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作为大运河的生长“原点” ,也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示范重点,近年来,江苏以“大运河”为主题,创作了多部文艺精品:从歌剧《运之河》到百人合唱交响《大运河》 ,从135米长卷描摹上下2500年的《中国大运河艺术史诗》长卷到历史文化大散文《大运河传》 。从国内演出到轰动国外… …千载运河,奔流不息的不止是运河水,更有以大运河为灵感的文艺作品。一系列大运河题材的文艺精品创作,成为大运河“江苏名片”的一抹亮色。
一部歌剧
《运之河》:最中国的故事 最世界的表达
2014年,江苏创排歌剧《运之河》,江苏歌剧创作中断15年之后再次发力。
《运之河》时长两个半小时,共分为五个篇章,以隋炀帝开掘京杭大运河为经,以隋唐五代更迭为纬,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主线,客观还原了隋炀帝开掘大运河的历史功过。全剧形象阐述了大运河不仅是一条沟通五大水系、贯通南北的“运输之河”,还是一条承载家国荣辱兴衰的“命运之河”。
该剧集聚了全国一流的歌剧主创人才,由著名作曲家唐建平、著名剧作家冯柏铭与冯必烈、著名导演邢时苗联手打造,著名歌唱家戴玉强、殷秀梅加盟,是一部体现江苏独特魅力的运河文化精品。
“一开始只是想要用江苏元素创造一个作品,具体题材和表现形式都没确定。后来到江苏采风,去了苏州、扬州、镇江、徐州等很多地方,逛园林、看运河、听苏州评弹,拿出了一些方案,但都感觉不是太满意。后来偶尔得知大运河正在申遗,就决定做这个题材。因为大运河不仅仅凝聚了江苏元素,其背后更有一段厚重的历史思考。”唐建平说。
这部歌剧不负众望,不仅在国内演出,场场爆满,囊括各大奖项,甚至在世界歌剧中心意大利,也引起了极大轰动。2015年6月26日-7月17日在欧洲瑞士、比利时、意大利三国四个城市巡演成功,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大运河文化带的“江苏名片”。
“2015年歌剧《运之河》第一次出国巡演时,看到眼光挑剔的欧洲观众长时间起立鼓掌,还有点受宠若惊。这几年随着江苏歌剧更多地走出国门,我们也越来越有文化自信。感受到观众的热烈呼应,我只有一个念头——要演得更好、更好一点。”1988年出生的江苏演艺集团青年歌剧演员仝濛说。
一部著作
《大运河传》:流动着的少年记怀和乡土情怀
《大运河传》是江苏作家夏坚勇“历史文化大散文”系列的重要代表作品。他以散文的笔法、悲悯的情怀写出了自己行走在中国广袤土地上的怀古幽思。
夏坚勇充分挖掘与大运河相关的纷纭史料,站在中华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发展史的高度予以审视和整合,以“时间篇”“空间篇”的结构,完整地勾勒出了大运河2000多年来从开掘到更道的军事史和漕运史,阐述了民族的文化性格和心灵史。2400多年的战争与和平,阴谋与爱情,政治家的铁腕与民众的苦难,在大运河的涛声中被一一诉说。
“我老家的北面有一条大河,地图上标记为老通扬河,民间则称之为官河。1999年,东方出版中心的编辑来江阴约稿,说想策划一些‘大块头’的东西,例如长江、黄河、长城、大漠之类,组成一个系列。他们当时并没有说到大运河,但我却感到心头似乎被某种温热的东西轻轻撞击了一下,我告诉他们,我可以写大运河,因为我是在古运河边长大的,一谈到运河,我心里面就有一种很温暖的情感。”夏坚勇说,《大运河传》是自己较为满意的一本书,“特别是笔触涉及苏北运河,那中间流动着我的少年记怀和乡土情怀。一个人哪怕当一辈子作家,但最后回过头来看,写来写去还是脱不出18岁之前的心灵历程,因为那是你生命的底色,怎样打磨也不会褪脱的。一个50岁的中年人怀着‘归来感’走向运河,走向自己的衣胞之地,走向母亲身边。他当然会想到曾经的苦难,但更多的还是温暖和爱”。
一幅画卷
《中国大运河艺术史诗》:纵览一河两岸,描摹运河古今
局部
鲜活生动的场景铺垫、细腻精致的人物刻画,千人千面的描绘手法,生机流动的故事画面……8月28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江苏省国画院、南京博物院承办的《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特展盛大开幕,徐徐展开的135米长卷,描摹出上下2500年的大运河的前世今生,既磅礴开合又细致入微,被前来参观的观众赞誉为当代《清明上河图》。
“当初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我很为难。135米长、3米高的大画,创作起来是很难的。后来我用一个多月的时间翻阅了史料、小说、传记等有关大运河资料后,就决定一定要把它画出来!”已近80岁的江苏省国画院画家秦剑铭是创作组组长,2018年10月,他带着画家前后多次去往大运河沿线考察,“几千年下来部分河段早已不复当年模样,我得先去一趟,为大家省些功夫。”考察日子恰逢酷暑时节,汽车行驶不到的地方,秦剑铭便和同事在烈日下徒步考察。有了前期的考察,秦剑铭(江苏)、江可群(江苏)、孙晓云(江苏)、赵晓钟(江苏)、许坚(江苏)、钱广信(河北)、茹峰(浙江)、安玉民(江苏)、张建京(河南)、刘明波(山东)、徐光聚(北京)、赵彦国(江苏)、方勇(天津)、詹勇(江苏)、徐钢(江苏)等15位书画家又耗时1个多月,对运河沿岸的3省2市20多个城镇进行采风、写生、考察,纵览大运河全貌。
