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记者/杨艺 李爱)2020年8月,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挂牌一周年,从呱呱落地、被寄予厚望到茁壮成长、不负众望,江苏自贸区在她的一周岁生日之际,交出了一张亮眼的“周年成绩单”:探索实施全国全省首创改革举措60余项,形成115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项在全国面上推广,4项在国家相关部委完成备案,第一批20项改革试点经验和20项创新实践案例在省内复制推广。
8月18日上午,由15家中央和省主要媒体组成的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挂牌一周年媒体采访团开启自贸区联合采访,首站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
南京片区39.55平方公里,位于南京江北新区,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示范区和对外开放合作平台为战略目标。
南京市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自贸区综合协调局局长张乐介绍,一年来,片区新增注册企业1.3万余家,注册资本828亿元;引进外资企业66家,实际利用外资7.9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国际贸易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外贸进出口额增长18%,服务进出口额增长40%。
疫情之下,南京片区顶住压力,逆势薄发不是偶然,更源于这一年来的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和向着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开放高地、人才高地挺进的坚定步伐。
人才高地:“为有源头活水来” 搭建流动的人才地图
在江北新区的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一张技术图谱、一张产融地图,不仅能够定向检索某一技术的发展脉络、未来趋势及难点突破,还能够精准定位某一领域的科研人员,对其技术研究成果进行甄别,精准匹配人才、资金、技术与产业的对接。这是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与上海科甄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科创江苏“科甄-中研在线”----全球技术经纪与产业投资云平台所汇聚的重要功能。
今年6月,全球技术经纪与产业投资云平台,正式落户于南京江北新区,吸引了众多高端人才将科技成果转换项目落地于此,这其中就包括曾担任德国贝尔医药全球研发总监的杨仑博士,通过这一云平台,杨仑的医药大数据在创造First-in-class药物中的应用项目得以和国内的医药厂商建立起合作关系,同时他也在这里创立了南京沿溯大数据有限公司。
“有了这个平台,科学家有了经纪人,经纪人有了科学家及其研究成果的地图,人才与资金、技术、产业更好地对接起来。”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科甄中研首席运营官王苏标说。现如今,“科甄-中研在线”正在帮助越来越多的国外精尖科技人才在国内孵化其科创成果。“随着越来越多全球人才科研项目汇聚,未来南京自贸区或将成为海外人才离岸创业中心。”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院长束兰根如是说。
高校云集、人才积聚是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所具有的突出优势,这也是吸引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将全球技术经纪与产业投资云平台落地南京的主要原因。王苏标认为,在技术贸易方兴未艾之际,南京所具有的人才优势,或将促使这一不以固定口岸、机场等要素为必要条件的新贸易业态落地于南京。
“人才引进不拘一格,只有汇聚了人才的地方才能如有活水,自贸区才能‘安上引擎’。”张乐和记者强调了人才对自贸区的作用。
一年来,南京片区也用实际行动努力构建人才高地:深化人才管理改革,设立片区人才举荐委员会,以经济社会贡献评价“非共识”人才。建成国内首个留学生创业园,设立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双创基地,出台外国人来华工作五项便利举措,搭建覆盖各类人才的“金字塔”服务体系,1800余名各类高层次人才在片区集聚……
产业高地:为科研企业提“保姆式”服务 让创新无后顾之忧
