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通讯员/糜梦逸 记者/朱彤 东城)“我国2.76亿在校生,1738万在编老师,至今为止退休教师1400多万;教育投入约占GDP的4.12%,约为3.89万亿人民币。均为世界第一。”
在2020年小学高品质发展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分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薛二勇发表了题为《未来教育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趋势》的演讲,开宗明义地用一组数据揭示出当下新形势:中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已进入世界中上行列。
发展水平在数量,更在质量,中国基础教育质量同样让人欣喜。“数字会说话。”薛二勇列出三个年份, 2009年和2012年上海代表中国参加PISA测试,得了世界第一;2018年,北京、上海、江苏、浙江代表中国参加,同样也是世界第一。
据了解,2000年开始,三年一次的PISA测试,是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简称,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起的国际性教育评估项目,通过测验与问卷调查来对某一国家(地区)的教育进行客观评价,已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教育质量监测项目之一。
新形势也带来新挑战。虽然PISA测试整体第一,某些单项指标却不尽如人意。比如问题解决能力指标在后三十名,自信心指标也名次较低,反映了中国学生创新能力欠缺。“往往有自信的人就敢创新,没自信的人不敢尝试新东西。所以在学校里,‘别人都会了,你不会’这样的话要少说。”薛二勇强调,不仅文化要自信,教育也要自信。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已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但薛二勇表示,常常“轰轰烈烈提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根结在于教育评价制度。谈到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他充满期待:“未来会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考试的顽瘴痼疾。大家有机会可以读一读,亮点非常多。”
未来教育的趋势如何?在薛二勇看来,在义务教育领域,没有别的选择,一定要办成高水平但又“互不相同”,优质均衡又有特色的学校。
对“义务教育会不会延长”的热点问题,薛二勇回应说:“义务教育将会延长,但是不会往高中延长,而是往学前教育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