图卷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名为“中国古代伟大创举”,着重表现了中国大运河的开凿、发展、通航等历史进程和相关人物;下卷为“新时代辉煌篇章”,描绘了大运河两岸的山川新貌和中国大运河沿线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致及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风貌、新气象。
百米画卷由丁帆作序,杨志纯题跋,夏坚勇、叶兆言等文学名家撰写各篇章文字介绍和题记,孙晓云书写文字,赵彦国治印。“画卷通过今昔对比,全面展现了大运河沿岸的风貌,在大运河文艺题材的开掘中写下了极其重要的一笔。”省文旅厅艺术处处长官天涛透露,《中国大运河艺术史诗》今后将在大运河博物馆永久展示。
一台交响合唱
《大运河》:一撇到隋唐,一捺通京杭
余萍摄
“大运河贯通两江三河汇聚天下之水,在千年以来与国家、民族兴衰昌盛沉浮休戚与共,它所负载的民族精神、文化思想,在区别黄河、长江等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基础上鲜丽地显现出其独特意义。”9月30日,作为2020年紫金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演出,大型合唱交响音乐会《大运河》震撼上演。
区别于舞台上其他“大运河”题材创作,交响合唱《大运河》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超大型”,一是参与演出人员之多,大型交响乐队、女高、女中音,高男高音、男高、男中音、男低音独唱和领唱混声合唱共200人;二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用音乐的形式展现了大运河这条生机勃勃、跨越古今的文化大动脉的全景,前五乐章更多是表现了大运河的历史和自然状态;后四乐章则主要表达了大运河所象征的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生生不息的精神和希望。
“大运河,一撇到隋唐,一捺通京杭。扑面千里杨柳风,牵手南北彩云乡,三十六城滚珠玉,枝繁叶茂岁月长。一个大写的人字,昂首阔步世界的东方……”80岁诗人冯亦同是《大运河》的词作者之一。出生在扬州的他,从小生活在运河边,年轻时曾写过一首诗赞美运河的诗——“运河是条金色的路,日夜奔腾着支农骏马”,今年再次参与创作《大运河》,他不仅翻阅了大量史料,还到淮安、扬州、无锡等地进行实地采风。
“天下之水,千里流波,是一种精神文化,也是大运河独特的文化价值所在”。著名作曲家唐建平认为,带着对历史的感慨,带着对当代中国人时代精神的感受,才能对大运河有更深的理解。在没有水泵的时代,古人想出导泉补源、建立闸坝、设立水柜等方法,让水往高处流,船往高处走,逆流而上正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大运河因人而精彩,它是人类的命运之河!”
一出舞剧
《千年运河》:大河之舞,“名场面”不断
“浩浩白水,条条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10月2日晚,由无锡市歌舞剧院创排的舞剧《千年运河》登陆2020紫金文化艺术节,该剧聚焦“中国运河第一锹”,在想象的一段春秋吴国开挖邗沟期间的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中,国家图强、帝王梦想、官民智慧、百姓坚忍协力凿河的场景翩然复现于舞台之上。
“舞剧不同于歌剧、话剧,它必须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难度系数很高。”无锡市歌舞剧院院长葛丹琦说,从小生活在运河岸边,他们决定从自己所在区域上发掘大运河的魅力。
在《千年运河》中,舞蹈“名场面”不断:独舞、双人舞有技巧、有难度、显功力;群舞有气氛、有情绪、感染人;而踏谣舞段,运河通船之拉纤、草帽舞等等,则有“大河之舞”之魅力,撼人心魄!
这次演出以古典舞为主,结合现当代舞蹈元素,表达当代人对于运河的理解。近60位演员参与了《千年运河》的演出,其中不少都是00后。在排剧过程中,年轻演员除了专业技术的提高外,对于身边的运河也有了更深层的了解。“过去只知道身边流淌的是运河,并不十分清楚它承载的意义。如今,看着运河水穿城而过,内心便会产生很多丰富的内容!”
在从事舞蹈26年的葛丹琦看来,用舞蹈来表现厚重的大运河主题,也赋予了这个题材文艺创作更为柔软、细腻的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