人才有了,聚力什么样的产业才能把握未来,赢得发展主动权?南京片区早有答案:高端产业!早在2017年5月,江北新区就提出建设“两城一中心”的发展目标,即“芯片之城”、“基因之城”、“新金融中心”。目前片区内,全链条、重创新的产业“生态圈”初具规模。
走进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基因测序中心洁净的实验室中,上千套高精密仪器整齐摆放。这里是亚洲最大规模的基因测序平台,拥有四十台二代和三代的基因测序仪,年测序能力达到40万到50万人次。
从基因样本收集、样本处理、检测,传输到数据中心,存储超算、后期交付,作为江北新区管委会设立的全资国有公共服务平台,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研发设备平台等系列问题,降低研发成本,节约人力成本,同时,国有公共平台又保证了数据的安全。
以平台内企业小分子新药创制平台公司药捷安康为例,五年不到的时间,其开发的样品在美国和国内进行临床的双申报,目前正与韩国LG集团进行转化合作,创造了国内小分子创新药物单品转化合作规模最大的案例。7月22日,药捷安康宣布完成C轮融资。
像药捷安康这样公司不在少数,目前全国排名前20的基因检测公司1/3在区域落户。疫情期间,不少高校实验室无法开放,导致创新药研发公司和临床诊断项目样本无法得到完善的保存和及时处理。在此情况下,国资背景的江北新区生物医药服务平台却订单满满,“外省也不少,湖北一家生物医药公司的样本在当地无法得到检测,他们把样本快递过来,我们当即进行检测。”
“上半年,我们服务企业的批次数量提升了60%。今年,我们服务了500多家国内企业,为企业减少固定资产投入,节约试剂成本,预计帮助他们降低30%-40%的研发成本。”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产业教授总经理朱旨昂介绍。据悉,今年上半年,南京片区内生物医药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5%。
引领前沿的“基因之城”、产融结合的“新金融中心”、自主可控的“芯片之城”……南京片区始终抢占自主创新最前沿,勇攀全球产业最高端,目前,华为鲲鹏产业生态园、龙芯自主创新产业园等重点产业创新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园区内落户基金及基金管理机构400多家,认缴规模近5000亿元;500亿规模的国家先进制造产业大基金成功落户。上半年芯片支撑和基因支撑的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达到了64%和25%。
制度创新高地:证照分离、集中监管 贸易更便利营商环境很“一流”
“制度创新是自贸区的核心任务,是国家赋予自贸试验区的重大的使命,这种创新不是出台一系列的简单的政策,也不是说签约落地几个项目,而是要真正形成一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张乐说,围绕着这个核心任务,一年中,南京片区在各个领域摸索出了221条制度创新的案例,其中有63条是全省全国首创的,7项改革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
以入选国务院服贸“最佳实践案例”的“生物医药集中监管与公共服务平台”为例,金陵海关驻江北办事处副主任康政介绍,借助该平台,生物制品通关效率大大提升,对单克隆抗体、蛋白质药物等生物制品进口环节审批由原来的20—30个工作日缩减为1—3个工作日,大大降低了过长的通关周期可能造成的生物制品活性受损情况的发生。此外,平台也有效促进了生物医药产业集聚。目前,平台所在的南京生物医药谷已吸引美国帝基生物、诺禾致源、安诺优达等业界一流企业入驻。
康政透露,下一步,金陵海关计划推出货物动态溯源,以二维码记录每一货物的生产信息、运输流通及进出口环节,并与国外知识产权溯源进行对接,以信息化手段保障货物品质可追溯。这一举措将会率先于江北新区落地。
“证照分离”全覆盖改革试点、“信用承诺制”改革、提出打造全国首个区域评估集成改革示范区、启用全国自贸试验区首个原创知识产权认证平台、建成全国首个数字资产登记结算平台,获批全省区域股权市场首批数字化试点……南京片区正以高质量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吸引海内外优质企业。
而在对外开放方面,南京片区也在想方设法应对短板,据悉,目前南京市正在“全域自贸”的倡导下,形成自贸区与周边综保区联动发展格局,以享受保税仓储、保税研发、融资租赁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同时,加强筹备综合保税区建设,以满足南京江北新区“两城一中心”的发展需求,力争年内获批。
人才、资源、产业、服务的正向循环,南京片区正把自贸区的“含金量”转变为发展的高质量,为即将开启的三年自贸区改革建设周期的第二年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全面提速的“快进键”做好一切准备……
(版权归江苏广电我苏网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