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小岛寻“味”·博物馆奇妙周夏令营
项目负责人:蔡莉
联系方式:13852952280
一、内容说明
1.课程内容及路线
扬中博物馆结合博物馆教育新理念,充分挖掘展厅资源及相关文博资源,精心设计并组织实施《小岛寻“味”· 博物馆奇妙周夏令营》系列课程。
《小岛寻“味”· 博物馆奇妙周夏令营》系列课程分为:“千年回眸——遇见祖辈们生长的太平洲”“百年更迭——走进老爷们口中的老街巷”“乡音无改——书声琅琅叙乡情”“扬中之子——江洲风骨咏叹成诗”四个课程,共计15学时。该课程主要针对10-16岁的青少年学生,以探究太平洲地域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为主线,以体验为核心,通过实践与探索让研学者在博物馆展厅里触摸历史,感受文明;在研学旅程中探寻江岛之源、三宝之韵、河豚之美、乡音之悦、人才之光,真正了解家乡特色,品味家乡文化。
2.诠释角度
该项目系列课程基于“话说扬中”基本陈列,以开展研学游为形式,通过展厅导赏、文博讲堂、动手体验、文保景点游学等浸润式参与方式,采用参与体验、视频播放、节目观赏、互动对话、知识竞赛、角色扮演等教育手段,充分利用展厅资源、文物仿复制品、道具等实物资料,结合社教员老师趣味生动的讲授、主持及演示,充分调动参与者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系统,全方位“深度游”,品味家乡特色地域历史、民俗文化、人文精神,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对扬中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好的传承、弘扬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学生爱祖国、爱家乡情怀。
二、受众与时长
1.年龄段(受众群体)
该课程主要针对10-16岁的青少年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储备及动手操作能力。
2.项目时长
《小岛寻“味”· 博物馆奇妙周夏令营》系列课程为博物馆夏令营研学教育项目,课程共分4个子项目,共15课时完成,每课时为1小时。
三、目标设定
1.知识目标
(1)普及博物馆相关知识,走进太平洲千年岁月,了解太平洲从成洲到建置到发展的历史人文发展脉络;
(2)依托馆藏资源,在多样化体验中,学习掌握相关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2.能力目标
(1)在解说导赏中感悟“话说扬中”千年历史,直观了解地方文化;
(2)在主题项目互动、分享、体验中,探寻江岛之源、三宝之韵、河豚之美、乡音之悦、人才之光,感悟别具特色的家乡风物、非遗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及地域历史民俗的兴趣,更好地传承、弘扬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
(2)领略城市文化发展新名片的特色风姿,感悟扬中人民“上善若水、自强不息”的扬中精神;
(3)激发学生“热爱历史、热爱文化、热爱家乡”向上向善的高尚情怀。
·项目过程设计
一、主要流程
《小岛寻“味”·博物馆奇妙周夏令营》系列课程1:《千年回眸——遇见祖辈们生长的太平洲》
“大江奔腾欲何至,天落三岛集于此。放眼烟波千万事,太平地处太平时。”江苏扬中,万里长江中的第二大岛,成洲千年,建县百年,古称太平洲。浩浩长江水,承载着千年的江洲记忆,绵延不绝地流入扬中人的血液中,融汇成江岛别具一格的城市精神和人文情怀。“千年回眸——遇见太平洲”将带领学生们走进太平洲历史变迁的苍茫岁月。
1.活动目标:
(1)感悟江岛扬中的历史变迁,了解博物馆藏品信息;
(2)在导览博物馆碑刻中学习体验拓片技艺,感受古人的智慧和非遗文化魅力;
(3)树立文物保护意识,深埋热爱历史、热爱家乡的情感种子。
2.活动时间:3课时
3.活动版块:
1)寻江岛之源
展厅导赏——序厅、聚沙成陆篇章。在博物馆讲解员老师带领下,走进展厅“话说扬中”第一篇章,实地参馆,近距离感悟江岛太平洲千年岁月。
2)品桥乡水韵
江洲太平洲,四面环水;洲上河道纵横,扬中先民依水而居,修路搭桥,自古就有“千桥之乡”的美誉。本环节围绕展厅观赏古石桥、多媒体互动知识链、你听我说桥的故事三部分开展,品味家乡水和桥的文化。
①展厅导赏水和桥的文化展区。近距离了解扬中各种类型的桥,听解说员老师讲述桥的那些有趣的事儿!
