,废黄河、盐河和淮沭河交汇于此。20世纪50年代以来,结合治淮,以杨庄为中心,先后兴建杨庄闸、二河闸、淮阴老船闸、淮阴船闸、盐河船闸和淮沭船闸等控制性工程,具有分泄淮河干流洪水、沟通京杭运河与淮北诸河航运、灌溉调水等综合功能。

  近年来,伴随“治淮老三项”等重大工程的实施完成,淮安市境内流域防洪标准、区域排涝能力显著提升。经过70年不懈努力,淮水安澜的梦想初步实现。

  奏响惠民“幸福曲”

  重在为民,兴利除害,是治理淮河的最终落脚点。

  70年来,淮安水利人牢记初心使命,把治淮水利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梯级河网化、中低产田改造、小流域综合治理、田间配套、灌区建设等。全市建成万亩以上灌区24个,其中30万亩以上灌区8个。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500万亩以上,有中小型水库115座、大中型抽水站8座、各类提水泵站3000余座。新开和疏浚52条骨干排涝河道、4万余条大中小沟。与上世纪50年代相比,淮安粮食亩产提高了10倍,总产量稳居全省前列。淮安,这个曾水患频发的“洪水走廊”变成了“大粮仓”。

王昊 摄

  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淮安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河道疏浚等工程,提高了农民群众健康水平,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淮水安澜,淮安可以腾出手来集中精力抓发展。近年来,淮安电子信息、食品、特钢与装备制造、盐化新材料等产业迅速发展,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19年,淮安实现人均GDP约合1.14万美元,小康综合实现度将近94%。

  忆往昔,淮安治淮成就辉煌;看未来,美好愿景催人奋进。淮安人民将积极践行新时代治水方略,大力实施新时代大保护大治理大提升治水兴水行动,让淮河永久安澜,谱写新时代水利现代化建设更加壮丽的篇章。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