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县舆图》的修复和展示,对研究我国测绘历史、南通市地方地理风志、张謇先生生平活动及思想等都有重要意义。”3月29日,南通市城市建设档案馆馆长徐明介绍,市城建档案馆近日启动了珍贵历史档案《南通县舆图》的修复工作,唤醒了市民对通城建设的历史记忆,馆长呼吁市民共同寻找缺失的舆图。
张謇设立测绘专业 开启民用测绘先河
走进存放舆图的档案室,三只黄色木箱映入眼帘。木箱箱面雕刻“南通县舆图”等文字。箱内舆图为蓝色图纸,白色的绘制线条画出建筑外形轮廓线、居住区街道、公路、小路、水系、长江堤岸、主要田埂和地类界等。图纸左下方标有图纸测绘人员的姓名“江苏南通县测绘局某某某制”。图纸右下方则标有“水准标高假定于县城北门30密达”。舆图内容清晰,保存完好。
《南通县舆图》共三套650张,由清末实业家张謇聘请南通师范学校40余名土木工科毕业生,于光绪34年(1908年)按1:5000比例测绘,测绘范围南至启东、海门沿江,北至白蒲镇,西至大李港,测绘面积达7435方里。
据档案记载,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宣布“预备仿行宪政”,试行议会及地方自治制度。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通州成立自治公所议事及董事会,张謇为议长。为方便地方自治,摸清通州境内的土地面积与人口数量,设立了通州测绘局和户籍事务所等机构。张謇为培养测绘人才,聘请日本测绘专家在南通民立师范学校土木工科开设测绘专业,培养40多位测绘人才,为测绘工作做好人才储备。
张謇认为“欲求自治,必自有舆图始,欲有舆图,必自测绘始。”绘制《南通县舆图》是为了服务地方自治。张謇不仅开创民用测绘图先河,更希望以南通县自治为全国试点、示范,进而推向全省、推向全国。
百年舆图内容完好 首次启动修复工作
《南通县舆图》是张謇一城三镇规划思想的基础,在研究南通市建设历史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誉为南通市城建档案馆的“镇馆之宝”。
市城建档案馆档案管理科科长杭彤介绍,舆图有特制的保管木箱,档案馆现存有3只,都是规格一致的黄色木箱。现一号箱装图211幅、二号箱219幅、三号箱220幅。市城建档案馆副馆长孙云说:“因年代久远,木箱底部破损严重,去年已进行修复,将木箱底板换成樟木底板,防虫又易保存。”
而《南通县舆图》成图于民国5年(1916年),已有百年之久,目前绝大多数图纸保存完好,仅少数几张有严重的破损需要大面积修复。徐明介绍,通过图序就可以了解实施这次测绘的目的、准备过程、组织实施,最后测得的总面积、各类土地的面积以及测绘成果将发挥的作用等。“所以舆图的图序就是磨损较严重的,被翻阅次数较多,需要修复工作较多。”
近日,市城建档案馆邀请南通市装裱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张建明来对《南通县舆图》图纸进行首次修复。“我是在背面用宣纸将舆图破损之处粘好,再附一层宣纸加固。未破损的也是直接在背面加宣纸加厚。”张师傅熟练地用排笔在舆图背面均匀涂抹自制浆糊,再将宣纸附上,用棕刷刷平。张师傅小心翼翼地裁去舆图多余的宣纸,“修复舆图难度不大,但数量较多,图纸珍贵,需要极其小心。”
“这操作看似简单,但一般人还是做不来的。”徐明在一旁赞叹,“师傅慢工出细活,每天最多能修复十几张,我们从二月份就断断续续开始修复,上百张舆图最快也要到四月份才能完成。”
舆图重要部分缺失 呼吁市民共同寻找
城建档案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的重要信息资源。城建档案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竣工验收、运行维护、改建扩建、抢险维修、审计稽查、责任追究、权益维护以及各类奖项申报、求证查考、学术研究、志书编撰等方面提供了精准的信息和凭证。
南通市城建档案馆由成立之初单一门类的927卷档案,发展到现在的18个大类108个属类198600个保管单位,照片61520张,录像26520分钟,底图66620张,图书资料6403册。技术手段也由简单的纸质档案向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等领域拓展。档案时间跨度达到百年之久,忠实地记录了“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变化与发展轨迹。
《南通县舆图》舆图一套完整版共463幅,包括总图1幅、图序1幅、符号表1幅、接边表1幅、分图459幅。市城建档案馆目前保存的舆图中总图、图序、符号表和接边表皆有,唯缺分图59幅,缺少部分主要是南通县城、唐闸镇、陆洪闸、狼山、军山等部分。
“《南通县舆图》意义重大,记录着通城城市的历史,也是城市的记忆。现在缺失的59幅,连重要的市区部分也未找到,若市民家中有收藏的舆图,欢迎与市城建档案馆联系,也希望广大市民能帮我们一同寻找。”馆长徐明呼吁市民共同寻找缺失的舆图,让舆图能够一起完整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