②多媒体互动,细致学习了解扬中因水而生的桥文化,感悟扬中先民跨越江河,逢水搭“桥”;靠水吃水,划舟打“渔”的水边人家生活。
③你听我说—— 桥乡水韵·我和桥的故事。
活动引言:我们的老家,我们的老埭附近一定有我们熟悉的那些桥。它们或有见证历史发展的特殊名字,或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亦或是无名但坚实不倒。那些年,在桥上,在水边,也一定有我们的美好记忆,那便是我和桥的故事。你一言我一语,大家畅所欲言,一起分享我和家乡桥的故事。
3)拓岁月之美
说碑拓碑——从碑说到拓碑体验。在展厅碑刻群中认识到了见证太平洲发展的民生实事碑刻,由社教员老师引导走进青少年活动教室,开展传统文化体验项目——古人的“照相机”拓片技艺。在一砖、一瓦、一拓片间感受到了中华传统的文化魅力。
《小岛寻“味”·博物馆奇妙周夏令营》系列课程2:《百年更迭——走进姥爷们口中的老街巷》
过去的扬中人生产、生活是什么样子?只是祖辈们的口中口口相传着,只在记录的影像中窥探一二,博物馆唤起了我们对于古城往事的很多回忆,老街、老巷、小院、酒楼,这里的一景一物,或还原或收藏,寄托着无数的乡愁与精神家园。百年更迭——走进姥爷们口中的老街巷,将带领孩子们走进岁月更迭但记忆仍在,精神尤存的情感地标、文化家园。
1、活动目标:
(1)真实触摸、走进记录这块土地百年更迭的昔日风物、人事,窥视扬中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引发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感共鸣;
(2)在体验活动中,感受地方特色手工技艺,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
(3)角色扮演,在快乐研学中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任务,感悟扬中河豚文化及扬中精神。
2、活动时间:5课时
3、活动版块:
1)展厅导赏——“走进姥爷们口中的老街巷”
展厅导赏——岁时民俗、舌尖美味篇章。在博物馆讲解员老师带领下,走进展厅“话说扬中”第二、三篇章,走进古城街巷的家乡风物,窥视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
2)活动体验——“我是小小非遗体验官”
体验活动一:寻三宝之韵,品丝竹之美。
重点体验非遗项目竹编技艺,在老师指导下,现学现卖,秀出自己的拿手“绝活”。
体验活动二:指尖非遗,我心中的河小豚
在泥塑老师的带领下,体验指尖非遗,创作家乡代表性元素——我心中的河豚
3)角色扮演——“我是小小讲解员”
①我是小小讲解员,聊聊《吃河豚那些事儿》
研学者们争当小小讲解员,一起聊聊《吃河豚那些事儿》。小小讲解员在老师的带领下,任务分工,共同演绎讲述古人“搭伙吃河豚”“带块铜板吃河豚”“带根芦管吃河豚”“最救命的是粪清”的趣闻典故,从故事解说中展现扬中河豚食俗文化的变迁与发展,感悟扬中人自古以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精神。
②情景剧《王文治品河豚》(后续开发)
由研学者分角色扮演,西霞阁里生动再现酒楼版《王文治品河豚》逸趣横生的故事,体验舌尖美味,感悟河豚文化。
《小岛寻“味”·博物馆奇妙周夏令营》系列课程3:《乡音无改——书声琅琅叙乡情》
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孕育了扬中人独特的人文气质、从尊师重教到德才流芳,从方言俚语到民俗曲艺,一张一弛间,将淳朴、坚韧、聪慧、包容都刻进了扬中人的风骨里。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乡音最美,乡音最亲。乡音,是故乡印在家乡人身上的烙印。方言,根植于民间文化形式和文化载体,象征着一个地方的悠久历史与文化底蕴。《乡音无改——书声琅琅叙乡情》带领孩子们一起走进家乡的人文风情、方言俚语。
1、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方言,掌握家乡方言体系的变迁与发展;
(2)主动参与方言知识竞猜,在活动体验中了解方言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团队曲艺大比拼,现场学习民间喜闻乐见的民俗曲艺,感受家乡特有的民风民情,增强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活动时间:2课时
3、活动版块:
1)展厅导赏——书声琅琅叙乡情
①展厅导赏——乡音未改篇章。
在博物馆解说员引导下,直观了解扬中的教育、文化、方言、民间曲艺的变迁发展。
②场景书院生活体验——太平书院学古诗(方言版)。
跟着博物馆姐姐一起诵读《扬中方言版——三字经》让孩子体验古人的诵读方式,在快乐新奇中学习方言,感悟方言的快乐和幽默。
2)互动体验
①知识竞赛
多媒体互动区,分组体验——天南地北乡音我来猜。
②民间曲艺大比拼
跟着博物馆姐姐学本领,现场教学民间喜闻乐见的民俗曲艺——《麒麟唱》《三句半》等。
《小岛寻“味”·博物馆奇妙周夏令营》系列课程4:《扬中之子——江洲风骨咏叹成诗》
浩浩长江水,承载着千年的江洲记忆,绵延不绝地流入扬中人的血液中,融汇成江岛别具一格的城市精神。
扬中这座只有33万人口的江岛,走出了4个院士,11位将军,还有一大批在各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和人才。他们在不同的领域鞠躬尽瘁,他们拥有共同的名字——扬中之子。
《扬中之子——江洲风骨咏叹成诗》研学课程将带领学生们一起感怀先烈的革命精神;赞叹专家人才的孜孜以求;感召“上善若水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
1、活动目标:
(1)通过导赏、文博讲坛聆听扬中人扬中事,感受战火纷飞的红色江洲文化;
(2)利用馆藏资源及周边红色资源开展研学,对学生们进行洗礼教育,感召他们向善向上,争做有为少年;
(3)深刻感悟“上善若水自强不息”的扬中精神,珍惜当下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树立热爱家乡、奉献家乡的高尚情怀。
2、活动时间:5课时
3、活动版块:
1)叹人才之光
展厅导赏——扬中之子、上善若水篇章。在博物馆解说员带领下,聆听红色故事、学习各界精英、感悟扬中精神。
2)文博讲堂——红色江洲
听博物馆文史老师讲述“江心跳板”江岛扬中战火纷飞下革命先贤的红色故事。
3)研学拓展——文保景点游
导览市域内文保景点及相关红色文化景点——培根示范、渡江文化园等。
二、项目要点分析思考
研学不同于以往的简单游、单一游。故本项目研学课程,重点考量的就是如何将博物馆陈列展览知识结合学生研学形式,展开有价值的综合活动。
本课程不同于以往的逛一逛,看一看,基于馆校融合的教育理念,更好地让博物馆资源为青少年教育服务,变单纯的参观为活动体验、分工研学、角色扮演、互助探究等形式,引导孩子在畅游博物馆中深度学习,度过快乐充实的博物馆夏令营奇妙周。
三、案例分析
《小岛寻“味”· 博物馆奇妙周夏令营》系列课程充分利用馆藏资源,为青少年教育服务,在课程设计中,注重课程形式的动态生成,以“展厅—藏品—体验—探究”为线索,遵循以学定教的思维模式,做到重视实践、引人探究、设计梯度、学科融合。
在研学中感悟,在感悟中启发,在启发中成长。研学途中的每一次发言,每一次体验都是学生的自主探索,时刻感受传统文化、地域民俗文化的特有魅力;每一处场景,每一段故事,都是对学生们的启发式洗礼教育,时刻感召他们向善向上,怀揣梦想,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有为少年。
·项目评价
《小岛寻“味”· 博物馆奇妙周夏令营》研学系列课程是馆校衔接开展社会教育的创新形式,是博物馆普及青少年教育、推广地域历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自2020年研学课程开展以来,先后与全市十余所中小学开展馆校衔接博物馆研学课程,研学学生达5000人次,近百余班团体,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赢得了学校、老师、家乡、学生的一致好评。博物馆一度成为了研学打卡热。